廉价核聚变快来了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聚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16 15:41
这家公司叫做劳伦斯威尔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创立者是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的Eric J.Lerne。这家成立于1974年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可控制的核聚变装置的研究。在花费七年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和资金的募集后,这家从去年年初开始建造自己的核聚变测试设备。
传统的核聚变需要很大的压力,这样才能使原子核互相融合,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氢弹使用的方法是用一颗原子弹去轰击聚变装置,从而制造出核聚变所需的条件。而ITER则是靠机械装置提供高温和高压,来实现可以人为控制的核聚变反应。而劳伦斯威尔等离子物理实验室独辟蹊径,使用一种“稠密等离子体聚焦装置”来产生核聚变。这个装置首先将电荷储存在电容器中,随后将这些电荷迅速释放到浸泡在低压液化气体中的电极上。电极的中心为带正电的阳极,被体积更小的、带负电的阴极所包围。电极释放出的电子会流过液化气体,将电子与原子核分开,形成等离子体。随后,科学家们使用电磁力将等离子体压缩,形成等离子粒团。这一小团粒子的温度非常高,能用来引发某些核聚变反应。
按照他们的理论,等离子粒团中的原子核会高速运动,当两个原子核相遇时,会克服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并相互融合,从而发生核聚变反应。
传统的核聚变反应堆都利用氘作为反应气体,而劳伦斯威尔等离子物理实验室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他们用质子(也就是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撞击硼原子,使其分裂。这一过程在技术上被称为“无中子核融合”。严格说来,这不算是核聚变反应,但是硼原子与氢原子核之间又的确会发生融合,两者结合后会分解成3个氦原子,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从能源产生的角度来看,这个反应模式非常理想,因为中子不带电,极易从反应堆中逃走,同时带走大量能量,导致能源无端流失。但氦原子核带有正电,只要将反应器中加以适当电场,就能轻易将其捕获,保证能量的最大化利用。此外,该方法也能更好地保护设备,提高反应的安全性,因为中子穿越设备时会对反应堆外壁造成一定损害,封存有害射线的能力变弱,从而使反应变得更加危险。
劳伦斯威尔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很穷,去年他们开始建造这个装置时,手头上只有12万美元。但基于对自己研究的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望,他们还是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建成了初步的实验设施。目前这套设备运转良好,而且已经能够产生能量达到1000焦耳的等离子体,电磁存储装置也已经能够压缩和储存500焦耳的等离子体。另一方面,筹款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目前已经筹到了40万美元,接近整个工程预算的一半。如果一切顺利,劳伦斯威尔等离子物理实验室的核聚变装置明年就会完工,近乎无限的能量就快要降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