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APP撕咬进行时

  汽车产业的繁荣给电台带来了第二春,网络电台更是风生水起,重新定义了“电台”二字,给电台带来了更多可能,成为热门创业领域,瓜分着用户耳朵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电台APP们的“撕逼”大战也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利益使然,网络电台再无安静

  电台APP的兴起并非偶然。作为互联网出现之前最大的三类传统媒体,电视、电台和报纸一直并存着。到了网络时代,这三类媒体对应到三种内容形式:影像、声音和图文。对于用户而言,声音是一种消费成本最低的内容,不需要占用特别的时间,例如走路与开车时顺便听听广播。根据《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音视频流量成为推动移动数据服务流量增长的重要因素。2013年初,移动音视频流量就已占全球移动流量的54%,预计到2017年将占移动流量的66%。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已走过“工具”阶段,基础工具的需求被很好地满足了,内容将越来越重要。电台APP作为内容型APP,其核心价值是获取用户的注意力,越多用户安装、越多次数打开、越多时间使用,APP的价值越高。电台APP属于黏性高、打开频繁以及使用时间长的应用,一听就是几十分钟甚至更久。另外,相对于视频而言,音频内容的生产成本会低很多。凡此种种,意味着电台APP有很强的商业化潜力,因此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眼光。

  总体来看,目前电台APP节目内容主要分为PGC和UGC两大类。PGC内容主要由台电、电视台等机构和专业人士制作而成;UGC内容主要由草根用户、电台发烧友自制而成。随着电台APP的快速发展,节目内容也开始向“PGC+UGC”模式发展。如此透明的内容运作机制,致使电台APP行业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经常上演版权纠纷大战。

  2014年以来,内容同质化引起的版权纠纷在行业内开始弥漫。此前,《喜马拉雅》电台曾因著作权侵权被央广之声告上法庭,最终支付赔偿。2015年2月,New Radio创始人在其微博公开炮轰《多听FM》,称其抄袭了New Radio的所有节目。5月,《考拉FM》以侵权为由起诉了《蜻蜓FM》,声称《蜻蜓FM》非法传播其版权节目。事实上,网络电台最初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市场,国内最有名的网络电台有四家——《蜻蜓FM》、《考拉FM》、《荔枝FM》和《喜马拉雅》,他们各有所长,井水不犯河水。

  时过境迁,如今四家网络电台加上第二梯队的从业者们不断陷入混战。究其原因,2015年大家都陆续走向“UGC+PGC”的内容生产模式,都期望做音频自媒体平台,都期望抢夺对方所专攻的场景,越来越同质化,竞争自然会愈加激烈。

  问题重重,热闹难掩行业怪象

  在四家主要网络电台中,《蜻蜓FM》是出现较早的一个,曾获得创新工场投资,用户已达到2亿,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在国内上市;《考拉FM》于2013年推出,2015年6月公布的用户数为1.16亿;《荔枝FM》也成立于2013年,2015年拿到了包括小米在内的机构共2000万美元的融资,用户数已超过3000万;《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2015年宣布用户数已达到1.5亿。

  乍一看来,这四家网络电台的各项数据都很喜人,加上其他处于第二梯队的电台APP们,整个行业似乎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网络电台风生水起的背后,却难以掩盖住“目前尚无一家移动电台盈利”的尴尬。

  目前,移动电台行业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只能咬着牙以烧钱为代价,投石问路寻求盈利机遇。关于移动电台如何赚钱,业内普遍认同两种方式:一是植入广告。二是VIP增值服务。前者指的是,电台APP最下角的Banner宣传以及音频广告植入;后者指的是,用户若想听无广告或更高质量的音频便要付费增值订阅。

  听起来,两种盈利模式既简单又靠谱,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甚至阻力重重。目前,年轻的移动电台市场尚未被第三方权威机构锁定在调研瞄准镜中。因此,没有任何一个第三方权威机构数据来说广告投放效果。没有可信的统计报告,广告商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就显得极其没有底气。另一方面,以往收听传统电台都不收费,谁会愿意为了一家移动电台的节目掏腰包呢?

  除了商业模式,网络电台在做内容、圈场景和拼技术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既然是内容型APP,在基础功能做好之后,最大的精力必然要放在内容上面。不论是自建、PGC、UGC还是采买,都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这是今年版权大战的缘起,大家都走“PGC+UGC”模式,最终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的情况。

  不同用户群,不同收听场景需要的内容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网络电台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车内白领需要财经商业资讯,睡前的大学生则需要一些暖心故事,有孩子的妈妈可能需要一些亲子节目……。因此,网络电台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

  在拼技术方面,网络电台对音频处理技术、互动广播技术以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等技术都具有较高要求。

  小编观点

  在众多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行业中,广播电台无疑风头正劲。声音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形式,电台市场有巨大的增长前景以及商业化潜力,网路电台们正在围绕着用户耳朵开战。然而,严重的内容同质化现象,加上商业变现之道的欠缺,网路电台风光的背后也是危机重重。若想打破这种局面,网路电台们只有从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提高电台技术和努力充实内容等方面入手,才有可能最终胜出。

  文/陈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