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推倒积木”型老公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推倒积木型人格,性格,排斥
  • 发布时间:2015-09-18 14:22

  幼儿园里,几个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搭积木。有一个孩子因为想法总是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最后被大家从小组里撵了出去,他只能在旁边看着。

  充满了被排斥的愤怒的这个孩子,开始喋喋不休地批评这几个孩子搭积木的方式,甚至有意无意地搞破坏,比如藏起一块,或者故意碰掉一块。最后,他干脆直接上手,把大家搭好的一个城堡全部推倒。

  后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常被小朋友撵走,他经常推倒大家的积木。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范征的老公。

  最近范征越来越不想跟老公说话了。

  谈恋爱时,觉得他挺能逗乐的,现在觉得他说的全是废话。例如,孩子要升学了,范征跟他老公商量,到底是读公立还是私立,结果他侃了半天谁家的孩子读这个学校学坏了,谁家的孩子读那个学校老是吊尾车,可说到自己孩子该怎么办,却是一点主意都不拿。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也是这样。例如去看电影,范征说很剧情让她很感动,老公却说演员不好;范征说我觉得演得挺好啊,老公说他私下作风不好;范征说那这部电影也好,老公又说她就是看人家长得帅。最后两人差点为了这点小事儿吵起来。其实范征并不特别喜欢这位男演员,纯粹烦老公这种你跟他说东,他却要说西的习惯。其实两人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儿,可老公丝毫不知道范征在气什么,觉得她简直莫名其妙。

  一次,范征和老公回父母家吃饭,嫂子和哥哥正在说最近买哪只股票不错,老公就开始插嘴,说什么股票都不靠谱,他同事的亲戚借钱炒股,结果赔了底朝天,一下子把嫂子和哥哥的脸都说绿了。范征气得不行,让老公这个连股票账户都没有的人闭嘴,饭桌上的气氛顿时更低沉了。范征觉得自己的老公一张嘴就是一个二百五,似乎永远也不知道正确的话题是什么,需要他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东拉西扯,不需要他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又胡说八道。

  这就是“推倒积木”型人格。他们内心当中充满了被排斥的愤怒,他表达愤怒的方式就是“拆”,想方设法地拆除他人正在建设的东西。当他经常这么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反正你们最后要拒绝我,我不如一开始就攻击你,批评你。而这样的做法又会进一步强化他的处境。

  范征的老公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因为总是被各种群体排斥,他的内心始终处于一种愤怒状态。孩子上哪所学校的问题,实际上是选择进入哪个群体的问题。而进入某个群体是范征老公内心的一个“结”,因为他总是被拒绝或者被撵出去,所以他就用批评和放大失败来先行拒绝,“反正你不要我,我还嫌你不好呢”。

  看电影也是一个加入到某个团体的行为,它实际上是加入到导演和演员努力设定的一个场景中去,“入戏”。这对于范征老公来说也是一个焦虑的问题,所以他要用各种批评男主角或者剧情来拒绝加入。家里亲戚炒股问题也是一样。炒股类似于小时候一群孩子玩儿的一个游戏,大家需要投入,按照规则去买卖。这对范征的老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我一定要把你们一起建设的“城堡”推倒。

  所以,充满了负性能量,随时在用攻击性语言批评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被群体排斥的不满。他们习惯于“拆”,不能忍受“建”。在他的意识或者潜意识里,一切建设性的、积极的东西都是错的,他一定要批评、攻击,直到拆了为止。如果他拆不了,就要把怒火发泄到离他最近的人身上。

  这样的性格往往遗传自父母,成型于童年,要想修正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我们首先要摸清他的需求,他的需求来自被认同的愿望,所以范征在初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去学着努力地包容他,真心热情地欢迎老公进入到某个“群体”或者活动,并且真诚地表扬他说,这个活动没有他根本就办不成。当他被认同的需求满足之后,范征就要耐心地引导他一起来“搭积木”,也就是共同完成一项正向的任务。当他从正向的“搭积木”中收获积极乐趣的时候,就会慢慢建立起正向的积极的、受人欢迎的思维。

  这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两个人都要准备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慢慢调整过来之后,双方都会体验到收获的乐趣。

  文/周小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