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再创新 温商再启航

  • 来源:中国商会
  • 关键字:温州商会,中英烟台条约
  • 发布时间:2015-11-04 10:44

  ——异地温州商会成立20周年暨第十二届商会年会隆重召开

  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无论古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统美德精神,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中均起到了主导作用,商会的发展也不例外。

  山和平原相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文化多样,这大概是温州的最简单却最真实的写照。这里,蕴育了遍布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会,商会影响力往前可追溯百年,往后也将长久的成为中国商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温州的文化环境相呼应,温州商会大本营似乎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温润的气质中又迸发出一种蓬勃的朝气。

  温州商会历史悠久,堪称商会中的祖师爷,它随中国一同经历了时代的沉浮。1876年,是一个动乱不堪的年代,洋货对中国内地市场虎视眈眈。由于《中英烟台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温州被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大量的洋货纷纷涌入温州市场,虽然带动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对于起步不久的温州小商品经济不啻于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抵制国外商品,保护自己的商品经济,自发的组建了一些行会,称为同业公会,这就是现在温州总商会的雏形。

  时光追溯到1987年间,那时温州战战兢兢的生产出第一只新型火柴——打火机,温州打火机协会初创。到今天,温州打火机远销欧美,温州商会几乎囊括了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温州商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它百年的文化积淀。

  史料记载,温州府商会成立后,旧同业公会最鼎盛的时期数量达到103个,温州在建国前夕尚有98个同业公会。顺应时代发展,温州各大民间协会终于聚集,经由政府和工商联的批准成立了屹立百年的温州总商会。从最初的温州一家独大的温州总商会,到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高达250多家的温州商会,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商,和代表温商品牌的各式各样的产品。

  伴随着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敢为天下先的温商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一个个商业奇迹。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异地温州商会,越来越成为在外温州人凝聚乡情、共续乡谊、合作共赢的坚固平台。从最初“抱团取暖”的朴素愿望,到“共建品牌”的现代化蜕变,再到如今商行天下、善行天下、反哺家乡的“桥头堡”……异地温州商会不断实现着自己一个个创造性的华丽转身。

  20载改革潮涌,不变的是勇立潮头的“温州”胆气;无论行走在哪里,最难割舍的是融化入血的“温州”烙印。商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异地温商营造“家”的温暖,更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模式。

  商海弄潮,商会是在外温州人凝聚成群,驶向成功彼岸的航船,不惧风雨,勇敢前行;商行天下,因着“温州”二字,商会是所有在外游子望向家乡的双目,血脉相承,故园难忘。而循着“温商回归”的号召,必将有更多的在外温商,借着温州商会的平台,为家乡注入更多的力量与活力。

  9月28日下午,纪念异地温州商会成立2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年会在温州市永嘉县温州铂尔曼酒店隆重召开。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立毅主持会议。永嘉县委书记娄绍光致欢迎辞。温州市领导余梅生、仇杨均、施艾珠、黄德康、王小同、胡纲高、王振滔及永嘉县四套班子领导姜景峰、谢崇福、陈建良、胡晓东等参加会议。

  175万温州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创业全国,让充满活力的“温州人经济”遍布各个角落。无论是东南沿海城市,还是西部内陆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山区,似乎总能见到温州人的身影。这些经商痕迹集点成面,逐渐繁衍出了如今的268家异地温州商会,在外温商已成为一个极具分量的社会群体。

  全国异地温州商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200万,覆盖全国80%地级市,服务175万在外温州人、为会员企业维权27000余起,全国有3700多名在外温商担任所在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及温商捐款达20多亿、温商回归投资到位资金1532亿……主席台上展示的成就与场下一个个喜怒哀乐的细节交相辉映,成为一部横跨20年的异地温州商会发展史。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说,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广大温商谱写了创业创新的光辉篇章,伴随着温商群体的发展和壮大,在外温商和温州商会应运而生,全国各地温州商会的蓬勃发展既为所在地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温州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温商缔造的温州商会已经成为专属温州、影响全国、传播世界的经济品牌、人文品牌,我们一定要把温商这块金子招牌擦得更亮,使之在开辟温商发展新天地、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中大放异彩。

  “温州是海内外温商的根之所系、情之所系、力量之所系,家乡好,温商才会更有荣光、才会更有地位、才会更有作为。”在简要介绍当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陈一新希望各地温州商会和广大温商要及时领会和把握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温州发展繁荣为己任,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汇集到推动温州的赶超发展中来,努力实现温商发展和温州发展的互促共赢。

  关于商会的建设与发展,与会的会长们雄心勃勃地筹划“百年商会”;谈到抱团与合作,“1+31+X”框架下的“大平台”成了温商们的热门话题;在外温商的新生代也以锐气勃发的姿态登上前台。在外温二代代表、黑龙江奔马汽配城董事长蒋长钢在发言前,致谢父亲蒋贤云,致敬在场前辈,谈传承,讲创新,更呼吁在外温二代的感情回归。

  20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闯荡天下的第一代温商,如今大多已年近花甲。回归,始终是他们心头的牵挂。而已经茁壮成长起来接手父辈生意的温二代们,回归,无疑是任何力量都难以割舍的血脉传承。近几年来,温州商会越来越成为温商回归投资、反哺家乡和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凝聚乡情的“桥头堡”。

  回归,这是在外温商越来越响的声音。在过去一年,全市“温商回归”到位资金969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温商“领头雁”回归,累计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923亿元,其中已履约项目45个、总投资552亿元。组织省外温州商会23批组团回乡签约三年投资总额3250亿元。

  时光回溯。20年前,当怀着“互帮互助”的朴素愿望,成立第一个异地温州商会的在外温商们,可能谁也不曾预想到20年后的今天,“温州商会”会在中国改革浪潮和家乡经济发展中,发挥如此厚重的作用。

  乡谊凝聚乡情,乡情迸发力量,站在20年的时间节点上,几百万在外温商,正继续用他们独特的精神和目光,续写新的篇章。

  温州商会的诞生,让身在异乡的温州人有了一个“撑腰”的组织,“护航”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当“温州兴则温商兴,温商强则温州强”成为贯穿几代人的信念时,共生与共荣,回归与跨越会是将来的主旋律。

  文/罗晓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