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信息化夯实企业转型根基

  曾几何时,王力宏用一句“爱你就等于爱自己,娃哈哈纯净水”的广告语让人们对“娃哈哈”这个品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创建于1987年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经过近三十年的经营发展,已经由一家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成长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而业务范围已经从单一的纯净水扩展到了乳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

  目前,娃哈哈在全国29个省市共建有58个基地150余家分公司。另外,娃哈哈的国际化战略也在同步进行。这种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为娃哈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娃哈哈尝试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信息化建设贯穿始终

  娃哈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分为起步、应用、整体应用以及持续推进四个阶段。1997年,娃哈哈成立了以集团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各部门一把手牵头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业务流程管理以及信息化系统实施配套管理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修订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面规划,并由CIO负责主持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工作。

  起步阶段,娃哈哈与广州兰贝斯公司合作进行娃哈哈制造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始了以信息流为主线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提高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该系统于1999年完成设计投入使用,把生产、供应、销售、运输、仓库、人事等系统融为一体,部分子系统实现了与新中大财务系统的整合。

  2001年,通过对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重新开发、设计,使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全基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完全统一的基础数据、完全统一的安全认证机制。从公司1999年28亿元的销售额增加到2003年102亿元的销售额,全部依靠该管理系统实现,显示了其强大的功效。

  2004年,娃哈哈选择与美国Accenture(埃森哲)公司合作实施SAP,功能包括生产、采购、仓库、销售、财务等方面,在该集团各业务部门及所有生产性分公司使用ERP系统,利用ERP系统的强大功能和先进理念来管理娃哈哈的供应、生产、销售业务。

  2007年,在ERP执行系统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信息系统的建设转变为更加关注公司核心的供应链整体规划和运作业务的支持,通过整体的规划指导公司的整个运作。同时各类便于办公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系统等,也在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有的管理系统向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关键管理系统进行延伸和衔接。

  接下来,娃哈哈以SAP为骨干核心业务平台,搭建了由多个业务系统组成的娃哈哈企业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整合实现总部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客户门户下单,到销售公司调度、分公司安排生产、运输公司进行发货直到客户收货签收确认等一系列信息管理流程,做到每个控制点有单据可查,有报表可看,实时监控整个营销流程。同时将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邮件系统相结合,使得和业务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第一时间在业务发生变动时及时了解系统的变化情况,将系统和每个人有机的联系起来。

  通过SAP系统中的PI模块,将核心业务系统SAP同销售计划、运输计划、分公司生产计划等外围系统做了有效地集成,从而将集团公司的产、供、销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流程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安全保障,降低了安全风险。

  另外,娃哈哈还引进海外学科带头人自主开发了多个适用于娃哈哈生产运营实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从来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检验控制系统、结合车间成本核算和质量监控的生产制造控制系统(MES)、产供销调度系统、生产发货信息管理系统和消费者投诉管理系统等,做到了每批原料、每个班次、每个环节、每批产品都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每个产品、每个批次、每道工序出现的问题都能追溯到具体责任人。

  下一步,娃哈哈还将研发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利用先进传感器等元件自动监测与控制每道工序的工艺参数,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实时控制、实时记录、全程监控,将目前的事后监控模式变为事前自动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

  在企业的IT系统逐步完善以及企业发展日趋加快的情况下,娃哈哈将推动企业自动化建设提上了日程。2011年,娃哈哈成立机电研究院,宗庆后亲自出任院长,并带领100多个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的技术人员,投身到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当中。

  2012年,娃哈哈机器人研发成功,并命名为“码垛”。这种机器人每分钟能码完30箱爽歪歪,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正负0.5毫米。而按照1套机器人代替2个人工计算,如对100条生产线完成机器人码垛改造,则以一个工人6万元/年的人力成本计算,则每年可直接节省人力成本1000万元以上。

  现在,娃哈哈的部分饮料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一瓶饮料从吹瓶、灌装到包装、码垛,20多道工序都由机器自动完成,而操作工人只需负责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不过,单纯地依靠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并完成企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并不是娃哈哈的最终目的。在宗庆后看来,“机器人+大数据”的智能工厂模式才是娃哈哈发展的重头戏。

  在娃哈哈的设想当中,未来的智能工厂从下订单到生产到溯源,更是全都实现智能化。除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外,他们还需要有一个“大数据脑袋”。

  传统模式里,工厂与经销商的协作通常是这样的:经销商将所需的单品数量报给当地工厂,工厂接到订单后,所有员工齐上阵,下单生产、配送。周期长不说,中间还会有信息不对称的麻烦出现。

  而在娃哈哈的智能工厂中,经销商们却是这样下订单的:通过互联网下订单,系统自动根据用户的资金、信用等情况进行核控,对订单给予确认——系统对归集后的订单,根据产能、运费、交货时间等因素综合分析出最佳生产工厂,并将订单自动分派到全国相应的工厂安排生产——工厂按照客户订单进行按单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根据客户的信息进行喷码、标识,并自动进入到指定的仓库库位。这样做保证品质,监管经销商,还能节约人力,还能降低10%以上的能源消耗。

  宗庆后表示,未来几年内,所有的娃哈哈工厂都将变成智能工厂。在车间内,各种智能机器人快速而有序地完成着流水作业,几个仅有的技术员工都待在中控室内。而他只需待在杭州总部的办公室里,通过监控就能看到全国各地工厂的运行数据。

  现在,娃哈哈的智能工厂建设已经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有了政府的支持,相信娃哈哈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本报记者 路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