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婼玛的十七岁》

  向人们讲述了生活在红河哀牢大山深处天真无邪的少女婼玛和穷困潦倒的艺术家的暧昧故事。婼玛出生以前,雄浑壮观的哈尼梯田就已经存在于那里好几个世纪了,她和她的先人们并不知道有一天云南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会让世人震动,对十七岁的婼玛来说,她和她成长的这块土地,她和这块土地所孕育的文化,是浑然一体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关系。

  哀牢山上层层叠叠的万亩梯田、小镇新街青石板路上的雨滴沙沙与哈尼少女的懵懂情怀一起沉淀酝酿,便让影片发酵出一股缠绵氤氲的唯美气息。曾听人形容某个地方的景色美丽:“将相机随手扔到地上,都能拍到绝美的照片。”此说套用到本片上,或过于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些道理。少女与梯田,导演选择了一份恰如其分的情绪和一个恰到好处的地点赋予了这部影片真正的灵魂。

  当爱尔兰音乐家Enya的歌曲《only time》响起,哈尼少女露出干净的笑容,远处梯田线条曼妙似在随风飞舞,田里的水泛着点点亮光,少女情怀是首诗。此时何曾还需要惊心动魄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感动,往往都是源于最简单的某个动作、某幅画面,然后触碰曾经无比敏感的那颗神经,颤栗,倒灌全身。无须过多的修饰,上千年来辛勤开垦的万亩梯田,是哈尼少女纯净如水的本真所在。这山、这水与这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赋予了哈尼人最真实的天性,也让婼玛的笑容与感情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在影片结尾,婼玛跌倒在田里,放声大哭,将所有的委屈哭出来,将那未曾得到就已失去的感情哭出来。然后奶奶来到田边,在田埂上摆上祭品,为婼玛招魂:“归来呀,婼玛归来/你在东南西北都归来吧/归来呀,婼玛归来/你不是浮萍不要漂在水上/你不是鱼儿不要留恋水中……”第二天婼玛醒来对奶奶说:“我再也不去城里了。”古老的招魂词清晰地传达出哈尼人与自然悠久的和谐关系,水里的归水里,林子里的归林里,哈尼人是山里耕田的人啊。头顶是密麻麻的林子,脚下是蜿蜒曲折的梯田,哈尼人就住在林子和水田中间的寨子里。只有在这里,哈尼人才能始终如一,自由生长。

  文/党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