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非遗”资源大省迈向“非遗”应用大省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民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发布时间:2015-10-08 11:25

  ——在保护中传承 在开放中创新

  贵州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深厚,其清晰的民族文化烙印,浓厚的地域特色,使贵州成为一个天然的文化博物馆,开发潜力巨大。蜡染、苗绣、银饰、编织、陶瓷、漆艺、剪刻绘印等,洋洋洒洒,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生发于泥土里的东西,如今已不再仅是山里人的普通物件,而是游客眼中的稀罕之物,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民博会搭建大平台外卖经典

  9月24日至28日,在贵安新区举行的“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创新开放”为主题,展区面积达到3万余平米。在展会规模方面,设置展位235个,其中特装展位9个。举办推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精品展、国际国内民间工艺品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贵州“锦绣计划”展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大规模展示我省绚丽多姿而丰富异常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

  与以往不同的是,高规格升级的本届“民博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汇聚亚洲、欧洲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名客商和手工艺人,带来了观、品、购的异域体验。

  为了组织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企业开展线上销售,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电子商务平台,已在“民博会”开幕前开通运行。

  为了增进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民博会”期间举办的“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产业合作会”,邀请到国际民间组织、部分省区工艺美术协会以及包括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的浙江新光控股集团在内的行业前沿机构、企业与省内企业展开对接交流。

  一系列完善销售网络的工作全面铺开:在10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专销店、专销区,在全省旅游景区、景点、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搭建销售平台;在大中城市开设销售一条街;通过大数据手段,利用贵州商务云、淘宝贵州馆、京东贵州馆、东家手机商务网等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营销贵州宝贝。

  为了更大提升社会效益和影响力,贵州旅游商品协会组织产品通过深圳文博会、广东包装博览会、成都糖业烟酒会、全国书博会等成熟渠道进行推介和竞卖。

  从“非遗”拥有到“非遗”应用

  民族民间工艺品既是文化品,又是旅游品。通过举办博览会,有效推进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进行提升改造后,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更多地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使之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生力军,使贵州从一个非遗大省跃升为非遗应用大省。

  贵州夜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申敏是一位长期研究贵州民族民俗文化的专家,他认为,从“拥有”到“应用”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民博会”承载的不仅是世界民族民间艺术品的一个分享平台,更是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的桥梁与纽带。

  吴通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苦于发展要素的缺乏,她的企业步履艰难,与省外同等层面的大师难以同日而语。实际上,贵州还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草根大师”,如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水根、平塘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禄麒等。为了让这些“草根大师”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源泉,贵州推出的“工艺大师”、“贵州名匠”、“贵州名创”打造工程,成为一个广阔的舞台,让“草根大师”们恣意漫舞。

  有识之士指出,对于“名匠”,可以通过免试、免费上大学、优先评定职称、授予荣誉称号、扶持创业致富等形式,体现其人生价值。可以选拔一批有意愿上学的年轻“贵州名匠”读大学,加强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创意人才,确保产业发展后继有人。

  多部门合作打“组合拳”

  贵州文化遗存丰富,其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构成的特色传统技艺,品种繁多,原生态保存完好,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生态文明社会发展中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目前,旨在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人才作用,解决他们相关待遇等一系列扶持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更宽泛的、更宽松的用人环境,将激活贵州非遗的“沉睡”状态,让非遗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各个部门各自使出招数,力图为非遗画卷的描绘解困: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推动锦绣计划;省民委推介“六个贵”(银、染、绣、织、药、食);团省委发起青年能工巧匠评比等活动,全方位塑造青年能工巧匠,吸引9个市州数千名青年参与其中;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专门针对民族民间技艺传承创新事业。

  旅游产品与景区结合向纵深发展,多彩贵州城融合贵州产品,即将推出如源于400年至600年的土司面条,少数民族民间方子烹制的卤味制品,花溪六合花茶等,让深藏在民间的独特技艺焕发生机。

  以聚集产业平台、挖掘贵州民族文化内涵、引领科技、服务、旅游产业聚集发展为宗旨的“中国贵安文化产业城暨中国工艺美术体验城项目”,目前正在黔中大地如火如荼地建设。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多部门合作的“组合拳”已经初显成效。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多彩贵州品牌塑造中心,以多彩贵州城、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为载体,加快园区建设步伐,让非遗早日在大平台上亮相。

  文|本报记者 周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