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乔布斯学习“每日自问”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乔布斯,天才,苹果
  • 发布时间:2015-09-22 08:43

  一个人的名字若能够与挑战权威、改变世界的能力联系起来,他就会被视为天才,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著名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而且在苹果濒临破产之际重回领导岗位,施展种种“戏法”般的妙招令苹果起死回生,逆势而上,一跃而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有人总结乔布斯的功绩,说他至少五次改变了这个世界,其在研发、经营及管理上的各种创新理念和方法,纷纷为世人所效仿。然而,天才的行为易于模仿,天才的精神却难以复制。导致乔布斯成为天才的精神因素有多种,包括其信念、审美、远见、激情、活力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难以复制,但有一种思想方法却可以为人们所学习和把握,那就是乔布斯提到的若今天是人生最后一天的每日自问方法,它构成乔布斯抉择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习惯和滋生创新思想的源头活水,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每日自问——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讲到,他在17岁时读过这样一句箴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去生活,那么有一天你会极为肯定地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对他本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后的33年里,他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的最后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么?”每当他连续多天都得到一个“No”的答案时,他就明白自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接着乔布斯阐述了这一方法的意义,他说:提醒自己快死了,是他在人生中做重大抉择时所采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几乎人生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外界期望、名誉,以及对难堪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会消失;而且,这也是他借以避免掉入“患得患失”心理陷阱的最好方法。在死亡面前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没理由不去思考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任。

  显然,乔布斯把每日的自问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面——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就是所谓的无常观,即从死亡的角度审视人生的价值。因为人生“除死无大事”,死亡是对个体生命所拥有的一切价值的毁灭,在不期而至的死神面前,一切恩爱幸福只是如梦一场,一切荣华富贵终成过眼云烟。因而从人之将死的角度来思考人生价值,显然就有了追求个人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意义。

  实际上,乔布斯的每日自问来源于佛教的观修无常思想。有文章说,17岁的乔布斯在1972年从美国俄勒冈里德学院辍学后,接触到《禅者的初心》一书,那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生前在美国教导禅坐时的讲话集,其中就有上述那句箴言。当时的乔布斯痴迷于禅宗,曾与朋友结伴前往印度去探访佛教圣迹,还将日本禅师乙川弘文奉为终身的精神导师。

  尽管年轻时的乔布斯接触了佛教思想,还能坚持每天终极自问,这本身类似于佛家观修无常的早课修行,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看作佛家出世意义上的观修无常。佛教无常观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缘生缘灭、无常变化的过程中,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无常是人世间的本质,因为无常,人生必然是苦,佛教认为人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以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而此世界则是众苦煎迫的娑婆(堪忍)世界,有着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死亡是人人都要面临的结局,但人们往往不知道何时会死、死在何处,并非人老了才死,少年短命、英年早逝的大有人在,这就是死无常,而在佛教看来,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同时意味着下一期生命的开始,而新生命要承受前世种下的苦因而带来的苦果,此即轮回的过患。因此,佛教最强调观修无常,以此令人发起厌弃世间名利恩爱、脱离六道轮回痛苦的出离心,升起愿去佛国净土的求往生心。例如,印光大师谈及念佛时就要求“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相对于佛教旨在看破放下、发出离心的出世间无常观,乔布斯的每日终极自问只能算作世间无常观,尚未达到佛家所谓无我解脱、证悟空性,乃至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的大乘境界,但即便如此,乔布斯能以即将死亡的角度来衡量现世价值也很有意义,使他能够尽己所能地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每日自问——人生价值创新的动力之源

  乔布斯的每日终极自问,实际上赋予了他一种善于在现实中抉择最大价值的异常敏锐的决策能力,构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新想法的源头活水和精神动力,这一点往往是研究乔布斯创新思想的人们所忽视的。其实,从死亡角度对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就是对人生现有价值的重新估价,进而对个人的人生价值如何最大化最优化进行思考,本身包含着体现危机感、紧迫感、责任心、同理心、批判性、超越性、独创性等因素的价值判断,自然构成创新精神得以滋生的源泉,也构成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的动力所在。可以说,死神是颠覆人生一切价值的终极价值标准的制定者,也是督促人们创造人生崇高价值的最严厉的导师。对此,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也曾指出:“当我今天活着的时候就想到明天可能会死去,这或许是一个好习惯。这样的态度将使生活显得特别有价值。”

  从历史上看,从人之将死的角度来审视人生价值的方法并不稀奇,许多古圣先贤都曾提过。如西汉的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大辱与是否活下去的价值抉择上,他的答案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选择了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传颂千古、影响深远的《史记》。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也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就已经知道了。”基于死亡的价值思考同样赋予贝多芬以音乐创新的巨大动力。

  然而,许多人是在身患绝症、濒临死亡时才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但想重新有所改变已经来不及了。如网上有文章记叙2004年38岁的温州富豪王均瑶去世前在病床上的反思,他说:“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的典范……此刻,在病魔面前,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无休止地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坐拥35亿资产的王均瑶临终前后悔了,相比之下乔布斯是幸运的,因为他在17岁时就学会了终极追问,每天坚持不懈地以即将死亡来提醒自己,这持续地给予他打破现实、追求梦想的创新动力,而且在临终前他看到了自己的梦想都得以实现,他是带着巨大的幸福感离世的。

  每个人都可以从死亡角度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估价,但只有从联系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价值角度来衡量,才能做出使个人的人生价值真正最大化的价值判断。因为人是社会生物,是基于各种社会关系才得以存在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放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事业中才能显示出恒久的价值,就像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一样,也因此,个体生命的价值就有了超越个体死亡、获得恒久价值的可能性。古人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对乔布斯来说,他是从创业者、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的角度来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他把为消费大众创造出最一流的电子产品作为自己的理想,先后领导推出了苹果机、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通讯、娱乐和生活的方式。他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并获得了人类史上最罕见的成就之一——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乔布斯一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他每天从死亡角度进行终极追问的方法对于其事业决策是极其有效的。

  每日自问——活出真正的“我”

  真实的人生价值创新应当合乎人的个性要求,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乔布斯的每日终极自问就是这样的方法,对于想要改变自己乃至世界的人们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有助于坚持独立思考,发掘创新潜力。这一点,乔布斯在当年介绍其每日自问的讲演中也做了阐述,他说: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内心和感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缺乏意义、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等于按照他人的思考生活,也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意见掩盖住你心灵的声音。的确,现实中妨碍我们发掘潜力、迸发创意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受到外在陈旧的观念、教条和思维定式以及他人看法的影响。歌德说过:“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一个人只有能够独立思考,才能认识自己、激发潜能,增强创新动力,从而活出能创造价值的真正的自我,而非陈旧观念的牺牲品。坚持每日自问则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有助于珍爱生命价值,防范人为物役。近些年来,英年早逝现象愈来愈严重。据深圳企业家服务处2006年的一份《关爱企业家倡议书》显示,特区成立以来,自杀的企业家超过1200人,50岁左右去世的企业家超过5000人。近年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已达60万。这反映出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认识和重视不够。对此,学习乔布斯的每日自问有对症治疗之效,有助于人们增强对生命价值至高无上、生命本身脆弱无常的性质的认知,切实纠正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始终保持对生命高度负责、有一口气就不放弃的态度。它还有助于人们摆正生命与名、利的关系,学会看淡金钱名利,敢放下、能舍得,从而能够“有命赚钱也有命去花”,而且会花——有智慧、有爱心地去花钱。

  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让天才脱颖而出。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南方某市曾发布了一个重大人才培养工程,要求斥资五千万元在5年内培养出一千名乔布斯式的创新型领军人物。这听起来未免好笑,因为天才的成长需要个人具有独立思考、自我做主的精神,还需要我们的社会拥有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宽容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个自由开放、创意泉涌的思想市场,在这些必要条件有所欠缺的情况下,想要通过所谓的人才工程培养出天才,可说是没抓住问题的关键。但是,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坚持乔布斯每日自问的方法,则有助于以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来破除各种陈旧、落后的观念,以及僵化、低效的体制和机制,提升危机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民主宽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就有可能使各行各业中潜藏着的各式各样的天才苗子得以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文/毛世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