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汇率机制下贸易型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5-12-01 10:43

  【摘要】“8.11”汇改开创了新的汇率机制,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将双向浮动,更具有弹性,这对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在新的汇率机制下,如何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外汇风险,如何合理预期外汇的波动方向和幅度,是外贸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8.11”汇改的新形势,从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类别入手,结合贸易型外贸企业业务特点和具体的外汇风险,提出了我国贸易型外贸企业外汇管理与运作的具体对策措施,对贸易型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字】外贸企业 外汇改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贸易型外贸企业处于对外贸易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游有供应商,下游有最终客户,即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事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业务。由于其所处产业链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型企业无法通过研发、产品成本控制等来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只能依托自身的市场开发能力、营销渠道网络、客户需求的整体策划、商业服务的综合实力等方面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空间拓展难度较大。此外,由于业务涉及的客户均有外商,交易的币种均有外币,企业还面临着汇率风险,对企业的盈利空间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和“8.11”汇改的宏观形势下,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使得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和判断将更加市场化,难度也更加增大,给贸易型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贸易型外贸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该树立外汇风险意识,了解业务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外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来对其进行防范,从而规避外汇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影响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一直推行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做法,向着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既定目标前进。但是,自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特别是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9.5%,同期欧元、日元分别下降了10.8%和9.3%。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3.6%,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3%,在BIS监测的61种货币中升值幅度分别居第10位和第11位,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升值幅度居前。

  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出新的汇改: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票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本次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未来双边波动趋势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和判断将更加市场化,难度也更加增大,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更大。因此,在新汇率时代,贸易型企业将面临更严苛的企业避险水平和能力的考验,应树立新的汇率分析逻辑和风险意识,建立新的外汇风险避险机制、措施和策略。

  二、贸易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类别

  Shapiro根据汇率波动作用于企业的途径将外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这种分类在学术界中得到了广泛认同。贸易型外贸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外汇风险类型也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类。

  (一)交易风险

  指企业因在进行贸易或非贸易交易时通常是以外币计价,发生交易到最终结算这段时间内本币和计价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可能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外汇风险。

  (二)会计风险

  指外币折算记账本币的风险,即交易日外币资产或负债在计入会计报表时外币与本币的汇率,与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将外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时的汇率不同,从而使外币资产、负债账户上折算成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产生的差异。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经营过程中汇率波动致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

  上述三种风险,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是对已发生的外币计价交易,由于汇率的波动带来的风险。经济风险是对未来发生的外币计价交易,由于汇率的波动带来的影响。经济风险和交易风险会造成实际的损益,而会计风险造成的损益只是账面上的。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要重点防范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并加强对经济风险的衡量和防范。

  三、贸易型外贸企业业务特点及风险

  根据贸易型外贸企业交易的对象,其业务可分为出口业务、进口业务、内销业务,其中根据各自的经营责任不同,又可分为自营业务和代理业务。以下就出口和进口这两种外贸业务特点和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

  (一)出口业务

  自营出口业务是企业通过组织出口货源,签订国内采购合同和国外出口合同,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履行合同,实现货物从国内供货方出口移交签约方,最后通过外贸单据交单结汇收回货款的业务过程。

  自营出口业务要经过购料、生产的过程再出口。大部分国外客户均会要求信用证或15%左右T/T预付款的付款操作方式,因此,企业需要在发货完成后的一定时间才能收到外汇,面临外汇风险。若在收汇时发生人民币升值,将收到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就更少,带来较大的汇兑损失。

  代理出口业务是企业接受国内企业的委托,负责办理货物发运报关、交单结汇、支付货款和配合退税等业务活动,实现货物从国内供货方出口移交签约方。由于企业只按照委托合同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手续费(一般合同金额5%以下),相关外汇风险较小。

  (二)进口业务

  自营进口业务是企业通过组织进口货源,签订国内销售合同和国外进口合同,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履行合同,实现货物从国外供货方进口移交国内进口商,最后通过外贸单据收单付汇支付货款的业务过程。

  自营进口业务中,为了防范企业付款后外商不发货导致钱货两空的风险,国内企业一般会采用信用证或15%左右T/T预付款的付款操作方式,因此,在国外客户发货后一定时间才付汇,同样面临外汇风险。若在付汇前发生人民币贬值,支付给外商的人民币会更多,从而给企业带来汇兑损失。

  代理进口业务是企业接受国内进口商的委托,负责办理货物进口报关、收单付汇等业务活动,实现货物从国外供货方进口移交国内进口商。由于企业是按照代理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代理手续费,付汇风险均为国内进口商,企业无外汇风险。

  四、贸易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新汇率时代的到来,人民币汇率未来双边波动趋势增强,可预期性降低,波动幅度从窄幅震荡扩大到大幅波动,企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对企业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地防范外汇风险,建立规范的外汇避险的机制和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空间,外贸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外汇风险防范:

  (一)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

  借助汇率改革的契机,应树立新的外汇风险意识,设置外汇风险防范岗位,指定专人持续跟踪外汇市场行情,关注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关注国内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关注石油、股票等其他市场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市场汇率联动,关注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掌握汇率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同时,要对已经存在和预计将要发生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估,定性和定量确定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深入研究人民币波动对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影响程度。

  (二)匹配进出口业务资金流对冲

  由于企业进出口业务的资金流向正好相反,汇率波动对这两类业务外汇资金的影响结果也正好相反。因此,对于同时拥有外币流入和流出的企业,针对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未来应收和应付,应该尽量对币种、期限、金额进行匹配,从而通过内部业务资金流的自然对冲抵消汇率风险。例如,未来一个月后,将有一笔出口业务收汇,同时有一笔金额相当的进口付汇,则可以在收到外汇时留存在银行外币账户上,直接用于进口付汇,抵消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差额。在自然对冲之后的风险敞口,企业可借助远期结售汇等方式锁定汇率风险。

  (三)争取增加合同保值条款

  企业在和外商签订合同时,可在合同中加入保值条款。一种方式是加入汇率锁定条款,即约定双方按照既定的汇率交易,若汇率发生波动,仍按合同约定的汇率付款,并根据波动的差异进行付汇金额调整,保证收到或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不变。另一种方式是加入汇率波动调整条款,即约定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波动时不做调整,当汇率波动超出一定幅度时,则按照新的汇率情况调整付款金额。

  (四)研究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

  加强研究汇率保值产品,掌握汇率保值产品的运用,在确定项目预算目标利润的情况下,密切跟踪汇率市场变化,灵活运用金融产品,锁定汇率波动的风险。若预期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业务,企业可运用进口押汇、海外代付金额工具。对于出口业务,企业可运用出口押汇、出口保理、福费廷、出口商票融资、打包放款等,通过提前收汇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若预期人民币贬值,对于进口业务,可提前购汇,到期支付。对于出口业务,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锁定将来某一时间点的结汇汇率。

  (五)协商提前或推迟收付款

  企业若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有预判,则可通过与外商协商,提前或推迟合同下的款项收付来防范汇率风险。例如,在汇率上升时,对于出口业务,企业与外商协商一致提前收汇;对于进口业务,企业与外商协商一致推迟付款。

  (六)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转移风险

  企业在从事出口业务时,特别是在货物出口、对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为保障项目下资金的收回,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来转移风险。如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通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缩短实际收款周期,降低收汇风险。也可以投保汇率变动险,一旦因汇率变动蒙受损失,由保险公司给予合理赔偿。从而,通过风险的多方分担,确保企业的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对我国贸易型外贸企业来说,由于本身业务的特殊性,以及国家汇改后汇率的双边波动趋势加强及可预期性降低,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也对企业自身的避险策略和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树立新的汇率风险意识,持续跟踪外汇市场行情,运用更加专业化、精益化的外汇避险策略,建立规范的外汇避险机制与体系,才能有效防范汇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Shapiro.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基础.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4-38.

  [2]翟李民.外贸企业资金管理及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2).

  [3]曹军.加强外贸企业资金管理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杨桠超.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研究.湖南大学,2013(4).

  [5]李珂.浅议我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经济研究导报,2014(2).

  彭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