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华,蔡局还是蔡主席?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蔡振华,足协,体育总局
  • 发布时间:2015-08-20 09:36

  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足协主席”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无明确说法。蔡振华,是继续做他的体制内的蔡局还是体制外社团的蔡主席呢?

  蔡振华未正面回应

  蔡振华是在2014年1月21日的足代会上当选足协主席的,当然,这个主席仍可视为“兼职”(尽管因为高层重视,他较之前几任对足球事务更加用心),因为他同时还是乒协、羽协等协会的主席,本质上,人们对他身份的认知,仍是体育总局的副局长,一个副部级干部。如果不是因为“改革”,蔡振华可以继续兼下去,按照《中国足协章程》,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司库每届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

  但现在要求脱钩,蔡振华何去何从?

  早些时候,本报曾了解到,蔡振华有极大的可能性率先脱钩,但不是脱离总局,而是不再担任足协主席一职。而在“方案”公布后,任何方面,包括蔡振华自己,都没有给出正面说法,但从他以及其他权威人士的说法中,可以得到某种验证。

  在17日“方案”公布当天下午举行的发布会上,蔡振华向媒体解释了足改启动后的多个热点问题,其中重点就是有关足协主席人选的问题。

  蔡振华说:“未来中国足协主席将由足协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参加中国足协主席选举的条件由章程规定。对于大家关心谁是足协主席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第一,足协领导成员包括主席都要按照程序产生,按照章程第38条规定,由会员或执委会成员提名,经执委会向会员大会提交,由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愿报名和海选产生;第二,中国足协的改革是体制机制的改变,好的体制机制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人或者领导职务问题;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足协主席的产生情况都不一样,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第四,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只要是对于事业发展有利的,我都支持,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足球事业发展服务。”

  年底开会进行改选

  可以看出,蔡振华想弱化“足协主席”的关注度,引导人们关注体制机制的改变,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主席人选。

  从蔡振华的言论看,脱钩后,未来,“足协主席”要重新选举,所谓的“未来”,应该是在过渡期结束,脱钩完成后,也就是张剑等人所言的“年底前”。

  事实上,蔡振华私下里也证实了,今年年底,中国足协将召开代表大会,对领导层进行改选,进一步优化结构,他强调不是重新选举,“我们现在需要按照相关章程进行改选。”

  如果只是一般的年会,不会涉及主席选举,因为按照《中国足协章程》,选举或罢免主席,是中国足协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会员代表大会4年举行一次,当然,如果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执行委员会表决通过后举行。而“方案”的发布,足协与总局脱钩,的确属于“特殊情况”,提前举行也可以找到法理依据。

  从目前来看,不符合“章程”的有主席蔡振华(目前担任总局副局长)、副主席王登峰(目前担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张剑、魏吉祥、于洪臣、林晓华已取消行政级别,作为代表进入中国足协工作,至于张吉龙和容志行,都已不在体制内。

  他说愿意参选主席

  那么蔡振华是否会参选主席或者说继续担任主席职务呢?

  蔡振华的态度是“愿意”,至少在公开场合,他是这么说的。今年3月,《足球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出炉后,蔡振华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就曾这样说过,“如果从我个人愿望也好,在有生之年想做一点事的时候,我个人会去竞选。”对于担任主席行政级别归零的“后果”,他也很清楚,“革命就要革到自己,就像我最近这一年,无论是到足协还是到原来的管理中心,若干次说过,我们足球的改革,一定会革到自己的身上。”蔡振华说,“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样(没有行政级别)的准备”。

  “方案”公布后,蔡振华的态度依旧是愿意参加选举,但得“时机合适且条件允许”,他又说,“选举是要通过投票产生,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当选。如果真的参加选举,那么还要看最终的投票结果。”提前给自己不当主席打下了伏笔。

  事实上,按照《中国足协章程》,蔡振华这届任期还有3年,要到2018年新一届足代会召开时止,如果他愿意脱钩,就没有改选的必要。所以,他第四点所言“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足球事业发展服务”,只是他的一种高姿态。一位圈内人士表示,作为体制培养的一位已位及副部的干部,没理由让他只担任“社团”的主席职务,“这是一种浪费”。

  此外,还可以看出的是,未来的“足协主席”虽是选举产生,但在“可控范围”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选的,必须得到提名,还得过执委会这一关;还有,中国的“足协主席”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定。

  记者 程善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