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批这样的专家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原创技术,正能量,纺织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4 17:27
每年的“纺织之光”科技评审会都是一次行业科技专家的聚会,工程院院士、院校的教授、企业的高工、协会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科技精英在四天时间里,日夜奋战,翻阅大量项目申报材料,讨论沟通,再统一意见给出授奖建议。
如果说其他领域的评奖,或许还有主观人为因素的话,技术上的事情最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不是原创技术,是否国内外领先,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获得多少专利,发表多少论文……这都是需要事实说话的。
尤其一等奖项目,完成人要在现场答辩,而答辩前一天项目完成人才会接到答辩通知,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评审现场。项目介绍完成后,他们还要接受专家的各种质疑。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有的项目只差一票就屈居二等奖,连专家也认为有点可惜。
但“纺织之光”科技奖项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套完整而公正的程序,评出的奖项代表了行业的高水平,才能在行业内得到认可,也才能真正为行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专家们每天却要翻阅材料、开会讨论,每个晚上,专家屋里的灯到很晚才会熄灭。科学上的事容不得马虎,行业里的事让专家们感到肩上的责任。
姚穆院士今年已经85岁高龄,每次却总是最早出现在评审会场,他一个人默默地在翻看着当天要评审的项目,周围静静地只能听到翻页的声音。
当笔者问起姚老为什么要这么仔细时,姚老一脸认真地说:“我们是搞技术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能出现差错。作为评审人,我们不认真,怎么能让行业信服?”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纺织专家施楣梧,对纺织领域的科技发展了如指掌。他还是纺织领域今年唯一的院士候选人。当笔者提起此事时,施楣梧马上解释:“这事可不能说,说了也不靠谱。”
在他看来,对从事技术的人来说,当选什么并不重要,也不会在意,重要的是能为行业做点实事。他还特别提及,当前行业经济形势不好,企业都很困难,当下最要紧的就是为企业解决困难。
会议最后一天的间歇,有个安排是全体评审专家在会场合影留念。这些赫赫有名的专家们亲自抬桌子、搬椅子,几分钟工夫拍摄场地就被整理出来了。连经常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们见到这般情景也大为感慨,这些大名鼎鼎的专家们丝毫不端架子,不仅理论有高度,“实践”能力也一流。站在专家面前,笔者连连按下快门,感觉记录的不仅是他们的风采,更是他们的风范和他们带给行业的正能量。
由于标准检测与软科学项目今年轮空,本年度申报科技奖项目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专家普遍认为成果水平并不低,有些已经属于世界领先。
不过专家们也没有一味地唱赞歌,姚穆院士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不足,比如成果大多属于应用型,而代表原创技术的基础理论创新还较少,从长远看,科技的突破还有待于数年的理论研究积累。
科技评审不仅是对行业科技的检阅,也是对未来纺织科技的思考。由行业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早已把目光投向2030年,在《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纺织业要在2030年实现科技引领世界。
评审会结束了,专家们纷纷踏上了归途。姚穆院士依旧自己背着包等待离开酒店,原以为他会直接返回西安,可他说,“我还要去杭州,那边有个企业等我呢。”望着他离去的身影,瘦小的身躯顿时显得那么高大,笔者想起一位业内人士的话:“姚院士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有这样的科技领航者,有这样的行业专家,纺织科技强国何愁不会早日到来。
本刊记者_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