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听民意 争做市民好公仆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身段 民意 市民好公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10 14:21
基层居民意见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
在下基层巡查中,居民的诉求多种多样,居民直接向崔世安表达的最集中问题有公共房屋政策、超高楼价、就业、城市规划、交通困境、城规滞后、双层社会保障制度、医疗设施少看病难、青少年问题等意见。
而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北区座谈会上,便有21争先恐后人发言,踊跃热烈程度可想而知。崔世安总结表示,特区政府很重视居民意见及建议,将通盘考虑金融海啸后的部署,总方向是稳定、保就业,会尽能力做好公共房屋政策,兑现兴建一万九千公共房屋的承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关顾弱势社群利益,积极研究“现金分享计划”。
在另一次巡查中,有居民针对生活和营商环境日益困难,近年更受水浸困扰,商号经营百上加斤,要求政府透过旧区整治,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素质。同时建议发掘旧区古迹,打造庙宇文化发展旅遊业,引客入区,促进经济发展,活化和盘活旧城区。
崔世安总结时强调,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提出解决交通、水浸、盘活区内旅遊业、将现有文化资源活化成产业,加强旧楼宇维修等问题。承诺特区政府会整理分析相关意见,定出优先次序,以轻重缓急的原则展开有关工作,逐步按居民的要求改善旧区的各种问题。
坚持倾听基层民意有助准确把握社会脉搏
崔世安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居民轰动与驻足围观,不少居民隔着人群隔空高喊自己的诉求,希望崔世安解决就业问题,继续“派钱”解困。
在座谈会上,与会居民更是群情鼎沸慷慨陈词,直指回归十年特区政府做不好公共房屋政策,楼价高企令澳人无法承受,富了外资,苦了澳人,质疑特区政府有何措施遏制高楼价。面对群情激昂的诉求,崔世安在座谈会上未有实时回应,而是把居民的诉求一一记下。
更有不少商家反映,崔世安行色匆匆,只与特首握握手、拜拜年,未有足够时间驻足反映诉求,留有遗憾。
从以上崔特首下基层巡查的轰动场面和居民反映诉求的慷慨激昂神态,都说明居民是多么盼望和自己父母官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多么渴望能有机会直接面对面地向特首反映自己的心声;从另一则面是否也反映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以至於居民逮到机会一下子把长期无法发泄的积怨一吐为快。或者说明群众反映诉求的管道还不畅通,或是经过中间环节转达,市民的意见被过滤或被曲解乃至失真,无法让特首以及政府高官真正听到。
少听头头汇报
多渠道搜集社情民意
崔特首此次下基层之所以干得漂亮,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一反常态,没有直接去听一些有政治光环的既得利益者、一些社会团体的头头做汇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既得利益者反映的意见只能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很难代表广大市民的利益,尤其是最低层百姓的利益。
还建议特首採取多种形式下基层,比如去山顶医院按普通病人看一次急诊、去关闸地下巴士站乘一次17路公交车,亲身体验一下百姓的生活,了解百姓的疾苦,这对出身豪门又当上特区一把手的崔世安绝对是好事,绝对是加分。
政府除了设发言人制度外,还可考虑设立特首信箱、特首接待日、特首热线、特首博客等等,全方位多渠道搜集社情民意,只有这样才不会脱离群众,才能真正了解澳门社会。政府发言人责任重大,谭俊荣主任是合适人选,但发言人不能仅传达政府的声音,要把握全局,具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以及临时应变的能力,期待政府发言人能架起一座政府与市民沟通与联繫的桥樑。同时希望崔特首能持之以恒深入基层,坚持不懈接触群众,並把它制度化、常规化,真正与市民心连心,同呼吸共患难,这样以民为本的政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跟进落实是关键走马观花不可取
下基层只是联繫群众的一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要想解决好问题必须先了解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下基层听意见的过程,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要以谦卑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投诉者,切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这次特首下基层除听取意见外,崔特首还认真做了记录,承诺会分轻重缓急予以解决。因此殷切期望崔特首能认真跟进和落实居民诉求,切不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该把群众的冷暖时刻记心上,落实到具体的施政行动中去,对於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一定要回馈给市民,切不可泥牛入海无消息,因为市民经历太多政府答应要做或要“调查”的事,结果没有下文,让市民诟病。
新政府要有新作风、新面貌、新气象,要真正“传承创新,共建和谐”就要勇於承担施政的不足乃至过失。但特区成立十年来,即使出现“欧文龙案件”这样的大案也没有看见哪个高官向市民致歉过,这和全国“两会”部长级高官因工作没做好向全国人民致歉形成鲜明反差。高官一定要心胸豁达,不计个人得失,有时甚至要忍辱负重,否则就不要做官。做官是一种责任,要为民服务,而不是图享乐,因此对百姓的各种诉求,尤其是与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诉求一定要跟踪落实好,让市民满意,让中央政府放心。
“两会”代表做表率以民为本尽职责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澳门的几十位“两会”代表将启程赴京参加盛会。这些由小圈子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由协商产生的政协委员,其社会认受性本来就不足,再加上不少代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少百姓都不认识他们。有些人只是把“两会”代表的政治光环用作谋私利的工具,或是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仅代表他所在的界别利益。更有少数代表热衷於每年的考察(实则公费旅遊),考察后也提不出多少意见建议;不少代表到快开“两会”了,想起临急抱佛脚,闭门造车,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随意製造一些话题,然后在网上或报刊上东拼西凑,拾人牙慧,用剪刀加浆糊泡製出几篇“有模有样”的议案、提案充数。这已经是“两会”代表以及部份政府官员、社团领袖的通病了。当然也有少数代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功课,写出颇有见地的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
我们希望“两会”代表更要深入基层第一线,了解基层百姓的疾苦,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国家改革开放还存在什么问题,澳门实行“一国两制”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不可想当然,拍脑袋,临时编造一些话题应付了事。
代表们在思考一切重大问题时,都要从澳门长期发展与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澳门的整体利益和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时刻牢记自己是“两会”的代表,肩负五十万澳门人的重托,跳出界别利益,以民为本,时刻心繫人民安危,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民生改善,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做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