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徐悲鸿『喜鹊图』

  临风铁骨忠魂怒

  冷眼横梅倭寇寒

  ——王弘毅为《喜鹊图》撰联

  这是一张珍藏在云南省博物馆的徐悲鸿的花鸟作品《喜鹊图》,画于1942(壬午)年夏天,图轴纵长112.6厘米,横长34.3厘米。

  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1941-1942年是倭寇侵略中国最猖狂时期,举国落难,无数学校和百姓迁徙云贵高原。此时的徐悲鸿带着大量文物字画和海外收集来的宝贝也到了这里。在云南,徐悲鸿先后举办了三次劳军画展,其中最大一次是保山画展,徐将画展所得,基本捐助给了抗日军队。这幅《喜鹊图》就是那个时期留下的作品。

  《喜鹊图》是画家当时的内心象征,是他心灵的写照。诗言志,画也言志。喜鹊并不喜悦的眼神,折射出画家当时对民族危亡的极度担忧,然而,严冬下那枝傲雪凌风的红梅,更象征着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誓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画面融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画里画外,体现的是一种奋勇向前、冲锋陷阵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正值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之际,刊评徐悲鸿的《喜鹊图》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艺术界,徐悲鸿是个“超人”,他的画作,后人难以超越。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2010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九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