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篇:你方唱罢我登场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股市,保险,金融
  • 发布时间:2016-01-20 15:08

  市场的风云际会,让2015年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股市、保险、信托、外汇等都是一部大戏,问题在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不过这通通是过去了,变成开启2016年行情的钥匙。

  股市牛来疯

  要说能折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是一种境界,那么2015年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就是A股了。

  进入羊年时,股市一路狂飙而上,不止老股民,很多对股市一无所知的人都前赴后继的“杀”入股市,那个时候的股市真的算是遍地黄金,连续的千股涨停让选股变得无关紧要。在创业板的股民,甚至盈利可达十倍不止。于是,市场疯狂了,有人开始动用杠杆,有人卖房炒股。在电梯、地铁、公交,甚至同事之间,似乎不谈上两句股市就“高冷到没朋友”。4月20日,沪市成交金额超过1万亿时,很多券商行情软件成交额却一直停在1万亿,原因是上交所行情文件不支持万亿元以上显示。

  随后,眼看着沪指直冲5100点,市场呼喊6000点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的专家更是摆事实讲道理,鼓吹10000点可期。这时,很多经历过2008年股灾的人们开始警惕起来,理智告诉大家,泡沫越吹越大,只等破裂的一瞬,然而每日都在冲高的点位一点一点的撞击着理智的围墙,贪婪加上侥幸,让那些感受到危险的人们也与大家一起疯狂,直到2015年的6月中旬。

  终于,5178点出现了,成交量超过了1.3万亿,狂欢却成就了2008年以来的最大灾难。6月中旬开始到7月,短短半个月中沪指重挫近30%,市场恐慌不断。有人将其归咎为中金宣布撤资动摇军心,有人认为监管层彻查杠杆是此次股灾的成因,也有人猜测这是一些人套利的阴谋,更有人将目光投到外来资金上。不管说什么,股市一夜崩塌不可抑制。

  同样的股灾,不同的千股跌停。因为加上了杠杆,因为股指期货在旁,这次股市真有让人们心脏停跳的能力。据统计,自2015年6月至9月,A股一共出现过16次大面积跌停现象,其中有4次达到千股,平均4个交易日就会见到一次千股跌停。

  我们来回顾一下。6月19日,股民第一次体会到了千股跌停,当日沪指大跌6.42%,1096只个股跌停。紧接着,6月26日、6月29日、7月1日、7月2日、7月3日,又经历5次千股跌停。7月6日,A股迎来了千股涨停,但收盘时竟又变成了千股跌停!7月7日、7月8日,千股跌停接连出现。7月9日,国家队救市主力入场,A股出现了千股涨停的壮观,逾千股从开盘跌停到收盘涨停。随后两个交易日,千股涨停景象接连出现。此后的两个月,千股跌停上演了7次,千股涨停直到9月16日才出现。至此,九成以上的股票都经历腰斩。10月份以后,A股市场再度出现了数次千股跌停。

  心脏不好的可不止股民,上市公司也受不了,尤其是那些有股权质押的公司,于是继千股涨停和千股跌停,又出现了千股停牌。7月6日,首批239家公司开始行动,他们连夜发布了停牌公告,其中沪市41家,深市198家,当天沪指收于3775点,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7月7日虽然是条小阳线,但是沪指依然在3727点,第二批宣布停牌的上市公司超过600家。这样7月8日停牌公司的数量合计超过了1400家,是A股数量的一半以上,这时沪指一度触到3421的低点,于是中午又有80只深市股票宣布临时停牌。已经被跌停砸晕的股民们戏称这些公司为“业界良心”。

  上面我们说了超九成的股价都腰斩了,那是因为还真有别人跌晕,它狂涨的怪事。而说起这事儿,就一定要拿“妖股之王”的特力A来讲讲,从7月9日开始,在无重大利好的情况下,百天累计涨幅982.16%。特力A从9.98元为起点开始启动,并在8月13日达到了第一个反弹高峰,每股最高价51.99元,区间涨幅426%;随后特力A股价一度掉头向下,从8月14日的最高价每股49.99元跌至9月7日的每股19.26元,区间跌幅为61%;9月8日,公司股价再次启动上涨模式,并在12月10日报出108元的历史新高。玩了这么一场,它的结果并不好看,证监会在10月23日对特力A股价的两大操纵者开出高达13亿元的天价罚单。特力A并不是个例,我们熟知的暴风科技、潜能恒信、海欣食品、梅雁吉祥、世纪游轮、迅游科技、安硕信息也都是表现“不凡”的主儿。

  此次股灾,国家队的应对着实让人们心寒,于是诞生了一个有趣的说法--“侠之大者,为国接盘”,这个段子来自于长江证券分析师覃川桃的一篇研究报告《侠之大者 为国接盘》。当然最终,证金系还是最大的为国接盘者,同时,证券公司自营、大股东增持持续加码等行动,沪指在2807点站稳了脚步。

  进入10月,A股再次开始了新的行情,这次市场表现的要淡定得多,似乎终于达到了监管层对“慢牛”的定义。不过投资者们对于不远的股灾依然记忆犹新,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令人担忧,这次行情,投资者却更为谨慎。

  惊心动魄的羊年接近尾声,猴年将会如何呢?

  很多人都表示出自己的乐观。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将资本市场的建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财经评论员吴国平表示:“我们对明年的行情充满信心,充满期待,2016年上证指数完全有机会再上5000点的,至于创业板和中小盘指数,我们的看法则是他们会成为引领指数,走得好,刷新历史高点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型私募基金星石投资发出《星石投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16,牛市将再现!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保险高调的一年

  要说金融圈,2015年过的最舒服的莫过于保险业了。

  仅201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的利润增幅就两倍以上。2015年前十个月,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总资产达到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如此成绩却是得益于现在低迷的环境,低迷的经济造就人们需要保障,保险就是在意外发生或者你出现困难时才会想起的。

  首先,优质投资品种变少。2015年可是动荡不已。降息降准让银行存款变得无人问津,货币基金收益一路走低掉到3%,黄金表现平平,楼市两极分化,股灾挑战心理极限……保险的收益突然脱颖而出,虽然谈不上很高,但是相对那些只能跑赢通胀或者一不留神就赔到心疼的产品,收益从5%到10%的保险,实在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费率改革让保费变得更加科学。费率改革试点开始向全国逐步推广,这是真正将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和市场,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更适合消费者。

  再次,互联网保险变得靠谱。保险算是最早接入互联网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奇葩险频现,让人们诟病不已,但是恰恰经过了这段懵懵懂懂的试水期,保险日渐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些情景感、实用性较强的产品诞生了,像是各种设计简单的意外险,和收益不错的养老险。同时,将互联网植入理赔环节也更受欢迎。

  以平安的“勘察位置可视化”为例,为了能更好的完善和加速车辆出险环节,平安为客户和事故勘查员开发了这款系统。它是通过手持终端安装定位系统,并抓取客户位置,这样可以将抓取位置在内置地图上现实,标注路径,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在客户输入身份证号的同时,系统会提示客户获取客户的位置坐标,以便计算查勘员到达距离和预计的时间,客户点击允许后,坐标就会返回给查勘端。这时候一个类似我们使用的滴滴打车的地图就会被展开,自己的位置,和查勘员的位置都能清楚被看到,每隔三分钟,位置将被刷新一次。这显然能大大的提高服务品质和办事效率。

  最后,一掷千金的投资。保险土豪已经不是个秘密了,然而2015年的保险一掷千金到令人瞠目的境界。险资投资都是价值不菲却品质极优的标的。媒体统计,2015年以来,两市共有32家上市公司遭险资举牌,涉及股权市值达2464.17亿元,2015年末的万宝之争更是将险资的投资推到风口浪尖上。不过保险可是自得其乐,有数据显示,截至11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0.85万亿,较年初增长16.31%,据估算,2015年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预计将超过7%。

  随着政策的相继出炉,保险业将进入良性循环,最受人瞩目的是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产品。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纳税人购买这种健康险,不仅可以少缴税,还可以带病投保。目前,平安养老、泰康养老、阳光人寿、太平养老等多家险企正在预热相关产品。保险产品将越来越回归它的本质,就是作为人们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信托疯狂与胆怯的逆转

  2015年的信托可是纠结不已。

  2014年年末的政策指引,将信托推向独立经营和独立销售的方向,但是这对于目前的局面,是很难推进的,结果去年金融市场麻烦不断,根本没有给他们时间去想什么独立,应付麻烦不断的市场就已经筋疲力尽。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环比下降1.58%,这也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

  来看看信托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活跃,去年上半年,信托产品普遍属于激进型,其中当属伞形信托独占鳌头,它的优势是成立速度快、杠杆高、投资灵活。但A股整顿杠杆顺便把它也捎上了,在重重监管禁令之下,伞形信托的疯狂一直持续到去年6月上旬。此后对伞形信托的强力清理监管措施进一步下达:7月12日,证监会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8月末,监管层进一步要求清理存量伞形信托;9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通知》。截至9月30日,多家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即被清理完毕。伞形信托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此消彼长,激进型信托被禁的同时,一直因收益较低而不被重视的固收类信托产品一夜爆红。进入9月,各种渠道销售的固收类信托产品均被秒杀。一位北京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想要购买到固收类信托产品都得是银行一些高净值客户或者关系较好的高客户,一般客户都摸不到。也确实如此,除了个人,各类上市公司和机构也开始重视起这种产品组合,一票难求就不奇怪了。

  2015年的信托业还有很多新气象。比如互联网元素的植入,平安信托、四川信托、陆家嘴信托等信托公司都有尝试构建网上金融超市,但是由于信托的基本性质,所以并没有太大成绩。产品中,消费信托开始试水O2O,此类产品基本上涵盖了医疗养生、酒店住宿、旅游、影视娱乐、珠宝钻石、手机家电等领域,满足人们大部分的消费需求。不过互联网与信托如何结合才更为有效,还需要慢慢探索。

  嫁接于新三板的信托产品也是在2015年风靡一时,不过新三板这个市场自身的发展还未成熟,所以信托涉足新三板主要还是看重其未来的价值。

  2016年,信托的局势开始明朗。因为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即将开启,以后投资者们就能对一直很神秘的信托有更加直观地了解,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也就更加容易。而大型信托公司并不会太担心,毕竟一旦出现评级,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相当于为自己做了免费广告,而很难拿到优质资产的中小型信托公司可能会被迫转型。

  外汇开启新格局

  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放弃实施三年之久地瑞郎兑欧元1.2000的汇率上限,随即引发了瑞郎全线暴涨,单日创70年代以来多数主要货币实行自由浮动机制以来的最大波幅。其中,美元兑瑞郎挫至2011年来最低的0.829,欧元兑瑞郎一度崩跌逾40%至0.965,瑞郎兑离岸人民币暴涨近20%。瑞郎惊天暴涨引发的联动效应也导致了外汇交易市场的急剧动荡,各大金融银行产生大量亏损,而众多投资者和外汇交易商损失惨重。从此开始,这一年就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5年,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希腊债务危机、遭遇新兴市场需求下降、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内部分化不断加剧等问题让欧元毫无支撑之力。

  2016年,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仍将保持增长,但受大众汽车“排放门”丑闻影响,增速可能比预期缓慢。同时,由于叙利亚难民的激增,德国将增加100万-150万人口,这些人口的到来将为德国增添商业利润,填补劳动力市场空缺。但其他成员国尽管增长,但速度不一,且投资缺乏、结构改革实施不力,以及债务比例高企等仍是下行风险。

  2015年,日本的货币政策维持不变,但是经济疲软无法忽视。据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各投资部门买卖动态显示,从2015年年初到12月18日的累计交易额方面,海外投资者卖超日本股票2308亿日元。如果全年为卖超,这将是自2008年以来时隔7年出现的情况。

  2016年,日元将如何走向始终争论不下。瑞穗证券的首席股票战略投资顾问菊地正俊表示,“2016年上半年补正预算和法人税减税等经济刺激政策将带动买盘增加”。另一部分人则认为,2015年年末的欧央行降息,也应该被考虑进去,摩根士丹利与三菱日联合资成立的证券公司Morgan Stanley MUFG Securities Co.旗下首席债券策略师Kenro Kawano就认为,“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将重燃日本央行为何不行动的争议。”瑞士信贷证券的首席市场战略投资顾问市川真一称,“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显得无计可施,同时对安倍经济学的期待也在减弱”。

  2015年,美联储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零利率政策,美元也进入了加息通道,这预示着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相对其他货币体系,美元的稳定将成为支撑它走强的最好力量。美联储对此给出了美国失业数据的改善以及对未来支出增加的预判,然而通胀指数依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2%。

  至于在2016年,美元能否真的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带领其他国家走出泥沼着实令人担忧。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尽管目前预期美联储会在2016年加息4次,但认为联储加息后美国经济成长动能会很快减弱,预计明年美国货币政策先紧后松,美元先涨后跌。” CMC Markets策略专家Colin Cieszynski 比较悲观,“美元在100.00点左右将会到达顶峰,因此美元的涨势在2016年会回调。美元在过去一年里20%的升幅将会导致更为激进的加息,并且也将使其他国家的央行维持稳定的政策。”Wells Fargo Securities货币策略专家Eric Viloria则表示,“预测美元总体上会维持强势,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回调的潜在可能性。美元升值的程度可能会有一些波动,在年初可能会变为温和增长,甚至放缓。从上期来看,市场上现在有很多美元多头”。

  而对于2016年,外汇市场最大的变数则是人民币。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紧接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发布了参考一篮子汇率的CFETS人民币指数,央行出面呼吁市场应更多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人民币2016年10月开始纳入货币篮子,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新的SDR货币篮子计算公式更多考虑了金融变量,而对出口的重视程度降低,同时将欧元权重由37.4%降至30.93%,英镑和日元所占权重将分别降至8.09%和8.33%,美元权重基本保持不变,为41.73%。这让世界货币格局重新排列。

  高盛认为:“2016年美元兑人民币将温和上升至6.60,这也与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指数略微升值是一致的(鉴于美元兑一揽子主要货币料将升值)。另外,鉴于中国的决策者已经声明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同时中国也显露出通过财政刺激支撑经济的意愿,因而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指数(TWI)稳中有升并无碍大局。”不过更多人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缓慢贬值将在2016年正式开始,而这可能也是亚洲货币新一轮贬值的序幕。

  楼市的冰与火之歌

  丢掉了“黄金十年”的光环,房地产相比其他市场总是有些逊色,不过作为调整年,房地产业拥有自己独特的步伐--冰与火之歌。

  2015年的楼市出现了更为明显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线城市保持供小于求,刚需问题还未解决,房价持续领涨,部分二线、三线及四线城市依然供过于求,滞销严重。一线城市不仅是核心区域,就连郊区卫星城或者核心城市的主要地区,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就说2015年北京通州,因为确定承接北京副中心职能,房价直线上升,一度达到30000/平方米。2015年8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将通州限购升级,只提供给拥有通州户口的居民,也就是有钱都没用。这也被成为史上“最严”限购令。

  而究其原因,就是好地段的房子大家都喜欢,有市就有价。然而三四线城市已经严重滞销,曾经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创造的生产总值一度超过想干,房价也被炒到接近一线城市,现在已经变成一座装满房子却没人的空城。有度假胜地之称的海南,房价高企,市场风头一时无二,现在同样乏人问津。就连诸如大连、青岛这些二线城市的房子也已经库存过高。

  大型房企集中度进一步增加,中小房企则谋求剥离房地产业务。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20大标杆房企合计在土地市场投入超3000医院,而一线城市的占比首次突破了40%,高达44%。目前,北京楼面均价已经超过3万元/平方米的土地达到26宗。即便贵,但是一线城市的土地毕竟是优质资产。中小房企则没有机会拿到土地,只能选择离开地产业。媒体报道称,截至目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代售房企股权达到34宗,总权益金额超过一百亿元。

  2015年,在降息、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多重利好政策叠加影响下,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楼市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从数据统计上,2015年第三个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接近50个,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领涨。

  回首一年间,央行分别在2015年的3月1日、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进行了5次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5.6%,降至目前的4.35%;五年及以上的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5%,降至目前的4.9%,降幅高达20%。对于购房者来说这绝对是央行的大红包。

  在去年的10月8日,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正式全面推行,缴存职工在缴存地以外的地区购房,可按购房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向购房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贷款。这也是打破购房阻碍的一个重大政策。公积金贷款利率经过4次下调,五年及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从年初的4.25%,降至目前的3.25%。

  同时,央行对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例进行了2次调整,由原来的最低30%降至20%。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也看出对未来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的决心。

  据报道,中国房地产城镇化联盟针对2016年市场做出预测,未来阶段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将出现差别化上涨现象,具体表现为:一线领涨、二线普涨、三四线企稳或恢复性上涨、局部城市仍有下跌;城市分化、板块分化、楼盘分化现象将持续。

  如同2015年的状态,不看好猴年楼市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提出:库存压顶,纾解需要时间,楼市利好政策边际效应正在减弱等。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提出,“繁荣的背后是‘救市’政策不断刺激不断透支楼市需求的结果,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楼市危机。而这场危机极有可能在2016年年初爆发,届时楼市将陷入萧条。”2015年11月,习主席提出要打响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歼灭战”,上至住建部等中央部门,下至大大小小各家开发商,都正酝酿各种去库存的技术手段,甚至包括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似乎也说明了房地产业还在衰落。

  文/本刊记者 刘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