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哨冲 凤舞龙飞 花腰放歌

  云南有两个民族支系以花腰来命名,一个是新平红河谷中的花腰傣,另一个同样是红河边的石屏县北部山区的花腰彝。花腰彝的女子舞龙是一绝,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做这些动作幅度那么大的事是有些不可思议,但花腰彝没有这些禁忌,这支龙队舞到哪,轰动到哪,让人总觉得花腰彝的女子都是野生的花朵,肆意挥洒着最美的风采。

  从石屏县往北边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的人来说,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了。远远看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我们来的这天没有游客,只见平平的土掌房屋顶上或晒着粮食,或摆放着杂物,有几头牛吃得肚子浑圆,自行从村外朝村里走回来,孩子在村里空地上嬉戏,老人们在屋角晒太阳做手工,一派悠闲的景象。

  走进慕善,花腰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美得让人眩目。这些服饰全由她们手工精制而成。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花腰彝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花腰彝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腰带了,以大马缨花为主图,镶以银饰,光彩夺目。

  这条腰带不仅是姑娘们身上最灿烂的装饰,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

  花腰彝崇尚歌舞,自然和谐。慕善是花腰歌舞的故乡,民间留存有完整的传统花腰歌舞120调。在慕善最激动人心的自然是舞龙了,慕善的女子舞龙队已经舞遍了全球。花腰彝崇龙敬龙,每年都要祭龙,祭祀祖先,以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团结和睦,无病无灾的愿望。农历二月祭龙,农历三月“平拉”(祭叶),农历四月“龙拉”(祭出水龙),农历五月逢端阳,农历六月火把节,农历十月祭祖,腊月杀年猪宴,这些节日都要舞龙欢庆。这里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双龙共舞,雌雄相戏凤先飞。每逢马年马月马日就是祭大龙,那时就会有12条大龙,6条小龙,非常壮观。舞龙的姑娘们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年轻力壮。一条长龙由12个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在整个舞龙过程中,花腰少女们穿着那挂满彩饰和银饰有十余斤重的衣服,一步不停地奔走十多分钟。在奔走中,人与人互相交错,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龙头钻进了自己身子围成的圈,卷成一团。你正要出声呼叫,那龙扭了几下,尾巴甩了出去,头又从身子中钻了出来……伴舞的调子急促昂扬,舞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姑娘们化成了大地上燃烧的火焰,一条青龙从火中跃出,直向蓝天。

  我终于明白了电影《花腰新娘》中凤美为什么要多次看着天上白云的幻化,最后那云变成了龙。

  文/李雨霖 图/石屏县旅游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