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撷英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公共艺术,国际设计周
  • 发布时间:2015-10-20 11:03

  9月26日中秋前夜,月朗星稀,清辉满地。北京长安街西线的中华世纪坛广场上,5000余株3米至6米高不等的青竹,交错排列,将广场与喧嚣的大街分隔。秋风拂过,摩挲作响;徜徉竹海,好不惬意。当晚,“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设计周活动持续至10月7日,以“设计之都·智慧城市·产业融合”为主题,包括智慧城市论坛、设计之旅、创新设计服务大会等7大板块活动,各类中外设计展散落在北京各处。

  走在曲径通幽的中华世纪坛“城市设计广场”上,会遇见10座城市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它们构成“筑梦竹迹”的主题。观者还能进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内,参观“UED十年百名建筑师展”、“建筑之外”、“今日未来馆”等系列展览。《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现场先睹为快,并撷取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1 “秘密寄存屋”

  每个人都拥有显现的外在和隐匿的内心两个世界。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褚冬竹的艺术装置,希望成为寄存和分享都市人“秘密”和“愿望”的构筑物。他以4个立方体竹钢(新型绿色建材,又名竹基纤维复合材)框架组合而成,外表皮是自然与城市风景的画面,空间内部有一片秘密寄存墙,可以插入存放了秘密纸条的空矿泉水瓶。每个立方体框被细绳分为两部分:供参观者行走的空间表达可达的“外在世界”;另一部分能观看和触摸却不能到达的则暗喻“内心世界”。

  2 游园镜梦

  在深圳间外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冯国安眼中,装置并非建筑,而是一种空间体验。其作品《游园镜梦》希望成为参观者流连忘返的场所,4个字分别代表4种含义。“游”,意为“可游”,指代可移动的风景框;“园”指“微园”,4个连环在一起的庭院;“镜”指竹镜,镶嵌在竹钢框架里,在灯光中透出八面玲珑的光影;“梦”代指“冥想”,想象着与谁同坐的缘分。

  3 屏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的作品《屏影》,用4个竹钢框架搭成大空间造型,再将“可回收的城市垃圾”塑料鸡蛋托,编织成能塑造光影效果的屏风。白天可在空间内体验随时间而变的阳光;夜间,站在装置外,欣赏的是照明灯光从屏风后渗出的光影。

  4 手机陶瓷音箱

  传统陶瓷工艺邂逅高科技,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老师李锋发现,陶瓷不但可制成花瓶、碗碟,它悦耳的音质和音色,还能赋予更多内涵,于是创作“瓷鸣”音箱,借由瓷器,让如今人人皆有的手机“发出穿越时代的回音”。形似竹筒的陶瓷,以恰当的弧度弯在桌面,把手机插进量身定制的凹槽,声效立即翻倍。“瓷鸣”无需电源,无电磁辐射,扩音原理遵照声音共鸣原理,其优雅外形还能充当艺术品。

  该作品曾获2013年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

  5 摇椅亭

  公共装置是陌生人产生交集的媒介。设计师王辉的立方亭子《与谁同坐》,利用两边竹摇椅将静态空间转化为动态空间,陌生人之间相互配合才能使摇椅动起来。同时,摇椅中间挂有帘子,让彼此有各自的领域。设计师希望通过这样的装置产生蝴蝶效应,激活人际交流。

  6 龟椅

  如今,家具设计多以人为本,设计师林琮然养龟十几年,希望创作一个既能满足人的需求又能满足乌龟需求的椅子。直线条椅子制作容易,但无法让乌龟舒适,考虑到乌龟喜欢阴暗,他打破板材限定,椅子上做出令人舒适的曲线,下面是适合乌龟的黑暗空间。他以辩证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只考虑人的感受,却忽视了与人类分享空间的其他生物。

  7 行云流茶

  作者曹晓昕是个建筑师,也是个乐茶之人,在他眼里,茶具像个微建筑。茶,之于他,厚“道”,更重“器”:品茶不仅是味蕾对茶香的判断,也有眼睛对茶具、茶室的体验。他设计的骨瓷杯壶,取名《如意》,造型受中国如意云纹启发,简约、飘逸、优雅。杯壶可恰如其分地收纳至葫芦造型的包装盒中,寓意福禄(葫芦)绵长,流露出满满的中国风。

  8 猫桌

  无独有偶,设计师阮昊在木桌子、木质立方体中切割出圆筒状、管状等几何形态,大小不一,光线强弱不同,形成错综复杂的隧道和空洞,为人猫的互动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场所。用户还能以“搭积木”的方式,将这些立方体组合成凳子、茶几、矮柜或是书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家具。阮昊希望设计能让人愉悦,同时建立与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产生互动。

  9 万物皆有灵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冯峰和妻子卢麃麃创作的《每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系列作品,从外观上看,桌子长出了脑袋、心脏、耳朵,看似瘆人,却隐含深意。设计师利用雕塑与家具用品结合的方式,试图为冰冷的现代设计注入一种有体温的生命感,尝试探寻一种特殊的物体观。

  10 “不增无减”

  设计师罗宇杰的微自然景观装置《不增无减》,以铁板、透明软塑管、有机染料、小泵机、绿植等材料制成,警醒人们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立方体外形代表恒定的空间,内部圆形凹体象征自然,铁板的榫卯搭建表示人类建造的水泥钢筋森林,内部底层水池代表自然的水域,用泵机抽水指代大自然循环系统,流动在透明软塑管里的蓝色液体意指人类营造绿色生态的活动,绿植则表示绿色生态系统,铁板生锈的过程表示荒漠化。

  11 亦坐亦书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章明与妻子张姿设计的一套家具,通过板材的横向、竖向、斜向相互拼插,形成坐卧兼具置物藏书功能的结构。它分为单人座椅、双人座椅及角座椅3个模块,既可单独使用,亦能根据需要任意组合,且方便运输。两个L形模块可组合成方形茶几,使用灵活。亦坐具,亦书柜,人在其中,背书而坐。

  12 抱抱灯

  设计师刘奕彤的作品《抱抱》,是一个85厘米高的台灯。从造型看,可丽耐(人造石)材质做成四手相拥的姿势,张开双臂,相互拥抱。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却弥足珍贵。设计师的创作初衷是鼓励人们打开心扉相信彼此,用最大的诚意与对方交流。

  本刊记者 叶晓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