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龙风波蒸发6亿?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谢亚龙,风波,蒸发
  • 发布时间:2010-10-11 14:33
  足球界出事,股市也跟着遭殃。

  这一现象并非上演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期间,而是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清凉夏末。

  9月6日晚,有媒体率先爆出“前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现任中体产业董事长谢亚龙被公安机关带走,协查南杨案”消息。之后三天,谢亚龙果然踪迹皆无。

  迫于证监会的压力,中体产业9月9日发布公告称,对谢亚龙被调查一事,公司尚未得到相关方面的正式通知,亦尚未与本人取得联系。

  在谢亚龙“消失”一周后,公安部9月12日宣布,因涉嫌利用足球比赛贿赂、赌博,专案组已依法对原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裁判委员会主任李冬生、原国足领队蔚少辉立案侦查。

  消息证实过程中,中体产业股价在股民的恐慌情绪中节节下落。9月6日,中体产业的股价尚在10.52元位置,7日便全天下跌2.76%。经8日停牌后,9日复跌5.96%。10日,其股价只有9.74元,下跌了7.41%,市值前后缩水超过6亿元。直至9月13日,副董事长刘军正式代理中体产业董事长后,股价14日逆市微涨1.33%,并渐趋正常。

  至此,前跌后涨,一场股市悲喜剧收场。

  对于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并不是企业界的关注重点。此事之所以引起企业界的关注,除股价涨跌外,完全是因为谢亚龙中体产业董事长的身份,和中体产业公司本身。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中体产业运营业务涵盖房地产销售、体育赛事收入、咨询管理收入和健身服务收入四大类。2010年中报显示,该四类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为92.95%,房地产销售比例更高达80.58%。

  2009年3月31日,前国家足球事业掌门人谢亚龙退出绿茵场,正式出任中体产业董事长。但综合观察,其经营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从中体产业2010年2月5日发布的“2009年经营年报”可以看出,2009年中体产业营业收入9.66亿元,同比减少了27.29%;净利润同比下滑74.18%,为5097.69万元。2009年每股收益同比大幅下跌74.2%。

  再看201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实现净利润6532.84万元。但上半年中体产业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来源达8738.45万元,这意味着扣除该项损益后,公司实际亏损为2205.61万元。

  数据可见,在谢亚龙担任董事长的一年半时间里,中体产业转赢为亏。

  对谢亚龙不良业绩的解释版本不一。其中一种传言认为,之所以谢亚龙的入主不会对中体产业的运营产生实质影响,是因为中体产业的各项业务运作均由实权派助手具体操作——谢亚龙外行出身,既不懂体育,也不懂经营。中小股东在其上任之初也曾质疑:这个在足球界“无所作为”的领导者将会给中体产业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针对这种“门外汉”官员的任职现象,资深市场观察人士皮海洲呼吁:不要再派一些行将退休的官员到中体产业了。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人,而是制度。谁去了中体产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体产业自身,长久以来似乎没能认识到自己的上市公司身份,而总是将自己限定为一个政府机构的附属机构。如果只是甘心成为中国体育总局的“养老院”,则中体产业没有前途和未来可言。由此看来,角色的转变才是中体产业真正走出困境的根本。

  至于谢亚龙,有市场人士表示,幸亏谢亚龙对资本市场没有了解,否则,按其涉嫌受贿和操纵比赛的“本领”推算,谢亚龙很可能会借中体产业,在中国股市中掀起另一波风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