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澳门 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 文化旅遊 品牌
  • 发布时间:2010-09-10 15:03
  澳门世界遗产建筑之一———郑观应的故居“郑家大屋”

  澳门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民居家族式建筑群─“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郑观应生於广东香山县(今为中山市三乡镇雍陌),七、八岁时随家人迁居澳门,后赴上海从商,1886年5月下旬,回到澳门祖居———郑家大屋潛心写作,撰写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盛世危言》,他提出“欲攘外,亟需自强;欲自强,必先自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其富国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如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亦对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影响深远。

  “郑家大屋”是清未院落式大宅,既有鲜明传统广东民宅特点,亦随处流溢西方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约於1869年由郑观应之父郑文瑞始建,座落在亚婆井前地对面龙头左巷10号。早年这里风光独好,依山面水,千帆并举,尽收眼底。修复后佔地约四千平方米,分为前房区和后房区,由多座不同风格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共有大小房间有六十多间,由大门口入,先后有大门建筑、灰塑门官、照壁、灰塑、月门、轿道、文昌厅、大花园、荣禄第、前院、瓦片通花围墙、内院、大屋主建筑、余庆堂、余庆堂大厅、积善堂一楼、后门楼、后院、余庆堂二楼后厅、积善堂二楼大厅。

  郑家大屋修复工程历时八年,花费四千三百多万元。全程获世遗建筑修复专家指导及昔日住客协助,一切以符合国际上修复文物建筑基础为准则,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复杂的灰塑门窗,採用大量石灰粉、泥沙、禾荡草灰、乌烟草灰、乌烟油、花瓦挡嘴、筒瓦、檩条及瓦片、青砖等物料作修葺“配件”。大屋内还设展览室,展出大屋前后面貌照片、修复材料、建筑模型及建筑构件展示等。

  政府文化局官员透露已修复的“郑家大屋”及即将兴建的郑观应生平展馆、文史数据馆,将整合成“郑观应故居纪念馆”。“郑家大屋”定位为让本地居民开展爱国爱澳活动及乡土及文物教育场地。让居民及旅客可了解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昔日事迹,亲身探究澳门的文物与历史。

  郑家大屋与毗邻的亚婆井前地、港务局大楼、妈阁庙等世遗景点及广场空间相融起来,为遊客增添一处新的风景点,特区政府将配合不断优化周边环境及交通配套,开展旅遊宣传,打造成为文化旅遊区。

  政府为全面保护大屋,实行人流管制,平日参观时间为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同一时间最多接待一百人,余庆堂地面层、楼上大厅、积善堂地面层分别最多接待二十人,即主房区内最多容纳六十名参观者。逢周三、四休馆。市民及遊客可参阅郑家大屋专题网页www.wh.mo/mandarinhouse,网页内容丰富,除了郑家大屋信息、参观路线、图片展览、世遗全景外,更可利用网页特设的预约参观服务,以节省现场轮候参观时间(需提前两日以上於网上办理)。如需查询,可致电郑家大屋服务专线28968820。

  澳门民俗———庆土地诞之魅力

  3月17日的澳门,又迎来澳门民俗传统节庆─土地诞。土地诞在澳门的诞期为农历二月初二,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灶神,故土地诞又称社日。土地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管理一方土地的神。

  澳门民众供奉土地神的历史悠久,不仅众多庙宇、商号、民宅门口均安置土地公神龛或塑像,澳门各区都建有土地庙(又称福德祠),最具规模的有沙梨头土地庙、雀仔园福德祠、下环福德祠,论规模和历史,以沙梨头土地庙(永福古社)为最大和最古老,最有历史和旅遊价值。其位於澳门沙梨头麻子街,与白鸽巢公园相邻,相传建於宋朝末年,迄今已逾600多年。在这几百年间相继修筑及经澳门特区政府进行重修后,环境焕然一新,具东方园林花园特色。该庙由土地殿、医灵宫、水月宫及观音岩等多座建筑物组成,庙内飞檐画楣、亭阁翼然、浓荫密布、景色幽致。

  每逢诞期,为求土地肥沃,五谷丰登,各区善男信女家家作祭,或前往各区土地庙进行祭祀活动,各大土地庙更是香火鼎盛,花炮六齐鸣,还搭棚演戏。历年贺诞活动最具规模的是由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值理会主办,旅遊局、文化局、民政总署、澳门基金会等赞助的贺诞活动,据该庙理事会成员透露,今年的贺诞活动一如既往於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前地举行,除有金猪酬神祭祀活动,更会邀请内地广东省著名的“新会粤剧团”一连四日五晚开锣演出九神功戏,以吸引街坊、遊客及戏曲爱好者驻足观赏,另外,亦会设敬老宴“千岁宴”,与大众同乐。近年沙梨头恭祝土地宝诞委员会亦於每年诞期举办“万家欢乐贺土地宝诞”演戏酬神活动以及发扬敬老等活动,活动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一年一度的贺诞盛事已成为澳门文化习俗之一,为宣扬澳门庙宇及世遗特色,推动旅遊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