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拥抱还是远离?_P2P_互联网金融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P2P,信息中介
  • 发布时间:2015-12-31 10:09

  P2P是Peer-to-Peer Lending的简称,一般是指个人(投资者)避开传统金融中介,如银行,通过第三方的网贷平台直接向其他个人(借款人)出借资金以赚取利息的行为。

  简单来说,P2P网贷平台是信息中介的角色,一方面,借款者向平台提交借款申请,平台审核通过后,将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发布到网站上;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网站浏览借款信息,选择自己所满意的项目出借资金以赚取利息;而平台依靠对借款者和投资者收取手续费的形式取得收入。

  P2P网贷创造了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直接借贷的可能,降低了信息不完全、不对称问题,通过削减中间成本,使得借款者能以较低的成本借到钱,投资者也能得到比银行存款高得多的利息。

  从无到有

  P2P网贷平台从英国的Zopa开始在全球开花,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网贷浪潮。

  2007年,“拍拍贷”成立,为我国第一家P2P平台。短短几年,大量的小贷公司蜂拥而至,开展了线上业务,网贷事业蓬勃兴起。该行业从2012年开始迅猛发展,成交量从2012年的212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52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69%,贷款余额从2012年年底的56亿元增长至2014年年底的103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333%。

  到了2015年,P2P行业发展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今年11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就达到1331亿元,环比上升11.26%,行业整体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还未到年底,就已经达到2014年的好几倍。

  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在近日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1月月报》特别提出需注意之处:11月份P2P网贷行业的活跃投资人数出现较大幅度的飙升,其中投资人数突破300万。也就是说,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拥抱P2P网络借贷这种新兴的理财方式。

  一方面行业迅速膨胀,另一方面风险如约而至:截至11月底,国内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为2612家,新上线平台171家,新增问题平台79家。目前行业累计问题平台已经达到1157家,正常运营的P2P平台的数量接近一半。

  9月,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的泛亚贵金属资金链断裂,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号称金融圈“岳不群”的金赛银董事长王维奇失联,金赛银倒闭,60亿投资款不翼而飞;宁波众银财富老板失联,1000多名投资者被卷走1亿多元资金;11月,宁波又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宁波融信华创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失联、卷走6000万……直到近日,央视标王的P2P平台E租宝40名员工被警方带走调查,朋友圈又一次被此消息刷屏。一种声音响彻耳边:2016年,P2P行业将血流成河……

  这是一个以互联网速度发展起来、矛盾丛生、让人看不透的行业!该拥抱,还是远离?

  “疯狂生长”时代终结?

  P2P网贷业务,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典型的一种业务模式。它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走在法律法规的前面,没有特别约束的P2P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几近野蛮生长。

  这个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7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第一次出台政策承认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借贷在内的合法身份。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及互联网金融,业内认为这是又一次承认互联网金融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正式结束了自2007年以来一直处于“无户口、无地位、无爹妈”的黑暗时代。监管逐步到位的事实,同时也意味着“疯狂生长”的时代即将终结。

  在政策对互联网金融承认、鼓励、监管、推进时,我们必须看到,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行业标准即将建立、未来方向将是规范发展,而不再是狼烟四起。

  不管怎样,政策导向无疑给投资人一个明显的信号--P2P行业是合法的。在金融行业丰厚利益的驱使下,更多资金将涌入P2P行业,致使交易量持续上涨,这是所有P2P平台运营者们翘首以盼的事情。

  这也许能解释11月份P2P成交量和贷款余额双双暴涨的原因。政策没有止步于此。据财新网报道,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基本成型,将于年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2P行业将实行负面清单制,不设注册金门槛,相比预期略宽松;但明确禁止参与股票市场配资和股权众筹等业务。同时,要求P2P平台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多数平台面临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露,已将互联网金融统计制度纳入央行明年将执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计制度中,并在刚刚结束的年度统计制度工作会议上作了部署。盛松成表示,只要属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也考虑开展统计监测。“当然,我们统计的重点还是风险较大的领域和业务,如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及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等。”

  P2P网贷是新兴事物,在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必然要经历各种阵痛。有学者表示,短时间的阵痛是为行业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探索道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互联网金融之路。在国家监管政策真正出台并落地后,P2P行业依然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乱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

  用几个词来总结国内P2P行业的现状,那就是:方兴未艾、乱象丛生。

  有一篇文章专门总结倒闭和跑路的P2P平台的,足足列举了好几页,长长一串。想想也是,已经有一千多家出现了问题,这个行业怎么说都是不够健康的。

  在国家出台监管政策时,一些规模比较大、相对比较规范的P2P平台站出来表态,坚决支持行业规范、行业透明。但是,当《小康·财智》记者希望通过采访了解这些机构更多的运营方式、理念时,却几乎全军覆没。这些看上去有身份、有规模的P2P平台都拒绝接受任何采访,仅有打算明年上市的陆金所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还一再嘱咐不能透露被采访者姓名。

  中国P2P公司拒绝接受采访的表现,与国外有天壤之别。国外大的P2P公司,比如美国LendingClub等非常乐于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业务状况,从而显示自己的业务实力。相比之下,中国P2P平台对媒体充满戒备。这一情况不能不让人满腹狐疑,P2P平台自身的业务内容恐怕虚多实少、经不起认真的推敲。

  欧美P2P平台上放贷人的平均收益在5%-6%,中国P2P平台动辄承诺投资人15%甚至更高的回报。这样高额的利润实在是有点让人心惊。

  欧美P2P行业已经发生转变,比如投资者向大公司大银行大富豪转变,不再专门面向小散户;而中国P2P行业则还以套取小散户投资者为主,特别是一些出问题的平台常常以高息和谎言套取人们的养老金而发展为恶劣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这个行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行业亟待监管的毒瘤。

  行业乱象缘由

  联投金融副总鲜林宇作为P2P从业人员,专门撰文对这个行业的不理性做出分析。他毫不避讳地提出,某些行业从业者前辈们所采取的方式给行业留下难以抹除的负面形象。比如简历造假、标的造假、“大跃进”式的吹嘘,离谱的高息和标的物,结果是形成了暴发户的形象、土豪式的“台面”等。

  除此之外,行业经历着不理性的扩张。在国家政策层面一再对P2P行业表示支持的背景下,大家都认为未来发展规模将不可限量,大额资金涌入该行业,成交量一次又一次打破纪录。部分P2P行业从业者开始膨胀,被“浮躁的胜利”冲昏头脑,四处拜干爹、玩对赌、开分店、扩规模,妄图以此切入资本市场,分杯羹。

  P2P行业野蛮生长,成交量一天比一天高,巨大的蛋糕放在眼前,凭什么不去啃一口呢?原本兢兢业业做事的从业人员,在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利润面前蠢蠢欲动,信奉“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疯狂地往前冲。在规范政策出台并实施之前,P2P行业进入门槛低,几个人花几万块拉个网站就叫P2P,一个人身兼多职(CEO、风控、客服)等,开始对外融资。还有人怀揣着“圈钱跑路”的心态疯狂地进入这个行业,留下满目疮痍的行业和遍地哀嚎的投资人扬长而去。

  P2P行业也必然会吸引众多实业人士,煤老板、矿老板、房老板等非金融人士纷纷转型进入这一行,以为这个行业运作简单好赚钱,只靠宣传和高息来吸引投资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P2P平台的疯狂生长,另一方面是投资人的不理性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乱象。

  大部分的投资人是非专业人士。他们更多地依靠央视、百度、地铁广告以及广播等大众媒体的广告来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够大,而不是依靠自己通过各方面综合信息对企业的分析来判断。而选择产品的主要标准是利息的高低,更是一步错步步错。

  已经有人苦口婆心地劝告:“你看中的是对方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也有投资人希望在一些提出本息保障的P2P平台上投资。比如红岭创投首创本息担保模式,成交规模成裂变式增长,致使众多平台纷纷效仿的要求。看上去是满足了投资人的需求。但是,不论是从国外的发展方向还是国家监管政策的意向来看,P2P平台更多地应是向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的定位发展,P2P平台去担保化将成趋势。

  有保险,是否够保险?

  P2P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往往也是投资者看重的平台资质之一,但如何合作投资者了解甚少。如今很多平台都会标榜与保险公司合作,甚至声称比担保公司更安全。但实质上,保险公司与网贷平台的合作十分有限。

  有研究报告指出,目前P2P网贷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销售渠道层面的合作,即P2P网贷平台帮助保险公司在网上销售产品,保险公司则在客户资源上给予P2P网贷平台一定程度的支持;第二个层面是不涉及P2P平台核心业务的合作,例如人身意外伤害险、财产险等。比如近日中国人保财险与挖财达成合作协议,人保将为用户提供个人账户资金安全险、账户被盗刷险等险种;最后就是涉及P2P平台核心业务的合作,比如履约保证保险、信用险等,即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还款,将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融道网、生菜金融副总经理郑海阳表示,目前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只能够为P2P提供投资人的账户资金安全险、抵押物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险等。“如果投资人的账户遭遇黑客攻击产生损失、钱被盗刷盗用了,或者就是借款人抵押给P2P的房产受损、汽车被盗,或者是在P2P上借钱的人遭遇意外时,保险公司才赔。”他表示,并不是如投资人所想的,投资的项目不还款,保险公司就可以赔。“这个险种叫‘履约保证保险’,目前很少有保险公司敢给P2P提供这种服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P2P引入保险机构,更多的起到的是增信作用。考虑到平台有过高的坏账风险,保险公司会相应提高保费,从而增加P2P平台的成本,而该成本最终将由投资者买单,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投资者选择P2P时用不着过分看重“是否与保险合作”这个条件。

  不管怎样,网贷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趋势,目前虽然效果有限,但是这个行业显然正在走向规范。

  我们期待未来,政府有更严格的监管、从业人员有更敬业的精神,同时投资者有更理性的行为。那么,我们才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将实现从野蛮到文明的理性繁荣。

  策划|《小康·财智》编辑部 文|茧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