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高存款利率势在必行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调高存款利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11 09:08
如何缓解这种压力?《投资者报》认为加息是目前唯一的方法。
8月份的房地产数据又在挑战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3%,房地产开工又出现上涨趋势。CPI创两个月新高,为呼吁加息的人士提供了论据。
然而反对加息的声音声势更大,他们认为利率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息可能会导致热钱流入,外汇占款跟着增加从而对冲部分加息的效果。
可在我们看来,虽然美联储9月21号的会议决定维持当前的基准利率,但是也警告了市场要预防通胀的压力。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SHIBOR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上升都意味着调升存款利率势在必行。
而且,长期的负利率对改善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没有好处。
外汇占款增加流动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1至6月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虽然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9月是人民币活跃的一个月,至9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终于向下突破了6.7大关, 而美国国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丝毫不见减小,有关人士甚至表示人民币该一次性升值15%。
通常中国面对这种压力,都是采取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然而此次的情况有所不同:隔夜SHIBOR利率已经上升至1.8069%,调整准备金率比起加息,对银行的资金面影响更大——比如一些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事时有发生,这说明他们在两者之间更倾向于加息。在巴塞尔Ⅲ协议出台后,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的现象。
博弈日元 需要加息
中国为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在不断努力。
继6月份购买了457亿日元的日债之后,7月份继续加大购买力度,该月份购买日债的数量达到583亿日元。
日本财务大臣野田公开表示:“不明白中方真正的意图。”日本方面认为,中国可能是逼迫日元强势,来抑制日本经济的复苏,并从中获利——通过日元的逐渐升值,中国持有的日元资产也会升值;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头寸,减少在未来美元贬值过程中遭受进一步损失。
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日本在经济复苏刚起步的情况下,其核心利益就是维持低汇率,所以他们果断出手,在公开市场上抛售2万亿日元以平抑汇价。
有意思的是,这次操作似乎刚好和中国形成了一次“对冲”——中国卖出(或减少买入)美债,买入日债;日本卖出日债,买入美债。很明显,日本对汇市的干预就是为了打击中国购买日债的动作。显示,中国此次调整外汇储备的尝试并不成功。
这样看来,加息可以缓解各种压力——避免对人民币继续重新估值;打击风险交易,并逼迫日元升值,这会导致中国对持有日元资产的兴趣不断增加,有利于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
加息如何逼迫日元升值:第一,中国加息,必然引起海外流动资金涌入中国;第二,海外资金大都来源于低利率国家如日本,日元拆息交易活跃;第三,日元需求急剧上升,市场汇率上涨。
再者,美中之间汇率的历次争端,通常都是中国方面以紧缩政策来应对升值压力。无论是通过提高利率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都是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手段,美国没有理由反对。
存款加息影响甚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主要制约中国加息的因素。
2009年的巨额贷付息近在眼前,而民间融资利率在年内一度达到100%以上,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制,实际贷款已经变得很高,实际利差也变大。所以,贷款利率相比于存款利率,加息更有压力,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减小息差,的确有不小的空间。
所以,第一轮的加息应该从存款利率开始,非对称加息是最可行的办法。此外,央行官员似乎也认同这个道理。周小川最近指出,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
9月21日的美联储会议却再次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由于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以及房地产持续承压,美国将继续延长施行低利率政策的时间。美联储将持续关注经济前景,并采取相应措施支持经济复苏和通胀回归。”
我们注意到,8月的时候联储会议并未将通胀纳入发言稿,这次美联储明确提出容忍通胀,加上美元兑人民币的继续贬值预期,中国的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另外,CPI接连走向高位,但PPI却出现大幅下降,这显示中国的物价结构已经发生改变,比如资源和进口类产品(包括农产品)已经呈现出脱离CPI指数中的其他商品、独自走高的势头,而不是仅有专家们说的翘尾因素或者货币超发的后续效应。
诚然,利差缩小会严重影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利润率,而且巴塞尔Ш协议也会对银行业产生打击,不过考虑到危机后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明显削弱,决策层应有所取舍:不妨舍银行,取民心(实体经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