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前行的中国房车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3 10:04
与其他行业下游推动上游发展不同的是,中国的房车产业是上游的产品制造带动下游的消费增长。
1999年的贺岁片《不见不散》里,女主角李清问男主角刘元,“你怎么住在车上?”刘元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跟你说不明白。”
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没有见识过什么是房车,更没有房车旅行的概念。而这部电影却启蒙了中国人对房车的兴趣,让许多人开始关注房车,一些敏感的企业还涉足了房车行业。
而当年刘元那“说不明白”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中国正拥有越来越大的消费群体。
2000年,中国第一家专门生产房车的企业中天房车建厂投产,中国的房车产业自此起步。如今它已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房车生产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房车产业雏形初成。
《中国房车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2015~2020)》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房车保有量达到2.1万辆,房车的产量为1万辆;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达到30万~40万辆和12万~15万辆。
2015年9月的中国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房车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安庆衡指出,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房车的销售量和保有量都将保持70%的增长速度。
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各方资本不断涌入。然而事实上,针对旅游市场的房车租赁业务始终低迷,露营地的运营还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全国的露营地也还没有形成网络,不能互联互通。
房车,仍然还是个不那么让人明白的产业。
产品带动消费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房车旅行已经成为欧美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年使用房车的时间长达50天。
数据显示,欧美两大市场的房车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营地俱乐部总数近10万家。其中,2014年美国的房车保有量约为992万辆,房车产量达到37万辆。简单来说,美国四分之一的家庭拥有房车,一半以上家庭使用过或经常使用房车。
与之相比,中国的房车产业才刚刚起步。
在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分会副秘书长王碧卓看来,中国的房车产业起步于2000年。那时候,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风头正劲,大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房车作为行业未来的新增长点被发现。
在王碧卓看来,当时中国人还没有房车旅行的概念,也少有房车消费的需求,最初的发展极其缓慢。直到最近的3~4年,中国房车产业才有了明显快速的增长。
为了打开市场,培育新的消费习惯,房车制造和销售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活动推广房车生活,推广房车文化,以此增加人们对房车的了解,带动消费。
“与其他行业下游消费市场推动上游工业发展不同的是,中国的房车产业是上游的产品制造带动下游的消费增长。”王碧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所以,中国房车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房车制造和销售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工业协会旅居车委员会的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8月,中国具有房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到65家,仅2015年前8个月就增长了15家。21世纪房车网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房车的销量达到了5850辆,比2013年的4000多辆增加了30%以上。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自驾游向房车露营游阶段转型的前房车时代,市场和资本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王碧卓说。
根据房车发展周期8~11年的规律,业界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排名前几位,甚至可能像汽车一样,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房车消费国。
尴尬的租赁市场
在中国房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房车租赁市场也悄然兴起。然而,中国针对旅游市场的房车租赁业务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2003年左右,中国就出现了房车租赁企业。”王碧卓说。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用于租赁的房车数量要远远大于自购房车的数量,租赁市场也远远大于房车销售市场。
“目前一个房车销售企业的年销量在100辆左右,而北京一家房车租赁企业的业务量至少是这一数字的两倍。”王碧卓告诉本刊记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车租赁市场就一片美好,关键还要看当下是否能盈利和未来是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一家公司只做旅游市场的房车租赁业务,那它一定是亏损的。”北京露营者房车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续东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针对房车旅游市场,最适合的方式并不是租赁。
房车是一个移动的家,需要齐全的生活用品。用于租赁的房车很难像酒店一样保持各种用品的整洁卫生,一旦租车者选择自备生活用品,那将是一场“灾难”。
王续东认为,目前中国的休假制度下,如果只是为了度一个周末,或者7天的假期,很难想象会有家庭为此租一辆房车,然后像搬家一样去旅行,还要接受驾驶和功能培训。
“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划算。”他说,“这一点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中,房车租赁很难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但在国外,房车租赁业务就发展得很好。以美国为例,基本上四分之一的家庭通过租赁的形式使用过或经常使用房车。“这主要与当地的休假制度有关。”王续东说,房车使用的时间周期越长,租车出行就越划算。
按照目前的市场形势,承租时间越长平均花费越低。如果只租两三天,平均每天的租车费用要达到2000元以上。但是承租周期超过一个月,平均每天的费用在700~800元之间。
所以,目前中国的房车租赁市场有些尴尬,“很多公司的房车租赁业务主要针对剧组,针对旅游市场的很少。”王续东说。
100%的不盈利
露营地作为房车产业链上重要的环节,连接着上游的制造和下游的消费。
早在2003年,中国就加入了世界露营协会。
随后,房车俱乐部和户外运动俱乐部大量出现,一些房车俱乐部开始开发房车露营地。
北京中天行露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行)便是其中的代表。从2004年开始,中天行开始发展房车露营地业务,先后建成了10个房车露营地。
尤其是2013年2月之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设露营地的热潮。
21世纪房车网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建、开工、规划建设的露营地有83个,2015年时这一数据飙升到了1000个;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有望形成100亿元以上的房车露营地消费市场。
但是极速增长的数字背后,却是业界深深的担忧。
“直到目前,中国的房车露营地运营还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王碧卓说。也就是说,目前在运行的露营地都还是赔本赚吆喝。
原因在于,房车露营地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即使在房车产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这也不是一个暴利行业。
“它更像是郊区的度假山庄,除了为游客提供具有供电、供水、供气系统的房车营位,还要建设一些简单的餐饮和娱乐设施。”王碧卓介绍说,在欧美国家,这些设施都很简单,投资也很少,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充足的房车资源。
但是在国内,投资建设一个露营地动辄就需要上千万元,有的甚至要上亿元。
首旅集团负责露营地业务的北京华龙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建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内建设一个稍具规模的露营地的投资一般是2000万~300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营地旅游设施建设,三分之一用于支付土地使用费。
“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土地使用成本太高了。”王碧卓说。
相比之下,美国45%的露营地是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国家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由国家出资在公园里建设的。
在露营地投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中国的房车露营市场还远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露营房车的接待量还十分有限,营位的使用频率也还远远没有达到盈利的边界。因此,很多露营地不得不开拓其他的业务线,如吸引自驾车等。
以首旅集团在延庆县投资2亿元建设的北京龙湾国际汽车露营地为例,其2012年建成后接待的房车数量还不到100辆,而一辆房车每天的营位费是180元。
石建忠介绍,目前龙湾接待的车型还是以自驾车为主。这就决定了它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餐饮和住宿。他表示,国内的房车露营地还很难实现盈利,再加上北方的露营地每年的营业期只有4~10月这7个月的时间,盈利就更加困难。
差的不只是数量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美国房车露营地的保有量是1.6万个,露营地年收入超200亿美元。同一时期,欧洲拥有4万个房车露营地。
反观中国,2014年时中国的房车露营地有200多个,但真正成规模、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露营地的数量不足100个。
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房车露营地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网络,游客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合适的营地。
刚刚结束房车欧亚之旅的王续东对此感受强烈。他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欧洲的房车露营地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高大上”的样子。相反,大多还都比较简陋。
如他们旅行中曾停留过的一个葡萄牙5星级房车露营地上,营地的供电系统竟不能满足房车空调系统的用电负荷。
“而且欧洲的很多营地没有供水和排污系统。这在国内都是很难想象的。”王续东感慨道。但是它胜在方便,不管车走到哪里,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能够停留的露营地。
而且欧洲人的露营地管理很简单,往往就是一个家庭2~3个工作人员,就能维持一个露营地的日常运转,因为欧洲的很多营地设施都是自助式的。
在国内却恰恰相反,由于现阶段缺乏相关的建设标准,露营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互不联通,没有形成网络。
“我们在国内开着房车出去,很难找到露营地,有时候不得不把车停在服务区或景区。”王续东无奈地说。
有的露营地建设甚至照搬国外的经验,把露营地建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然而事实上,现阶段中国的房车消费和使用群体还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因此露营地建设也应该依靠大城市,或者依靠城市周边的景区。
石建忠则认为,房车露营地的建设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周边环境和市场发展情况,有区别性地形成基地、营地和驿站这些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房车露营地梯队和网络。
“这也是未来首旅房车露营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他告诉本刊记者。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辉辉/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