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慈爱教育法 化解孙辈的逆反心理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慈爱教育法,孙辈,逆反心理
  • 发布时间:2015-11-14 09:58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在这个阶段,老人如果能巧妙运用教育手段,会比父母更能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因为祖辈的慈爱、宽容会让孩子觉得爷爷奶奶更爱自己,就更愿意和老人亲近,老人也就更能抓住机会教育孩子。

  请重视孩子的两个反抗期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

  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长辈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老人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

  具体地说,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一是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二是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长辈强加给他们的观念。三是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妙方

  如果您依然像教育小学生那样,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倘若您用高压手段,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行不通的。

  第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当老人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您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途径。

  (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您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

  (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爷爷奶奶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您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第二,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明智的老人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

  (1)分清场合和措辞。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您的批评。

  (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3)就事论事,不翻旧账。真正懂得批评的长辈,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

  (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您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第三,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老人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您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不少父母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这时候,老人们可以让孩子的爸爸妈妈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孩子能够站在长辈的角度,体会长辈的关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您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里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很大抵触情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