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免疫抑制因素影响猪瘟防控效果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各种品种、年龄段的猪一年四季都非常易感,无免疫力的猪感染后的死亡率有时会达到100%。我国每年都会因猪瘟免疫不当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它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也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疫苗免疫作为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有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比较理想的猪瘟疫苗。多年来,我国采取包括强制免疫、加强检疫和疫病监测等综合措施防治猪瘟,基本上控制了猪瘟的大面积流行,却未能完全根除猪瘟。本文就猪瘟免疫和防控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猪瘟疫苗质量、剂量及运输保存的问题

  疫苗质量是影响猪群猪瘟免疫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影响到疫苗的抗原含量及抗原纯度,就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目前我国的猪瘟疫苗在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上仍有一些问题会影响其免疫效力,比较突出的有两个:1)大多数疫苗生产厂家采用RID(兔体感染量)测定和控制猪瘟抗原含量。由于检验用兔个体差异大,对抗原的热反应性不一致,导致抗原定量结果不一致而产生巨大的批间差异。2)很多猪瘟疫苗的冻干保护剂不理想。终产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运输和保存,一旦温度变化,其中的抗原量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有效剂量不足。

  2.猪群中免疫抑制的问题

  处于健康状态是猪瘟疫苗发挥防疫效力的重要因素,处在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猪群,不但可导致猪瘟免疫失败,还会引起对多种病毒及细菌敏感而发生混合性感染。其中引起猪群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1、疾病因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猪圆环2型、伪狂犬等感染都会破坏免疫器官,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猪瘟免疫应答失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PRRS疫苗毒株在猪群的循环感染也会导致免疫抑制的发生,对猪瘟的免疫产生长期持续的干扰。2、营养和药物因素,机体维生素、氨基酸及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平衡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猪瘟抗体的产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醋酸氢化泼尼松等,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另外对免疫有干扰的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会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淋巴因子和免疫抗体的产生,导致免疫失败。3、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不当的管理及恶劣的环境因素都会使猪群产生应激,如冷热应激、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断奶转群、运输换料等等,都会使机体过度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直接损伤T淋巴细胞,也会对巨噬细胞产生抑制,加速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造成免疫器官不可逆的损伤,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造成猪瘟免疫失败。

  3.免疫程序不合理及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确定猪瘟免疫程序的关键在母源抗体水平。如果母猪群免疫状态好,仔猪的母源免疫力比较整齐,就容易制订合理的免疫方案。如果母猪的免疫状态有差异,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必然参差不齐,就很难确定合理的首次免疫日期。若忽视实际情况及猪的个体差异,采用同一免疫程序,或将使部分免疫力低的猪较长时间处于免疫空当而被感染,或将因母源抗体效价高而中和掉部分疫苗毒,削弱疫苗的效力。在这两种情况下,仔猪都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存在其他感染会对猪瘟免疫方案形成影响。现在使用的许多蓝耳疫苗会干扰猪瘟抗体应答,如免疫方案制定不当,可能导致阶段性大面积猪瘟免疫失败。实践中部分猪场把这类PRRS疫苗与猪瘟疫苗间隔2周接种,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其免疫干扰作用,因为这类PRRS疫苗毒可以在猪体内长时间复制存在。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免疫效果,在制定免疫方案时须加注意。未添加耐热保护剂的猪瘟疫苗长时间在室外,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会使疫苗抗原的生物活性受损,导致注射剂量不足而达不到保护目的。冬季气温较低,疫苗的溶解速度下降,如果不充分回温和溶解,则可能引起注射剂量不均及部分猪只的应激反应。

  现在少部分猪场为了克服因母源抗体不均一造成的免疫时间难以选择的困难,选择注射大剂量猪瘟疫苗以抵消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这对一部分猪可能造成免疫麻痹的出现,抑制主动免疫应答。

  防制措施

  1.加强疫苗管理,规范免疫操作

  猪瘟疫苗要严格按照疫苗运输、保存等要求进行疫苗的管理。一般的猪瘟弱毒苗需低温(-20℃)保存和运输,一些添加耐热保护剂的猪瘟疫苗可在冻藏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但都要避免反复冻融或贮存环境温度大幅度波动,以降低抗原效价损失的风险。对于疫苗的使用要做到在2小时内用完,为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还需做适当的回温处理。

  其他还应注意的包括以下几点:1)疫苗接种前注射用具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一头猪一个针头。2)要根据猪的大小选用适合的注射针头,注射的深度要保证进入猪的肌肉内,注射到脂肪层将导致免疫失败。3)注射剂量要准确,严禁打飞针。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接种疫苗是否能起到预期的保护作用,对个体来说可根据其抗体水平(ELISA抗体阻断不低于40%)及群体的合格应答率来评价。据我们的实践经验,群体合格率越高越好,母猪的抗体阻断率应高于60%。另外,仔猪的首次免疫时间是根据其体内母源抗体的衰减时间确定的。所以,应定期对猪群猪瘟的抗体整体水平进行全面的监测,根据母猪和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免疫方案,并根据免疫后抗体水平整齐度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免疫程序,避免出现猪瘟免疫失败。免疫方案还应考虑避免其他疫苗,特别是PRRS疫苗的干扰。对于感染种猪,根据情况可淘汰净化。

  3.控制免疫抑制疾病,合理使用兽药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综合防控PRRS、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期应尽量停用对免疫产生干扰的抗生素以及产生免疫抑制的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4.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饲养管理对控制猪瘟的价值,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保证猪只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和饮水的充足,保护猪的抗病力;2)避免饲料的霉变造成的免疫抑制;3)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暖,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综合降低环境变化对猪产生的应激。4)每周定期消毒,提高猪场的环境卫生水平,减少传染病原在群内的流行。

  5.已出现免疫失败的应对办法

  对于已发生猪瘟免疫失败的猪场,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做针对性处理,以快速有效地纠正免疫偏差。如果是霉变饲料、化学药物或环境温度等因素干扰猪瘟免疫,中止有害因素后补充免疫,一般免疫抑制的状态就会得到纠正。对于PRRS或PRRS疫苗干扰引起的免疫失败,建议调整PRRS免疫方案后再根据免疫抑制程度设计免疫方案。当母猪免疫失败导致仔猪的免疫无法统一实施时,应对仔猪在初乳前免疫。

  总之,防治或消灭猪瘟不仅要坚持合理的免疫原则,还要定期做免疫与感染状态监测,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免疫和保健方案。不能忽视的是,猪瘟的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控制其他免疫抑制性疫病,保持猪只的免疫健康是防止猪瘟发生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应密切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和落实防疫方案,才能真正通过防病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华威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珂 孟相秋 赵建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