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彝村叫打竹 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系列报道(二)

  从下关往巍山走,刚下完坡,车从东边一拐就进入了林中一条水泥路。路面整洁,路两边是挂满果实的核桃树和翠绿的云南松。沿路行驶十多分钟就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彝族村寨——打竹村。打竹村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永安村委会一个彝族聚居村。全村46户,214人,2012年底在巍山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区中被列入第一批示范村。

  生态宜居一幅画

  永安村委会老支书左家宝六年前从村委会离岗后在村里开办了核桃加工厂,把村子周边农户的核桃收购进行干燥、剥壳后出售,是打竹村核桃购销大户。示范村建设开始后,他就一直在家里,协助村组干部规划项目,发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说起创建工作他感触颇深:“示范村建设给打竹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就像生活在欧洲的城市里一样。”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民族部门就一直把打竹村作为扶贫重点村和生态宜居彝族特色示范村寨进行扶持,被列为示范村后,先后投入资金近500万元进行示范性建设,打竹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进打竹村,装饰成彝族扎染布风格的太阳能路灯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村头路两旁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反映了如今山村交通运输的发达。停车场正对面用汉语和彝语书写着“彝族特色村打竹村欢迎您”,来这里的每位客人一下车就能看到,格外亲热,又很有创意。置身于打竹村,就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卷之中,村子周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核桃树,满山都是华山松,满眼尽是绿色的海洋。在打竹村有蓝天、绿草、碧溪、华山松、核桃林,在这里踏青赏花,收获果实,充分享受大自然最纯净的气息;在打竹村有文化小广场、健身器材、壁画墙画、水泥路、路灯、太热能、电视网络,村民煮饭用电,洗澡用太热能,出门有汽车、摩托车……身居山林,打竹村人有着城市般的居家生活条件。

  “好生态是我们的优势,好环境是我们的财富”,打竹村党支部书记左家义如是说。打竹村人把“生态立村”嵌入每个村民头脑,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实实在在的居住环境,真正做到实实在在的“鼓腰包工程”。

  特色产业一本经

  念好靠山吃山一本经,打好生态产业牌,大力发展泡核桃、华山松等经济林果让打竹村人走上了富裕路。

  1999年,永建镇党委、政府开始筹划实施核桃种植产业,要先行推出几个示范村,在许多村子还在怀疑、观望的时候,时任永安村委会主任左家宝在召集群众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找到了镇领导,请求把打竹村作为第一批泡核桃种植示范村。从那一年开始,打竹村人就把自家好地拿出来发展泡核桃种植,积极做到林果和粮食生产两不误,林上林下齐发展。打竹村因地理位置、海拔、水源的关系,生产出来的核桃个头大、饱满度好、品质好,深受外地客商的喜爱。如今,泡核桃已经成为打竹村人的摇钱树。

  华山松是打竹村的优势资源。打竹村人用铁的制度呵护着树木的生长,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又一支柱产业。现在随着示范村的建设,打竹村交通条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尤其是打竹村名声越来越大,到村里参观休闲的人越来越多。打竹村的妇女们又办起了“农家乐”,她们把地里长的瓜豆、青菜、白菜、放养的山鸡、牛、羊全部拿上了餐桌。赏美景,品特色生态彝家饭,走时还可以再带走当地特色林果、彝族刺绣。就这样农家游在打竹村悄然兴起。靠山吃山无闲人,打竹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全村人均拥有核桃林17亩、华山松45亩,户均年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一些村民还在镇上和下关购买了铺面、商品房出租,商品意识渗透到每个村民的头脑。

  民主管理一条心

  “户长议事”制度在打竹村坚持了近15年。每月农历初十晚上是打竹村户长们聚会议事的日子。这一晚,无论刮风下雨,打竹村都要组织召开全村户长会议,传达学习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讨论村内事务。小小的会议室里,围着会议桌,摆满了46把椅子,桌上没有席签,但是,哪把椅子是哪一户户长坐的,各家各户清清楚楚。长期以来,户长几乎全勤参会,村民议事室是2002年由老村长左家宝带头,村民集资16万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打竹村老年活动中心时建设的。村民议事室是打竹村的一个活动中心,也是打竹村人最高议事决策的地方。

  “事情明,账目清,人心顺。以前,我们对村集体资金不明白、不清楚、不放心,而现在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召开村民会议来表决,现在使用每一分钱,我们都很放心,真正成了全村的主人。”村民墨银新说。在打竹村要做什么事,由大家议定,要花什么钱大家都清楚。活动室的宣传栏上,及时地会公布村集体每月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在这里,上级补助了什么资金,村里什么人捐了多少钱,给哪位老人和学生补了多少钱等等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村的村人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和上访事件。

  文图/马克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