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是谁家井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王府井,商业街
  • 发布时间:2015-11-19 13:50

  近年来,“王府井百货”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成为许多人眼中时尚购物的标杆。说起来,“王府井”的商业渊源可谓深远,在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

  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回忆,以豫王多铎(1614-164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包括在其中,乃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战功卓著,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新厘定地名,因街的南端有一甜水井,故与王府合称,改名为“王府井”。

  据光绪十一年(1885)《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内外城共有1258口井,绝大多数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不干净,洗头发黏手。甜水井是稀缺资源,故名声特别响亮。王府与井并称,这就标明了街道首尾的标志性建筑,根据清代地图,此井为该街唯一的一眼井。

  王府井的繁华,得益于老东安市场,那里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给吴三桂,改称“平西王府”。“三藩之乱”后,王府改成神机营的操场。清初内城为八旗驻扎,不允许汉人居住,一直少有买卖,但末期东交民巷使馆区已成国中之国,清政府禁令事实上已经失效。

  1903年,经善耆、那桐奏请,慈禧批准,废弃已久的神机营操场被迫开放给游商,一举打破了老城区原有的宁静。由于顾客密集,距离适宜,各国商号也来此街经营,王府井商业街迅速走向繁荣。

  新中国成立前,老东安市场曾有两次大失火。

  一次是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各方催促他南下就职,他指示手下士兵抢劫商户,四处纵火,表示发生了“兵变”,他不得不留在北京弹压。这一把火几乎将老东安彻底摧毁,为平息商家的愤怒,重建老东安时向南扩充了不少面积。还有一次是1920年,锦益兴玩具店老板文焕章因欠债甚多,自行纵火,制造事端,将东安电影院、中华舞台等全部焚毁,东来顺、稻香村、吉祥戏院等大户联合出资请来消防队,才控制了火势,此次大火虽小于几年前,损失却也非常惨重。

  有趣的是,王府井大街还有一个英文名,叫“莫理循大街”,莫理循是澳大利亚人,著名记者,1894年来中国,后被《泰晤士报》聘用,1897年起长住北京,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等,1912年被袁世凯聘为总统政治顾问,曾力荐中国参加一战,被段祺瑞采纳,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920年去世。莫理循在王府井大街上住了很多年,由于他在西方知名度很高,当时外国人记不住“王府井”这么复杂的名字,故地图上标为“莫理循大街”。

  街是无数故事的组合,而王府与井组合起来,便成就了老北京的一段传奇。

  (责任编辑:叶筱)

  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