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买枪宣传《论持久战》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民国,文人,宣传
  • 发布时间:2015-11-19 10:57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唤起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日热情,邵洵美(1906-1968,新月派诗人、翻译家)于1938年9月在上海自费创办了《自由谭》月刊。封面上“自由谭”三个大字,是邵洵美模仿颜体的手迹。画面是一幅木刻——日本飞机在轰炸,大地在燃烧,一头牛被炸死在原野上,一个男孩捂着脸在流泪,一位农民托着被日军炸死的孩子伤口在滴血……

  这幅画,极大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激起了人们抗日救国的勇气。

  1938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延安发表。邵洵美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这本书。为了不引起汉奸的怀疑,他托朋友将文章翻译成英文,然后在《自由谭》英文版上连载,并亲自加了按语:“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它是一本人人能了解,人人能欣赏,万人传颂,中外称赞的绝好文章。”在连载的同时,又出版了《论持久战》单行本。

  1939年1月20日,邵洵美又出版了英文版《论持久战》,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名为《抗战与外援的关系》的序言赞扬邵洵美:“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论持久战》英文版出版后,邵洵美便在夜间驾着车,将书塞到上海霞飞路、虹桥路一带洋人寓所的信箱里,为顺利完成这项工作,他还特地买了一支手枪保驾护航。

  有朋友担心他的安全,对此,邵洵美说:“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人中的一个文人,我虽然不能拿枪与日寇当面厮杀,但能以出版一本好书鼓舞民众,即便被汉奸谋杀了,我也会含笑九泉的。”

  (责任编辑:楚文)

  张亚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