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哪些移动互联网领域?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软,谷歌,IBM,Facebook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21
自微软小冰重返《微信》公众号后,人工智能开始以“可见”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眼中。根据微软在后台统计的数据,小冰已经与中国的3000多万用户聊了上百亿句话。其实除了小冰,在我们周围,还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正在“改造”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一直都在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概念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诞生。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工智能当然也不例外。自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经历过三次大跨越的发展,从示教再现型(通过示教编程重复再现)机器人到带“感觉”(通过触感反馈)的机器人,最后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
在2015年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就代表人类为著名科幻作家刘宇昆颁发了“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这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第一次与科幻和泛娱乐产业的零距离接触。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什么?
如今,微软、谷歌、IBM、Facebook以及亚马逊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推出了人工智能计划:如欧盟“人脑工程项目”和美国“大脑研究计划”等。无疑,在深知人工智能的前景后,业内都在力图掌握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
移动社交:平台入口的吸引力
目前社交软件逐步向平台级入口定位,作为入口需要将多应用与多交互方式引入其中。对于交互方式来说,触屏、语音、图片以及手势的方式正在寻求融合,形成多元化输入模式,扩大平台的入口口径。
腾讯基于《微信》开发了多种模式识别功能,于2013年12月推出了“微信智能开发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调用腾讯语音和图像相关技术SDK开发新应用软件。目前,《微信》的语音识别功能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准确率高达90%以上。
智能搜索:搜索的精准性和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场景和使用目的变得越来越多元和细分化,PC端的图文搜索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移动端的特点,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并快速反馈给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这事也变得相当困难,这需要搜索引擎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就像人类一样识别物体、理解文字,并能进行智能联想。届时语音为主文字次之图像为辅的智能搜索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据相关机构预计,2015年智能搜索市场规模将达到848亿元人民币。
在前不久,百度就已经推出了“小度机器人”(搜索框内输入“人工智能”可领用),后者的作用是辅助用户进行智能搜索,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小度机器人”在辅助搜索之外,也具备类似微软小冰的互动能力:陪聊,并按你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结果”。
医疗诊断:辅助医生决策预判
医疗领域对于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结合病人多方面信息才能确诊,而目前医疗资源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十分紧缺。这里人工智能就能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诊断效率以及减少医生基础性工作。
IBM的Watson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阅读和理解大量医学文献,目前已收录了肿瘤学研究领域的42种医学期刊、临床试验的60多万条医疗证据和200万页文本资料,能够在几秒之内筛选数十年癌症治疗历史中的150万份患者记录,包括病历和患者治疗结果。在移动端,移动医疗应用行业就正在等待这样的大数据接入,对病人情况、家族病史、当前治疗手段、研究成果和期刊文章等大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列出可能的诊断结果及其相应的可能性大小。
虚拟助理:随身携带的Personal Assistant随着如今办公和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虚拟助理”如今已越来越受重视。虚拟助理所需的基础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义(自然语言处理)识别,人与机器对话建模以及口语生成等人工智能分支技术。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获取信息资源愈发方便,虚拟助理在作决策时方案优选能力越来越强。
微软基于Windows Phone 8.1平台推出了虚拟语音助理类似于苹果Siri的“小娜”,但在智能方面更胜前者一筹,包括成功预测巴西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中的6场。从2014年诞生以来的这大半年内,小娜不断学习,发送天气提醒、追踪包裹、反馈航班状态以及提醒工作安排等样样精通。
小编观点
人工智能深入人类世界的生活,这样的情况已经逐渐从电影和小说中走向现实,在我们还未发觉的时候,人工智能其实早已经大面积“降临”了—它们并非是以电影中成熟的机械人形或者虚拟智脑面世,而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悄然“潜入”。
文/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