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的“凯旋样本”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凯旋街道,党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31 11:02
杭州西湖让海内外游客满足实体山水画的体验。龙井茶、杭帮菜和叠加的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亦向世人展示杭州生活方式。从“断桥残雪”往东,沿凤起路横穿杭州主城,10分钟开外便是江干区凯联街道--一处仍保有老杭州味道的生活街区。
得益于杭州城市化发展思路,地处省会主城的江干区凯旋街道面貌变得规整、有序。4平方公里辖区,社区被方格子路网包围,楼宇经济拨地而起,地铁4号线亦从此地穿过。一个互联互通的城市新街区正在成型。
城市规划已然“大而精”,街区生活如何“小而美”?
凯旋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君却说,与杭州主城一些街区类似,凯旋街道是典型老小区,老住宅楼多、老年人口多、困难人口多,“连买个菜都得精打细算。”街道服务提升空间还很大。随经济发展涌入街区的新住户增多,亦考验街道原有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平。
2011年来,在不改变现有基层管理体制下,凯旋街道以问题导向为基础,街道从单一的机构渐渐转变为综合治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基层建设新模式。“从单一机构向治理平台的转变,是把社会各阶层发动起来的过程。”朱君说,街道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既锤炼了干部队伍,又调动群众主人翁精神。
“凯旋街道是一种典型的基层再造。”浙江理工大学社会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刘国瀚教授说,居民获得更大自治权,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互动更频繁,符合社会对于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期望。
规范:从无序到有序
64岁的朱红珠是南肖埠社区“姐妹帮扶团”当家人,这支30人妇女队伍共结对47位老人。形象地说就是,60岁大姐服务75岁(及以上)老人。
退休干部沈大伯是朱红珠的邻居,也是后者结对对象。极端天气登门慰问,平常生活搭把手。在儿女面前脾气执拗的沈大伯,对朱红珠倒是挺客气的。
凯旋街道2011年引入专业社工、社区干部助力“姐妹帮扶团”规范发展。这个源于10多年前的邻里帮扶计划,将志愿活动提升为组织化运作,以定期活动和资金支持等手段规范发展,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
“姐妹帮扶团”规范之路不过是街道鼓励居民投身社区治理的一个范例。凯旋街道从人、钱和机制支持居民投身社区治理,让居民获得更大自治权。凯旋街道决定5年内向社会筹集1000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筹集160多万元,远超今年预定目标。参与社会治理已成为街道社区共识。
解决民生需求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抓手。凯旋街道民政科科长张琴娟说,街道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由此收集的微心愿、微公益及民生问题,街道社区将联合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共同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比较典型。”
以养老为例,除整合居民资源,让社区老人帮老人的方式。凯旋街道还整合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力量,打造养老服务圈。如凯旋街道设立“凯乐居”老年生活馆,方便老年人健身的服务项目,由企业捐赠健身器材,并委托专业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据悉,凯旋街道8万居民中,现有在册志愿者1万多人,今后将发动2万居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活动,达到先进群众带动后进群众参与的效果。
问题导向:科学思考方法
全球经营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著作《思考的技术》中,告诫读者放弃对既有经验的迷恋,学习有创意的思考方法,才能导出正确思路。并在“谁都有能力预测未来”一节提到分析问题的方法:将问题逐一分解,导出构成要素,按重要程度抓取“牛鼻子”。
凯旋街道社会治理实践从党员干部抓起,通俗说就是“换脑子”,包括理念、机制、工作、载体系统及思维方式再造。“很多东西必须彻底调整,直至推倒重来。”朱君说,每年为干部开设5堂党课,内容包括“什么叫创新”、“党员干部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如何匹配”、“如何讲话”等。活用党课载体,演示“问题导向”等原则。
早在2011年,凯旋街道提出“问题导向”、“系统整合”、“民生优先”、“文化引领”16字工作原则,排列了基层治理顺序。
问题导向,即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解并导出问题,成为凯旋街道工作法则。虽说16字工作原则制成烫金大字,印在街道办一楼大堂好几年,实际在社会治理中亦能体现。
凯旋街道还有个“傻瓜研究会”,这种形式类似一场小型头脑风暴,专用于锻炼干部思维,从事情的规律入手,找准问题出处,讨论解决方法--
凯旋街道社区居民曾受盗窃所害,公安部门极力打压,发案率虽说降了,案件数量依然不少。政法委、派出所一干人凑在一起聊开了:有人发问,“哪个发案率最高?”“第一个是入室盗窃。”派出所所长脱口而出。“小偷怎么进去的?”有人答,“爬漏水管吧,杭州都是老小区,管子又大又坚固,爬起来方便。”问题找到了!凯旋街道随后在社区安装防护装置,切断小偷的后路,街道盗窃案呈直线下降。
“问题导向”并不抽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冬英说,干好基层工作关键在落实,找准问题出处再解决,“做实基层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
政府治理“有所不为”
变身治理平台,具体事情交由专业组织打理,街道是否做了“甩手掌柜”?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互动频繁,政府最适合扮演哪类角色?
凯旋街道专为5幢楼宇打造“凯尚e家”服务站,是白领充电、社交新平台:设立企业家“四名工程”,邀请高校专家和企业家面对面,帮助后者整合资源;街道助力格力电器和华家池绿地项目对接,两者初步达成合作;将慈铭医疗与辖区众多企业高管中层年度体检建立合作关系等。
“凯尚e家”设立伊始,由街道党群口、经济口干部单位、楼宇两边跑,负责前期搭建工作,如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及联系企业等。“等做到一定程度,交给社会做,街道人员就抽回来了。”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要厘清它所承担责任的边界,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社会需要再组织。
街道既要介入问题治理,又不能大包大揽。惯常做法是:搭建治理平台,引进专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朱君说,企业、社区及社会组织,都是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从单一机构向治理平台的转变,其实是把各阶层发动起来的过程。”
相比发展经济,社会治理更像纯粹花钱的行为。这能否反哺经济?凯旋街道楼宇以商务型企业为主,便捷服务让上班族安心,企业也吃下定心丸。候鸟变家禽,卯足劲儿谋发展。据悉,凯旋街道近3年招商引资工作获江干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实际上,凯旋街道共打造“凯”字民生服务系列,打造系列的“凯”字民生服务项目。如“凯乐惠”社区老年爱心食堂,两年来服务27.3万人次。在社区设立“凯乐购”便民服务一条街,打造社区生活圈。在提供集体活动、居家养老、就业指导等大众服务的同时,单个“凯”产品实施问题聚焦,常就某一方面问题,搭建独立平台,打造专属团队,实行专业化治理水平。
“凯”系列绝非包打天下,对于单个问题,凯旋街道设立“凯益荟”,引入专业机构,孵化培育社会组织解决问题。其负责人陆玫表示:“‘凯益荟’作为服务平台,将激发企业社会责任,让专业机构做政府管不到的事情。”“凯益荟”孵化和管理的社会组织目前有261家,实现对“凯”系列动态完善。
凯旋干部“忙与闲”
“凯旋街道大问题差不多解决完了,干部这两年也能轻松了。”朱君说,为建成街道层面的社会治理平台,凯旋街道一度“一套人马,掰作两用”。
利用“问题导向”,凯旋街道的问题浮出水面。一些问题有鲜明地域特征,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街道工作重点或方向与上级要求不相一致,这也是“街道创新”遇到的压力。因此,几十号党政干部既要投身“街道创新”,又要对接上级各项工作,履行街道职能,“一个人等于同时做两项工作,但解决了很多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是近年的热点问题,凯旋街道建成杭州首家防骗体验站,模拟电话录音诈骗、ATM机转账诈骗、互联网诈骗等真实诈骗场景,不定期播放安防短片、展示红外线动态报警监控装置,普及最新犯罪手法,提升居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早在2011年,凯旋街道便提出建设“幸福、文明、和谐”目标,由于街道缺乏行政权威和刚性执法权,做起并不顺畅。
关键是将群众发动起来。朱君谈及4年前一次探访社区的经历。彼时,一些社区环境脏乱差,杂物乱堆放现象突出。“是不是又有上级来检查,共产党干部是不是喜欢做表面文章。”面对街道书记的清洁要求,一位社区大伯反问到。朱君表示并非如此,“你再看三个月,如果是表面文章,你来我办公室拍桌子、骂人都可以。”
凯旋街道始终把眼睛放在群众身上,以实干破除形式主义,居民对党委政府好感增强,街道号召力也增强了。4年多来,凯旋街道有6名干部进入江干区区管干部(处级)行列,提振了基层干部谋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建引领基层再造
在党建工作中,凯旋街道活用“平台”这一创新思维,扩大党组织在街区覆盖面,更为新环境下进一步发挥党组织优势作出实践。
有专家指出,街道层面的基层再造是事关全局的软性改革,党组织既有自上而下政治动员能力,又有自下而上社会组织能力,必须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党建引领”是凯旋街道核心理念之一,通过设立“凯联盟”统领区域化党建,凝聚街道37家企事业单位力量,打造区域党建共建综合体。即党组织联系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让横向联系的党建工作在区域内最大化。凯旋街道还将党组织引入社会组织内部,加强区域凝聚力,有利于基层再造政策顺利推进。
将无形党建转化为有形服务,亦是凯旋街道党建工作的亮点。通过民意调查,凯旋街道有社区成立“巧手工艺坊”,手工艺品上了拍卖会,善款用于救助残疾儿童。还成立杭州市第一家社区食堂“凯乐惠”,方便老年人、打工者就餐。
5年来,凯旋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浙江省文明街道、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治水美镇浙江样本、杭州市首批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凯旋街道是一种典型的基层再造。”刘国瀚说,在不改变现有基层管理体制下,凯旋街道通过综合治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提高党委政府资源统筹能力。另一方面,居民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力,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更加符合社会对于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期望。
文︱《小康·财智》记者 周秦 蒋诚(实习生周珺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