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民间“语文课”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表情包,辞职信,叶良辰
  • 发布时间:2016-01-23 17:18

  民间语文的魅力,像芥末红薯,像麻婆三明治,常常是由无法归纳、难以表述、超常活跃的那个部分来呈现,在这类“无法确定”的空间里,2015民间语文熠熠生辉。

  表情包

  “表情包”并非始于2015年,却在这一年表现抢眼。其在社交网络中的简便易用,已然老少通吃,至少下列3种类型的表情包在2015广受欢迎:QQ表情包、虚拟人物表情包、真人表情包。

  《牛津词典》评选出的2015年度词汇就是一个表情符——Face with Tears of Joy——一张“喜极而泣的脸庞”。《牛津词典》说,它们参照的统计数据显示,“笑哭了”是2015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细致入微的表达形式,这个表情符已跨越不同语言障碍,成为现代人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

  当“笔者”变成“键人”,当在朋友圈点赞、乞赞、互赞成为刚需,“便利性”与“信息量”合二为一者,要么表情包,要么表情符:往亲人圈、闺蜜圈之类“闲扯现场”狂扔尔康、姚明、金馆长们的表情,反证出来的,是熟人不讲理,是真爱才搞怪,是整蛊才真心。而在泛社交场域,重要的是“秒速表达”而非“走心”。

  辞职信

  2015年4月中旬,一名河南老师的辞职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意外击中万千网友脆弱的心,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一个原本普通的实用文本意外成为2015民间语文抓手之一。一时间,情怀辞职信、咆哮辞职信之类像文本洪流,瞬间变身为一个“社会学文本”。

  或许,它是全民焦虑的一枚心理切片?它是情绪亚健康的一个紧急出口?又或是一种体面优雅的逃离?诸如“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甲方是我二大爷,公司是我后妈,而我只想找个干爹!”此前,“辞职信”之类的实用文本几乎无人垂顾,可在2015之后,这种“无视”或会改变——在自媒体时代,这类非虚构“实用文本”,大有“重新开发”的可能。

  小咖秀

  2015年5月,“小咖秀”上线,这款视频拍摄应用的主要功能即“模仿”,用户可用最为便捷的方式,制作由自己出演的视频短片——它以“搞怪”为特色,夸张、神经质乃至古灵精怪为其世俗美学默认值。为此,软件本身内置的那些大众熟知的音乐片段、影视桥段贡献巨大。

  主打大众娱乐牌的“小咖秀”可谓生逢其时,其流行得益于众多演艺大咖的志愿式掺和。其娱乐至上的单一诉求,使它很快成为2015现象级应用。它盘活了娱乐资源库中那些过时的经典桥段,并找到了自身的综艺格式:金星秀的文本+蒋欣的模仿+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它既是段子,也是表演、口才,与此前单一文字文本比,这种民间语文综艺新格式所传递出的信息更繁复,更暧昧,其传播效果也更难界定和确认。

  叶良辰

  2015年9月下旬一个寻常的周二,名为“叶良辰”的虚拟人物在社交媒体爆红,其代表句“你只需要记住我叫叶良辰”,看似平静,却在被镶嵌到真假莫辨的原初语境中后,爆发出强大的“语文绑架”倾向,被众网友称为“充满魔性”。

  最开始,叶良辰事件仅仅是个语文话语事件,但这个貌似不过是2009年“贾君鹏”事件2015年升级版的判断快速失效,因为“叶良辰”确有其人。一时间,炒作说、企宣说莫衷一是,甚至连“叶良辰本尊”出镜受访也并非“标准答案”,而其“进军歌坛”更是让一个语文秀快速跌落为狗血剧。

  从“叶良辰”到“贾君鹏”的理据路径脉络清晰,简单说,在网络文化背景中,有一路“人物”乃至“人物语录”本即虚拟,大致有4种:

  1、人名,代表人物即2009年的“贾君鹏”;2、半虚拟人物,如早期“网红”芙蓉姐姐、凤姐,她们的网络事迹多数杜撰;3、真人,但其言论由网友虚拟代劳,如莫言、杨绛、白岩松……甚至屠呦呦。如此“代言”是将名人符号化,证伪信息出现前,传播效果奇佳;4、群像,如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之类,这拨“复数”风头最劲,妇孺皆知。

  国外电影特技公司会向需要拍摄大场面的影视剧组提供“充气群众”,即“人肉背景”。在2015年的词语搜集中,笔者对“充气群众”这个词印象极深。相对于这个飞速裂变的时代而言,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乃至于你们我们他们,均可列入“充气群众”之列。它虚得不能再虚,又实得不能再实,虚虚实实,大家的2015年已然翻篇儿。

  文_黄集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