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膝盖献给90后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万万没想到,潘石屹,鹿晗
  • 发布时间:2015-09-18 12:25

  40岁的著名文化商人侯小强说,他活了小半辈子,经历过两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北京大街上空荡荡的,太阳照得眼睛都睁不开,救护车的声音此起彼伏”。第二件事就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非主流”“杀马特”等陌生词语成为搜索引擎上的热搜词。

  在国内互联网语境下,“非主流”通常被用于描述部分青年尤其是90后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而“杀马特”是一种在大众眼中另类甚至怪诞的青年形象和审美,几乎成为非主流和90后的代名词。

  作为中国较早接触互联网的人,侯小强曾一手打造新浪博客,还当过盛大文学的CEO,掀起一次次互联网文化浪潮。现在,他却放下成功人士的架子,几乎每天“求见”一名90后,一年下来见了近百人。

  不久前的一天,侯小强心血来潮组了个饭局,邀请40多位老友相聚。饭桌前,坐着70岁的学者周国平,60岁的童话作家郑渊洁、演员刘晓庆,40多岁的媒体人士陈彤、刘春、李静和音乐人朱哲琴等。他们个个声名远播、星光熠熠,堪称不同时代的大众偶像。用侯小强的话说,“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人士”。

  饭局上,侯小强郑重其事地“通知”各位“主流人士”一件事:“我们这代人已经是非主流了,因为曾经的非主流已经成为主流。我们以为我们还是文化的弄潮儿,我们以为我们在引领文化,而实际上90后、95后、小镇青年、杀马特才是现在消费网络、引领网络的真正主流。”

  如今,侯小强套用90后喜欢的“把膝盖献给某某”句式,表达一个70后社会精英的态度——“把膝盖献给90后”。

  假若配上一颗少女心,我就是百分百的追星族

  用侯小强的话说,他把膝盖献给的那些90后不是“一线明星偶像”,也不是“文坛巨擘”,大部分是可以称呼他为“叔叔”的漫画家、段子手和创业家。

  他几乎每天趴在网上,“见谁红谁火,就往谁身上贴”,挨个儿给对方“发私信、打电话,请朋友转达我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他“求见”过拍网络剧的叫兽易小星、画漫画的同道大叔和王尼玛、写广场舞的朱炫、写彭加木干尸失踪之谜的金万藏和开段子手公司的铜雀叔叔……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这些拥有怪诞网名的90后擅长在互联网上制造传播效果,有人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和拥趸。

  侯小强形容自己,“假若配上一颗少女心,我就是百分百的追星族”。

  互联网赋予这些年轻人才华快速“变现”的机会。拍出《万万没想到》网络剧的叫兽易小星成名于用户原生内容的黄金时代,在此之前他只是个普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自称“大师兄”的朱炫在社交软件上,写了一篇风格诙谐的《广场舞大妈会为了抢地盘斗舞吗?》,这个当时还有错别字的帖子被转发50万次。走红后,他很快接到编剧邀约,如今是一家影业公司的创意总监。

  网名为“同道大叔”的90后漫画作者,在微博上用漫画吐槽星座。侯小强记得第一次见他时,他的微博粉丝数量才十几万。当他第三次见到这个微博主人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600万。

  令侯小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90后身上带着明显的“去中心化”特质。“他们出现在别人面前,什么都不代表他,他就是他。”这跟他过去自己介绍“我是新浪的某某”,明显不大一样。

  那些90后自称是“手工业者”或者“偶像企业家”,“SOHO式办公,相当于一个小型企业”。事实上,他们是一个个从互联网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创业者,对市场的理解超出想象。

  我们能否被他们引领

  一些同辈好友对侯小强热衷90后的不解,或许代表着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疑虑、茫然甚至偏见。几乎就像80后曾被简单粗暴地定义过一样,主流社会也给90后贴过一些标签,比如“不靠谱”“垮掉的一代”以及更刻薄的“脑残”“自私”等。在主动拥抱90后之前,侯小强对这代人的认知也停留于那些标签化的印象。

  不亚于“非典”的“非主流”震撼到来了,并从互联网逐渐蔓延于现实生活里。去年,侯小强开始创业时,见到一位人称“天使教父”的投资人。“天使教父”对他说:“我知道你在新浪和盛大文学取得了成功,可你快40岁了,你不可能和90后挤在创业的独木桥上,还能顺利地通过。”

  那次谈话不欢而散,甚至各自失联。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使教父”对侯小强的无情打击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一些电商的数据表明,90后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消费力量;年轻人逐渐占领公司的管理层,创业浪潮中活跃着90后面孔;流行词越来越多出自“非主流”,就像侯小强所说,“不说‘小鲜肉’这些词儿,就感觉自己不主流了”。

  “90后是主流了,我们才是非主流,主流和非主流发生了乾坤大挪移。”侯小强毫不掩饰心里有种“焦虑感”。这位被称为互联网文化“弄潮儿”的70后,正在担心自己“可能被历史舞台抛弃”,而这种忧虑来自另一代人,“他们在说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方式、识别系统跟我们不一样”。

  他甚至觉得自己这代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们不是在引领他们,问题变成了我们能否被他们引领”。

  面对日益成长的90后,一种焦虑情绪在更多社会精英人士身上显现,也有其他知名人士像侯小强一样放低姿态去主动靠拢这代人。地产商人潘石屹公开高论“向90后学习”,这个60后企业家给自己定了个任务,一个星期去10家互联网公司,跟那些年轻创业者聊天,“听他们说各种各样的想法”。他感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学习速度飞快”。

  另一名70后、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曾预言,“90后正在干掉60后”。

  时代美学不一样了

  面对好友调侃自己“满口90后”,侯小强是这样回应的:“千万别小看90后,你一场节目,召集到现场的是几百人。而一个叫兽易小星可以引来5000人,一个李易峰可以召来50000人。”

  这是显而易见的商业逻辑,也是90后明星创造的粉丝经济,这种效应曾让财经作家吴晓波咋舌。他偶然听到一个陌生名字“鹿晗”,惊叹着这个90后明星制造的偶像神话:他的一条微博信息阅读量高达1.2亿条次;他参加的某场公开活动上,门票被黑市炒到两万元一张。

  互联网上,年轻漂亮的偶像“不小心掉到水里的手机”、在排练时流的一滴汗甚至随意打的一声招呼,都会迎来几十万人的叹息、赞叹和欢呼。一些商业主流导演试着在电影里给90后偶像明星安排一个角色,而年轻粉丝们通常会回馈他们惊喜。

  粉丝们改变着商业社会的规则。近日,一名女高管在辞职信里不忘提醒道:“当我们面对今天越来越年轻化的消费者,特别是其中很多消费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时,我们必须先颠覆自己,才能和他们建立真正的连接,被他们粉。”

  令吴晓波意外的发现是,90后粉丝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脑残”,反而在这个70后严肃作者的眼里,“他们正在改变这个世界”。他发现,鹿晗的粉丝们“很有组织”,遵守着“七大纪律,五十项大注意”的公约,这些年轻人努力的目标是“成为理智、有素质的‘饭圈’(鹿晗的粉丝团——编者注)”。

  “这就是新时代的偶像与粉丝。就是这群没有经历过短缺经济的典型的90后——天生的中产阶级潜质拥有者、互联网的原住民——将互联网的商业浪潮无可抵挡地推向娱乐时尚界。”吴晓波说。

  对视觉和外在的刻意重视,在侯小强所接触的90后身上也显而易见。在这名文化商人看来,“注重外表和颜值”正是90后的一种审美观,“他们对美的追求超越了我们这代人”。

  一个段子手公司的年轻老板每次见他时,都会用不同颜色的发型迎接他。还有一次,他约见的一个“网红”,刚从韩国整容回来,脸上缠着绷带,毫不避讳地告诉他“一共动了14刀”。这也可能是环境为这代人塑造的审美习惯。生活于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久停留下来,“通常只能先看外表”。

  给90后“跪了”的侯小强感叹:“时代美学不一样了,我们再不拥抱90后就要被淘汰了。”

  他们比上代人显得更加“情绪化”

  人到中年的侯小强说,他并非不谈知识分子讲究的“情怀”了。如今,他说自己,“一手情怀,一手情绪”。

  “情绪”是他从90后身上捕捉到的一种特质。他觉得,周围的90后总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他们比上代人显得更加“情绪化”,“无论是愤怒、焦虑,还是个性和自我”。

  1990年出生的陈有方是一家新媒体传播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侯小强的工作伙伴。这个喜欢穿着骷髅头图案T恤的男生说,概括当下的电影市场,取得高票房的题材大多是“青春怀旧、热血、超级英雄、玛丽苏情节”等,“而这恰符合90后的时代情绪”。

  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90后已成为当下电影乃至文化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

  “90后喜欢简单、直接,喜欢升级、打怪兽这种情节,喜欢娱乐、轻松。不太喜欢那种说教、严肃的东西。”陈有方揣度着同龄人的心理。他毕业于美国一所大学的数学专业,后来凭着个人兴趣,回到国内涉足话剧、影视行业。

  有人担心,打怪兽升级、看网络小说成长起来的90后们,热衷轻松、娱乐,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会放弃更多严肃、思考和有价值的文化。一份商业机构发布的《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称这是“娱乐至上的一代”。

  对此,侯小强显得比较乐观。他觉得“不必过于担忧”,“在不同的时候,看不同的电影。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童话,长大以后像我们70后喜欢看琼瑶、岑凯伦,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需求和诉求”。

  这位试图靠近90后的70后推测,年轻一代的很多“时代情绪”是他们内心焦虑和“不安全感”的反映。他分析,“他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环境里,状态是漂浮的,漂浮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比如喜欢青春怀旧类的影视题材,“就是他们不安全感的表现,他们总想回到过去”。

  关于90后这代人“不安全感”的判断,并非会在90后那里获得完全认同。一名当红90后漫画作者说,“70后、80后也会有不安全感啊。相比而言,我不觉得90后有太多不安全感,因为我们更适应变化的环境”。

  还有的90后显露着明显的时代优越感。“我们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期。”这个年轻创业者形容,“上代人就像坐着绿皮火车,而我们乘的是高铁。”

  (李宏摘自《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

  文/陈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