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企业,信贷业务,建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4 16:33
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尽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也加大小企业贷款发放速度和投放比例,但因融资环境、小企业增速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短板等多种原因,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调整信贷结构,发展小企业贷款,落实国家支持小企业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自身的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小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无论是在全国企业总数的占比、城镇的就业机会,还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创造,都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信贷资源,进一步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小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统一小企业划分标准。“小企业”概念不清一直是影响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和商业银行有效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根源。我国实行《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由于企业划分标准不够详细,不同部门确定小企业的标准也不同,使一部分小企业被屏蔽在政策扶持之外。今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共同出台了新的企业划分标准,将有利于明确享受政策扶持的小企业范围,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
建立“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众多小企业从未到商业银行办理过信贷业务,在人民银行统一征信系统中没有任何信用记录,因此,建立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包括企业结算及股东个人卡的交易异常情况,资金往来、工资福利发放、支付的必要开支如水电费、上下游客户往来、缴税情况等,使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能更有利的方便金融、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服务。
制定差异化税收政策,让利于小企业。一是政府应对小企业精简项目审批程序,增强其自身规范经营、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优惠税费征收,降低小企业经营成本,在让利的同时,强化监督管理,促使小企业规范财务信息和诚信经营,为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创造良好的微观信用基础和信用环境;三是建立了一系列小企业贷款和担保风险政府补偿机制,对发放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免征或少征营业税,调动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的积极性。
小企业应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支持。一是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诚实守信,取得金融机构长期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收益率,用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取信于金融机构;三是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创新发展模式,强化资本运作,与金融机构建立更好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对所属行业的市场分布、行业风险及防范等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本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系列规划,以过硬的经营管理水平赢得金融机构的长期支持。
细化监管和激励政策,促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优惠政策,有效缓解小企业信贷困局。一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普通公司类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100%,零售贷款(参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50%,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小企业贷款如果视同于零售贷款处理,将降低小企业贷款50%的风险权重,提高2011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9个百分点,有效缓解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压力;二是把小企业的公司贷转为零售贷款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缩短贷款的审批流程,满足小企业贷款“短、频、快”的需求;三是小企业的存款能力往往不能与贷款相平衡,贷款转为存款难,将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小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将减少银行的吸存压力;四是积极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网点的扩张,对连续两年实现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且风险管控良好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其增设分支机构,这将有效调动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积极性,扩大金融服务半径。
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一是《通知》中的十条措施,体现了差别化监管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渠道建设、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将有效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小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实施差别化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小企业贷款资质的考核。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商业银行必须按照银监局的要求,控制好单一客户、单一集团贷款集中度;三是要全面提高政策执行力,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使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大型商业银行(以建设银行为例)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优势。一是小企业信贷业务起步早。自2005年以来,建设银行就将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努力改善服务,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探索小企业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服务小企业的发展机制、运行模式、业务流程、产品体系和技术手段;二是客户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建设银行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大型企业,其产业链较长,上下游服务的关联企业比较多,因此为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三是有较强专业化管理经验。建设银行依托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结合小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开发了包括营销管理、客户评级、信贷业务操作和贷后管理四大流程系统,初步实现了从客户营销到业务办理,再到风险管控全方位的系统辅助和监测,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了自总行到分行完整的专业化管理体系,打造了以“信贷工厂”为核心的小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四是风险识别、控制和承受能力较强。通过对定量、定性指标的分析判断,研究开发小企业的行业管理、营销管理、早期预警等系统工具,实现客户风险预警的自动监控和流程化处理。
城市商业银行(以浙商行为例)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一是明确小企业业务的特色定位。浙商银行按照“以公司业务为主体,小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市场和业务定位,积极打造以“两翼”为特色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信贷额度中的近60%用于小企业贷款,在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建立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大力探索小企业业务专营模式。浙商银行按照“专业化经营、近距离设点、高效率审批、多方式服务”的经营方针,探索实践了小企业业务专营模式。从组建以来,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占全行机构总数的50%以上。实行以总行直接管理为主的体制,将构建小企业信贷中心及其体系,分成培育期、提高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对不同阶段专营机构的授信产品、担保方式、审批权限等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三是考核激励向小企业信贷业务倾斜。浙商银行打破了“以存定贷”的规则,小企业贷款不受存贷比限制,由总行统一提供资金支持。在经济资本考核时,引入风险分散系数。在考核专营机构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时,除按一般公司业务标准设定不良贷款率基准值指标外,同比增设了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指标;四是采取差异化的风控模式。一方面由总行向专营机构派驻风险监控官,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享有授信项目的否决权,不享有审批权,与专营机构负责人(审批人)构成双向制衡。另一方面专门在小企业中实行风险经理制度,参与每笔贷款的风险调查,与客户经理构成“两人四眼”,将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把好准入关,筛选目标客户。另外根据业务的风险程度大幅简化操作流程,对金额大、担保能力不强,尤其是新客户,在确保基本效率的情况下,进行深入调查,严控风险。
坚持创新务实,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创新业务管理体制。鼓励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管理机构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业务创新,以个案创新的形式灵活高效地满足单个客户的业务创新需求,并注重从风险、效益、规范、流程等多方面加强对创新的全程管理;二是创新简化业务流程系列产品。此类产品要求银行预先对小企业客户对象、抵(质)押物和担保机构进行了筛选和评估,减少贷款审批时间,并且像存款一样直接在柜面办理,流程清楚,答复快捷,让小企业客户感觉到贷款就像在超市买东西一样便捷,如浙商银行“浙商一日贷”系列产品;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在传统的抵质押担保方式上“升级换代”,如采取市场管理方担保、商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商铺经营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新的担保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银行贷款无法以适当渠道注入的瓶颈;四是创新还款方式。如:“定贷零还”还款方案,既借款人提款时,可按其经营现金流规律,设定多个贷款到期时间,间隔原则上以一个月为宜。借款人每次还款金额与期间经营现金流入量匹配,借款归还后,其释放的贷款额度可以循环使用,但必须限定到期还款次数的上限。
总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把落实国家支持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与自身的经营转型、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业务架构、政策制度、产品服务、业务流程朝着更贴近小企业发展的方向改进,加速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逐步形成小企业、商业银行和经济民生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局面。
凌振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