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勇气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忏悔,勇气
  • 发布时间:2010-10-11 16:05
  今日之中国营商环境,有时候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当然,金融海啸之后,目前动态均衡下的经济环境,暂时不会出现企业家连夜关门跑路的状况,不堪重负自杀了断的商业故事也很少。但是,国美电器围绕控制权的激烈交锋,加上黄光裕判刑14年,也足以令商业领域中人不寒而栗。

  自从2008年11月17日被警方带走,黄光裕已经在公众视线里消失了近2年。可就在前不久,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向媒体发出了一份名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在这封信之中,黄光裕表示“尊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对国家和政府、国美员工、消费者以及合作各方表达“感谢”,并告诫正在创业的年轻人“遵纪守法”。

  诚然,黄光裕这封信,必然有高手襄助,但其内核,还是代表了黄光裕的心声。其中数处,可圈可点。

  其一,态度清晰,开宗明义就是道歉和感谢。从一名裁缝,到借债创业,直到后来发迹,黄光裕的聪明、智慧、毅力、信念、运气等等,比我辈常人要强太多。现时,14年刑期几乎已是铁案。正所谓亢龙有悔。虽然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江湖之广大,也一样有发财立品的空间,并非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所以,黄光裕过去因为错误抉择而导致灾祸及身,今天的反省、认错和道歉,只要发自内心,亡羊补牢,永远不晚。大家可以看到,黄家的产业基础还在,8亿元罚款也不至于彻底击垮黄光裕。如果能够调整自我和公司业务,黄氏有望否极泰来。

  其二,此信够短。全文不足500字,对国家和政府、管理团队和广大员工以及全国消费者、海内外股东、供应商、银行、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朋友都有一个清楚的交代。不过对于正在上演的国美“董事会内战”事件,黄光裕只字未提。这也是明智的。毕竟,黄光裕案件,乃是他欠社会的一个交代,他要先把这个旧账还上,才能谈到具体的事务处理。事实上,黄光裕对社会不是没话说,但是他能够忍住,先说关键的要害问题,这是进步。对比之前,黄光裕家族以国美电器大股东身份发出的公开信,洋洋数千字,讲述的都是国美电器运作之中的财务分析以及对陈晓的质疑,事实和道理都很详实,然而带来的正面效应,显然不如这封道歉与感谢的短信。

  其三,历来的中国商界中人,大多剽悍,野蛮生长,对社会对公众,即使是不存敌意和藐视,但是也很少有心存敬畏的。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多时候是互相不信任,互相不支持。这次黄光裕能够主动向前走出一步,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外界对他的批评,面对事实,反省自我,有正面价值。对于其他一干大大小小的首富以及企望成为大小富豪的诸色人们来说,也是个警醒。

  黄光裕之前,当然也有若干商人,比较有勇气地承认和剖析了自己运营管理上的错误。虽然这些人为数不多,但是也有相当的代表性。据统计,有着清晰主题进行检讨和反思文字并存留媒体的大致如下:瀛海威的张树新、三株的吴炳新、飞龙的姜伟、托普的宋如华、华晨的仰融、格林柯尔的顾雏军、德隆的唐万新、TCL的李东生、华为的任正非和万通的冯仑……最新的,还有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发言的柳传志。

  “我们是这个行业中犯错误最多的人”(张树新)、“我没有为华晨培养一个好的接班人”(仰融)、“德隆的6个失误”(唐万新)、“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史玉柱)、“总裁的20大失误”(姜伟)、“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 E O”(宋如华)、“华为的冬天”(任正非)……他们的检讨深刻而触目惊心。由此看出,中国的企业家以及中国的企业,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美。

  这些大众曾经熟悉的名字中,有人创办了曾经在市场中纵横捭阖的品牌;有人曾经是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当然,还有的人只在中国的30年企业发展史中,留下了一个失败的句号,甚至是留下一串笑柄和骂名。

  在做检讨的这些企业家中,也有人能够剩者为王,他们有些是失败后东山再起;有些是带领企业历经艰辛的长征,熬到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进而安身立命;还有一些是老板与众不同,他们的公司管得不错,业绩也好,但他们依然反思,依然检讨。这部分居安思危的企业家深知,中国企业的整体生存环境还相当恶劣。还有那么多的陷阱需要躲避,他们期待一个好的商业环境的出现,期待自己的企业能像那些商业传奇上一再赞颂的大企业一样,历经劫难而巍然屹立,最后登堂入室。

  事实上,相比过去,今天的企业家同样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比如,资源的困乏,原材料的上涨,通胀的压力,地方政策的不稳定,环境污染加剧等等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而这些也都随时考验着企业掌门人的思考与决策。现时,已经有好事的分析家总结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些他们失败的共同基因。比如,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等等。

  9月的网商大会上,马云曾叹息,中国很多做企业的人,一开始做是胆子大,勇气大,机遇好,成功了以后还认为是自己能干,实际上,假如机会再来一次,他一定失败。马云的检讨很现实,也很直接:“我们有敬畏之心,我不知道背后是什么结果,我相信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那么顺利。”

  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都是以一套社会伦理关系作为基本的基础。所以在我们社会里面,人与人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谁是爸爸,谁是儿子,谁是兄弟,谁是朋友,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是上司,谁是下级。这种关系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文化有它积极的一面,就是维持社会的稳定,维持人与人之间很清楚的关系。对创业公司来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令行禁止,执行力强,适合小公司的起步发展。但是,生意一旦做大了,就不能再是一个两个人说了算,抓主意定决策了。

  更加现实来看,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老板阶层而言,他们自身的忏悔固然很重要,但是要获得真正有效的救赎,并不能仅仅靠信仰和道德。无论你是黄光裕,还是一个餐厅的小老板,要想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你都需要凝聚一个职业的团队,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商业文明的企业价值观,更需要一套内部管理机制。国际上的大公司,尤其是欧美企业,他们取得成功的时候基本上不可能靠一个人,他们是通过一套体制,一套制度和一套很清晰的价值观进行运营和扩张。中国的企业之中要建立这类积极因素,很多时候,创始人需要把个人色彩、传统色彩削弱,把制度建立起来。这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讲,确实是一种陌生又艰难的挑战。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期待黄光裕们在道歉和感谢之外,能够在家族企业的转型方面为社会提供一个更加有价值和说服力的标本。我们也期待,其他公开和隐性检讨自己的企业家,也都会为自己的商业进行最大可能的救赎。

  (作者系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机构创办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