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大营救” 粮空渡海丰

  郁达夫《满江红》:“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1941年底,国耻未雪,香港又沦陷日军之手,茅盾、邹韬奋、范长江、戈宝权等数十位文化精英被困“孤岛”,可怜碧月洒香江,吹皱壮士霜怀。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廖仲恺之子廖承志率领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奔走省港,将这一批仁人志士成功营救出来。即将登陆广东卫视的36集连续剧《省港大营救》,将还原这一场抗战史上最跌宕起伏的大营救,73年前的英风毅魄,将在荧幕上振臂归来。10月17日起每晚19:30,广东卫视两集连播,敬请期待。《王亚樵传奇》的连载将暂停5期,省港风云之后,我们再回到上海滩,“埃面”涛声依旧……

  二老漂洋

  作为这场大营救的策划者,廖承志无疑贡献巨大。但就在陆路上的茅盾们顺利离开惠州时,他的母亲何香凝女士却被“弄丢了”。

  何香凝原本住在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们全家搬迁到了香港,日本刚刚占领香港,她便遭遇了一次险情。

  据她的女儿廖梦醒回忆,当时何香凝住在蔡廷锴的房子里,一次日本人前来搜查,凶恶地盘问她是做什么的。当年在东京参与同盟会事务多年的何香凝,日语说得非常流利。她冷静地用日语告诉他们“原来住在这里的家人走了,我是给他们看房子的。”日本人问她为什么会说日语,何香凝撒了个谎,说自己原来在日本开过茶叶店。日本兵哪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数十年前就在他们的祖国日本辛勤地播撒着中国革命的火种。他们没能搜出什么,便离开了。

  这个曾经太平的香港,如今已然杀机四伏。侥幸逃过一劫的何香凝意识到,香江虽好,却也不能久留了。但她的出逃路线却和茅盾们不同,走的是水路,和她同行的还有南社元老柳亚子。让柳亚子和何香凝从水路走,主要考虑到他们的年纪,走陆路翻山越岭,不适合两位老人家,坐船比较轻松,可以让他们不至于过于奔波。

  潘柱和何香凝一家取得了联系,找到一条机帆船,让一位姓谢的地方党员护送他们和柳亚子父女去海丰,再回大后方。廖梦醒回忆,当时的情况太紧急了,母亲不仅来不及带最得意的画稿,甚至父亲廖仲恺生前最喜爱的绢绘狮子画轴都被留在了香港。

  何柳两家上了船,按照机帆船正常的行进速度,两天后他们就能到达中转站长洲岛。

  让人意外的是,几天之后却杳无音讯。

  小艇济危

  潘柱心急如焚,他决定亲自去长洲岛探明情况,但是此时的长洲岛,已经处在了日军的封锁下。他后来在《虎口救精英》一文中回忆,自己当时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他把一封信交给中共南方局的刘少文,告诉他,自己如果三天后回不来,就可能牺牲了,到时请他把装有营救名单的信交给黄施民。

  这封“遗书”,最后并没有派上用场。潘柱安全到达长洲岛之后,得知何柳两家已经前往海丰了。

  原来,完成护送廖承志三人的任务后,江水也被安排在海上交通线上协助护送文化人。当时日本人强迫所有离港的船舶拆除机器,何香凝等人所乘坐的机帆船也没能幸免。没了机器动力,他们的船借助风力行驶了几天后,海上的风逐渐变小,而船上的食物和淡水也见了底。眼看着离危险越来越近,船老大竟然想出法子通知了江水的队伍,江水马上派来了一艘小艇。

  这艘小艇带来了烧鸡、煮熟的鸡蛋、奶粉,装满了淡水。驾船的是位女游击队员,名叫阿娇,她把何香凝等人接到艇上,并亲自护送他们前往海丰。

  这次的“走险”经历给何香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难不死的她还慷慨赋诗:“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狡兔三窟,这次逃港的“大军”,也聪明地兵分两路。沿着游击队开辟的海上路线,几百位抗日民主人士、文化人逃离了香港。而从惠州走出的陆路“大部队”,到达老隆后,便被早早候在那里的连贯用“义孚行”的名义,借助火车、汽车送去了韶关。

  但是,一个艰险的故事想要通往美好的结局,显然还需要更多的跌宕。这一班“幸福列车”上,竟少了那一张谦和温雅的绅士脸孔。原来,就在大家疾速驶入“曲江山水”之时,前上海《生活》周刊主编、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却意外滞留在了老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