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叹为观止的环保建筑设计

  如今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关于其中的种种细节,看过《Geek》4月刊G-Point的同学一定印象深刻。最近甚至连咱们公司附近的某某局都拉出了类似“绿色办公、低碳办公”的横幅,口号虽然不错,但凡是见过他们富丽堂皇的办公大楼的人都会对此口号表示严重怀疑——既然建筑都不环保,你这“绿色低碳办公”又从何谈起呢?也罢,还是让《Geek》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名副其实的环保建筑设计吧。

  1.睡莲生态城(Lilypads)

  经常玩《植物大战僵尸》的同学应该对睡莲很熟悉了,所有的植物都要通过它才能放在水面上。而这个生态城的设计几乎就是睡莲外形的翻版,同样也是漂浮在海面上。为什么要建造在海面上?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人类留条后路。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以后海平面会上升到什么程度。再说了海洋何其宽广,几乎不存在空间问题。按照设计,每个睡莲生态城能容纳5万人口,在能源方面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能,做到了自给自足。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美妙的睡莲生态城还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

  2.迪拜垂直村(Dubai Vertical Village)

  在迪拜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建筑一直层出不穷。如今在迪拜的发展计划中又多了一个崭新的建筑,那就是迪拜垂直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采用了垂直村落式的建筑群设计,外观也非常符合迪拜不走寻常路的风格。不过这个垂直村真正的亮点在于它最大化地利用了迪拜丰富的日照资源。Graft Lab设计事务所在建筑表面设计了高性能的太阳能收集器,并且可以通过智能控制自动跟随太阳旋转,保证日照时间的最大化,如此一来可以基本上解决建筑内部的能源需求。

  3.安地利亚公馆(Residence Antilia)

  话说近些年印度发展相当快,虽然很多底层民众依然吃不饱饭,但也出了不少富豪,这印度富豪一大特点就是爱炫富,比起我国的富一代、富二代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图中所示的共计70层、高约250米的安地利亚公馆,就是如今身家290亿美元的全球第四大富豪穆克什·安巴尼的私人住所(暂时眼红一下……)。

  不过客观地说,安地利亚公馆确实是一座非常牛叉的环保建筑,内部遍布着大面积的花园和农场,整个建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是一片绿色,建成后还将成为孟买市中心最大的碳汇,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4.泡泡淡水工厂(Bubble-Shaped FreshwaterFactory)

  这个看上去像是一堆肥皂泡的建筑其实是位于西班牙的一家淡水工厂,只不过他们采用了非常环保的新工艺—用红树过滤海水。红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自身就是一个“海水淡化器”,能高效地吸收海水并渗出淡水,完全天然无污染。这家西班牙的淡水工厂干脆就采用玻璃圆顶结构建造,将红树置于其中,形成小型的生物圈。红树渗出的淡水以露水形式被收集,再统一经过工厂底部的淡水池进行处理,最后用作农业灌溉。

  虽然这种方式在具体的应用和推广上还有待考验,不过其科幻般的外型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

  5.集雨摩天楼(Capture the Rain)

  看名字就知道,这座摩天楼在收集雨水方面肯定相当在行。不过专为收集雨水而建一座摩天大楼也未免太奢侈了吧?当然不会啦,它也是一座普通的办公大楼,只是整个表面都覆盖着水槽网,屋顶上则是一个巨大的喇叭状雨水收集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而收集的大量雨水经处理后可用作生活用水,供给大楼内部使用,真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6.松江酒店(SongjiangHotel)

  此酒店所在地本来是上海松江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所以才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足有百米深的大洞(万恶的采矿业啊)。为了解决掉这个遗留的大麻烦并顺应绿色环保的趋势,接受重托的Atkins设计工作室干脆利用地形条件设计了这个相当绿色环保的酒店。

  通过改造美化以后,酒店周围将呈现瀑布、湖泊和大片的绿化带交相辉映的景色,有望成为旅游度假胜地。除了对采石场的再利用外,Atkins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对地热的应用,通过地热能有效地调节酒店内的整体温度,可以节省大量能源。

  7.美国银行塔(Bank of America Tower)

  说到环保建筑,不一定非得有特立独行的外观,也不一定非得具备多么奇特的功能,就算是最商业化的建筑也可以做得很环保,美国银行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银行塔位于纽约,是美国第三高、全世界第十三高的摩天大厦,共54层,高366米,已经于2008年完工。建造这个庞然大物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来自纽约周边地区,并且大部分材料都可重复使用。除此之外,与一般的摩天大楼耗能严重的情况相比,美国银行塔足够绿色环保,不但被评上美国铂金级低能量消耗,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雨水和废水,另外大部分办公区域都是自然采光,能把单调刻板的银行大楼做成这样,也算做到了极致。

  8.分散式可持续社会(For All the Cows)

  这个建筑不光环保,而且非常先锋,连名字都很诡异,叫“For All the Cows”(给所有的牛?),叫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悬空的建筑,它的地平面上是设计用来……养牛的。严格地讲,这不仅是个建筑,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概念,一种无障碍的、一体化社会,或者把它叫做“分散式可持续社会”。从功能性上来讲,这座立体建筑从底层到高层依次为:商业区、景观与食品生产区、住宅区、公共场所、能源收集区。

  整个设计所强调的理念是建筑与社会空间、能源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公共意识,这样的设想的确很完美,但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实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