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是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12-24 10:24

  早在3年前,“互联网+”还只是一个流行于圈内的新概念,但直到今日,“互联网+”已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各传统行业无不将“互联网+”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携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社会,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这场浪潮的实践者与见证者。

  就像所有的社会浪潮一样,尽管是同在“互联网+”这面大旗之下,但由于实践者的理解不同,呈现出的形态也各有不同。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不仅是人类传播能力提升的技术手段,更是解构传统社会的力量和重构新社会的法则,并且勇于付诸实践者才可能在这场浪潮里最终存活下来,发展上去。

  互联网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系统的表面,改变不了本质

  互联网的诞生源于美苏间的冷战,美国防部为防止军事指挥中心被攻击而处于瘫痪状态,要求设计一种分散式的指挥系统,其由一个个单独的指挥点组成,并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络相连,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形。

  尽管互联网早已出现,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都主要用于军事与研究领域。1991年,美国的CERFnet、PSInet以及Alternet三家公司宣布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时,互联网才逐渐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并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对于人类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其对旧有信息传播系统的改变。无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专业的“传媒机构”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这一状况都没有发生变化。

  在“传媒机构”占主导的时代,个人在信息传播当中的作用很小,一方面是由于“传媒机构”在获得信息的能力和传播信息的范围与广度方面要远超个人;另一方面,就一般而言,“传媒机构”的信用度也要高于个人,其发出的信息的权威性也要更强。在过去的时间里,“传媒机构”始终拥有话语的垄断权,而个人的话语权因此而受到压制,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来说,想让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这一切。今天,你可以在论坛、微博、博客等多种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所有人都可以转发和评论你的信息,一夜之间你的声音就可能传遍全世界。这就打破了“传媒机构”长久以来形成的话语垄断,互联网建构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信息传播系统,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编辑,只要你生产的内容足够有价值、足够吸引人同样可以聚集大量的追随者,形成与传媒机构相同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人人是传播者的时代。

  每个媒体都并非是价值中立者,其背后不是体现了政府的意愿,就是财团的诉求,至少也是反映了媒体创建者和管理者的价值观。这种信息传播系统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但也压制了个人思想、观点的表达,新思想很难在这样的社会中产生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增强了个体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能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而富有个性,改变人类的创新或许就孕育其中,长期来看这不会带来不稳定,利远大于弊。

  在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前,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单向的特点,即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而社会上的个人只能是这些信息的接受者,个人间虽然也能就信息内容在一定的范围内展开互动交流,但因为所能涉及的范围太小很难对社会的主流观点产生影响。互联网则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能在大范围内传播,同时还能进行社交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或将对传统媒体所发出的声音产生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过去体系或大财团可以通过控制媒体以进行有效的信息管制,但这种能力现在正在被削弱,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失控”的状态。因此,基于个人的全球化、互联化、社交化、失控化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个人的影响力被史无前例地增强了。

  互联网带给信息传播方面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重要性的提升和传播范围的增大,还在于传播速度的大幅提升。一个消息可能在数分钟内就传遍全球,这种效率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消息一旦上网很快就能尽人皆知,这种变化无论对于个人、组织甚至政府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只要是信息源,就会接受市场的检验,其存活或影响力的变化仍决于信息源自己,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会被抛弃。互联网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系统的表面,改变不了本质。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本质。因此,您什么都不用担心,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咋干咋干。

  只不过,你有更多知识,工具箱里的工具更多,你会更多快好省,更爽。

  卡斯特尔将这种新型的社会结构命名为“网络社会”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大多数人都集中生活在城镇当中,一些大型城市更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社会中的组织也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结构,那些著名企业大多拥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在组织结构上尽管会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的不同,但都属于人数层层向上越来越少,权力却越来越大的“金字塔”式结构。

  集中、自上而下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与组织所共同拥有的结构,那么,为何会如此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认为:人们间的交易是需要成本的,而企业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用这个观点也可以解释现代社会为何偏爱集中与自上而下的管理,因为这可以有效增加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凯文·凯利说:“我们在过去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但是在那个时代是很有必要,因为如果信息不流通,自上而下进行沟通是最好的办法。”

  “网络技术导致沟通出现彻底的转变,组织结构出现改变,每个人可以与谁沟通也有所变化。因此,沟通的转变和对网络的需求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卡斯特尔将这种新型的社会结构命名为“网络社会”。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本质时提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交互作用形态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互联网的特性建构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信息传播结构,互联网时代人们相互交互传播信息的特点令,令“网络社会”呈现出分散、互联、开放、瞬息万变的特点。

  所谓分散体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去做,但互联网却赋予了人们超越时间与空间局限的能力。以购物为例,有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购买来自全世界的商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因互联网而实现充分、即时的彼此沟通、相互影响。即使身处世界各地,只要有必要,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网络聚集起来。在过去的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互联网能让个人通过相互联系、大规模协作形成一个全新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具有个人所完全不具有的功能与力量,能够根据任务、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随时拆分与组合。“天涯若比邻”不再是一种形容,在互联网时代这变成为了现实状态。除了人人的互联,人与物的互联也成为可能,使得人与物与信息之间通过相联成为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由于个人价值的凸显,令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宽容,即使是绝对的少数也能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其实不仅是体现人类文明、民主的需要,更是为推进社会的前进发展。历史经验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一个开放的社会才是活跃而充满创新与生命力的。

  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扁平化结构将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通过互联网的嵌入减少管理层次,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以快速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网络社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但其本身并没有定型,目前仍处在发展过程当中。“网络社会”表现出了过去的社会结构所不具有的特点,随着互联网与相关技术的日新月异,未来“网络社会”或将表现出更多的新特点。

  什么才是真正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概念流行之前,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思维是被提及最多的。互联网思维比较通俗的表达就是,应对互联网时代游戏规则的方式、方法,只有遵守这个游戏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以远超预期。互联网精神则是互联网思维背后所蕴含的理念,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所在。

  互联网带给人类的改变不仅体现在工具、技术层面,更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现有的结构与形态,不过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思维与理念的更新。正像牛津大学教授弗洛里迪所说“因特网的真正转型,主要不在于交流,而在于它对人类信仰的表达,这才是真正的变革。”思维与理念最重要但也是最难改变的。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之所以提出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在大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与理念、价值观正在显得不合时宜。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与普及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进而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与新的社会结构。作为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思维与理念自然也要随之改变。

  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也不需要统一的答案,或者说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一切皆有可能。

  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对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就不同。当然,思维与理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只要把握住互联网对传统信息传播系统和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变化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所在了。

  结语

  “互联网+”早已超越了工具与技术层面的含义,就其本质而言,“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致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最外围是工具与技术层面。这个层面是最容易理解,也是人们讨论最多的,大数据、云计算都包含在这个层面当中。中间则是制度层面,上至国家政策法律,下到组织规定、章程都包含其中。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存在就是要使所有成员遵守相同的行动准则,以提升效率,维护秩序。最后一个层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思维与理念层面,看似无形却指导着人们的一切行为。

  物理意义上为什么说“互联网+”是操作系统,因为再强大的软件,如果不按照互联网时代的规则行事,也是无法运行的。

  文/博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