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反转与反思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闹剧,舆情,栽赃,举报
  • 发布时间:2016-01-23 16:18

  刚过去的2015年,反转新闻格外多。有的是自身演绎的反转剧,也有的是媒体推波助澜之下上演的纠错剧本,剧情的跌宕起伏令人由喜到悲、由信服到怀疑、由愤怒到谅解……作为旁观者,嬉笑怒骂之后,我们更应留心这些事件背后的深意。

  01 说谎的退休厅官

  事件回放:

  去年12月初,65岁的毕国昌在海南三亚湾游泳,其违规停放的自行车和衣服被城管扣走。当晚,毕国昌在网上发布了一张自己穿泳裤,头戴游泳圈站在三亚市政府门前的照片,并称其穿泳裤在街上4个多小时,备受羞辱。

  毕国昌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原站长的身份随之曝光,很多网友为这名厅官鸣不平。3天之后,涉事城管被处理。不过这事却再起波澜。有媒体曝出毕厅长并非走到市政府,而是打车前往,中途还回家取了相机。事后,毕国昌承认说谎,并向媒体和公众致歉。

  反思:

  懂得运用舆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是可取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尤其是模糊了虚实边界。别忘了新闻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因为公众需要知道全部的真实。

  02 同名的尴尬

  事件回放:

  大连男子小李每次出差入住酒店,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等待当地警方的到来,因为他与一名毒贩同名,一住酒店就会被带走。忍无可忍的小李找到媒体,大倒苦水,引来不少同情。

  可剧情很快发生反转。细心人发现,警方内网上的毒贩照片与他的相貌完全一致,警方再次将他带走核查。但没过多久,警方证实,他的犯罪信息是被误录,而他的这张照片是他之前因赌球被拘留时拍摄的。一波三折后,所谓的犯罪记录最终被警方删除。

  反思:

  本该谨慎填写的犯罪记录为何会轻易弄错?错误发生后,又多次把当事人带走调查,为何还是没能及时纠错?剧情的二度逆转,更加证实了警方的荒唐和低能。要抹掉不属于自己的污点,怎会如此艰难?若是抹不掉,我们难道只有期盼同名的人别做坏事?

  03 假立功闹剧

  事件回放:

  在安徽天长市看守所内,丁某和焦南彬因制止了同监犯赵某的自杀行为而“立功”,同时获减刑。正当两人即将刑满出狱时,赵某的举报信揭穿了“立功”真相。

  赵某说他是配合丁某和焦南彬演了这出戏,而两人承诺的好处费却并未兑现,赵某遂举报。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隐情被披露。原来策划假自杀事件的竟是看守所所长唐来富,因受丁某家人所托,安排了这出戏。焦南彬是看守所一名民警的同学,因受“关照”,也参与进来。事后,相关人员都得到处理。

  反思:

  从看守所所长驾轻就熟的套路看,这或许并不是他第一次为在押犯提供“帮助”,其松散的管理令人堪忧。如果惩治罪犯的最后一道防线都在腐败面前失守,那社会公平正义又将从何谈起?只希望铁窗内的“高压线”不再形同虚设。

  04 迟来的真相

  事件回放:

  去年2月的一天,大三学生孟瑞鹏在河南濮阳西赵楼村救了两名落水女孩,但他24岁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然而,孟瑞鹏并不知道,在旁目睹一切的孩子母亲在事后声称,是因孟瑞鹏蹬坏护栏才使三人落水。警方最初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孟瑞鹏是见义勇为。不过事情很快出现转机,一些目击者看到网上的议论后,到派出所证实了孟瑞鹏救人事实。至此,孩子母亲才承认了孟瑞鹏的义举,之前是因怕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才故意隐瞒。

  反思:

  若不是目击者提供线索,真相恐怕很难大白于天下。母亲的谎言在混淆是非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让人心生一股凉意。虽然事后各种见义勇为的荣誉纷至沓来,但已在天堂的孟瑞鹏更需要的是真相与尊严。

  05 砸瓜的真不是我

  事件回放:

  去年夏天,在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的街道上,一个西瓜摊点几百斤的西瓜当场被砸烂,阻碍交通几小时。摊主一口咬定,是城管执法时把西瓜砸烂的,还声称自己被城管打了。围观群众谴责城管暴力执法。

  面对群众的指责,城管队员却讲出了另一版本:因为摊主占道经营,城管帮他们把西瓜转运到指定销售地点。可到后来,摊主竟联合一帮人开始自己砸瓜。但围观群众并不相信城管的解释。民警调出事发路口的监控录像后,群众才恍然大悟,砸瓜的真是摊主本人。

  反思:

  面对满地被砸得稀巴烂的西瓜和摊主绘声绘色的控诉,人们很难去质疑遭受欺凌的弱者所言的真实性,并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名声不太好的城管队员。作为旁观者,在判断是非之前,我们应抛开双方的身份,来一次公平的审视。

  06 应对舆情要快

  事件回放:

  发生在黑龙江庆安火车站的枪击案,也发生过反转。民警李乐斌将醉汉徐纯合击毙后,不少媒体曝出徐纯合是“上访户”,他被枪杀是因官方想阻止其继续上访。一时间,网络上群情激愤。但当事民警和当地政府一度噤声,未公布调查进展。

  不过两周后,案发视频终于公布,徐纯合阻止乘客进站,李乐斌在劝阻过程中与其发生争执,徐纯合现场袭警,还将6岁的女儿掷向李乐斌。在躲避无效和警棍被夺的情况下,李乐斌开枪属于依法执行公务。经调查,徐纯合也并非“上访户”。

  反思:

  就在人们追问真相的时候,当地政府却把欲知真相的群众晾在一边,让舆情更加“汹涌”。足足等了两周,视频才被公布。官方回应的怠慢与拖延,往往是矛盾激化的“祸首”,但经历多次惨痛得来的教训被一次次“无视”。连新华社都忍不住说,“公众需要真相,不能总靠倒逼”。

  07 栽赃戏码

  事件回放:

  去年5月,安徽阜阳开发区陈庄社区书记刘建因涉嫌“强奸”被捕。“受害者”赵某称,她因办居住证去找刘建开证明,不料被刘建在车中强奸。但不久后,刘建被无罪释放,赵某就在网上公布了刘建的罪行。

  不过随后警方的调查还原了事实真相。原来赵某的男友代某和刘建是亲戚。几年前,代某的哥哥与刘建因竞争陈庄社区书记职位发生矛盾,并将刘建打成重伤,被判刑入狱。事后,代某欲对其进行报复,就想出栽赃陷害的戏码。真相曝光后,赵某因顶不住压力,服下安眠药,经洗胃后脱离危险。

  反思:

  害人之心不可有,说不定哪天就被拆穿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说不定哪天就被陷害了。对于这些栽赃嫁祸、黑白颠倒的人,就应该拆穿其丑恶嘴脸,即使最后尊严扫地,也是咎由自取。

  08 贩鸟获刑不冤枉

  事件回放:

  在校大学生闫啸天暑假期间掏鸟16只,在网上公开贩卖。这一举动换来了10年半的刑期,其罪名是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一时间,该消息引发热议。闫父辩称孩子根本不识燕隼,网友认为闫啸天属无心之过,判刑过重,甚至还有人评论“人不如鸟”。

  不过,随后的调查真相却让人哑口无言。闫啸天不仅认识这些鸟,还曾在网上公开介绍它们的名字、习性,以供售卖。他还加入了一个非法贩卖珍惜鸟类的QQ群,曾非法收购1只凤头鹰转手出售。其“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不攻自破。

  反思:

  即使故事最终没有发生反转,闫啸天被判刑也不冤枉,因为法律条文说得明明白白,法院量刑有理有据。人们吐槽判刑过重正好说明在保护动物这点上,我们的认识不够,相关部门的宣传普及不够。这事儿算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普法课,只不过代价有点沉重。

  09 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

  事件回放:

  去年10月8日,一段“派出所民警无人办公让群众等候”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本该是上班时间,辽宁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分局北苑派出所户籍窗口却空空如也,户籍员韩双宇并不在岗。网上批评之声如潮涌,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韩双宇找到了监控录像,发现那段视频是一名黑衣女子拍摄,而这名女子当天是来补办户口的。户口本丢失本应登报说明,可黑衣女子觉得麻烦,韩双宇申请为她免了这道程序。见没有其他办事群众,韩双宇就出去上厕所。黑衣女子趁机拍了这段视频。真相大白后,韩双宇并未继续追究,只希望黑衣女子能诚信做人、不再传谣。

  反思:

  虽然事后证明,黑衣女子确实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但当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视频和标题时,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信了。所以在拟态环境中,有时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要还原真相就得多方取证。对韩双宇来说,摊上这事真是满“口”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若不是较真调出监控视频,又有谁能解其中味呢?

  10 免职者复出 举报者被带走

  事件回放:

  因为被匿名举报参与赌博,湖南衡东县原县委副书记谭建华去年7月被免职。这名匿名举报者是衡东县河西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董志国,他雇人偷拍到谭建华在酒店赌博的铁证。两人曾在工作中发生过争执。

  但不到一个月,已被免职的谭建华立刻“异地上马”,成为衡山科学城管委会筹备组的负责人。有人分析,将这样重大的项目交由他牵头,实际上是重用。不过匿名举报者董志国却没这么好运。他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警方带走,并在相关办案场所被监视居住52天后才被放出。

  反思:

  我们并不排除董志国存心报复的可能,但至少他提供的证据真实有效。而警方带走他的理由并不使人信服,在处置程序上也存在不当。法律规定,监视居住只能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或指定居所执行,不得在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当地在处置上,对“举报者更狠”的做法让人难以释怀,其“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的立场也让人生疑。

  文_本刊记者 刘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