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城出走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小城
  • 发布时间:2016-01-23 17:20

  她对小城人眼界的抵触,恰和小城人对外面世界的鄙夷一样,是同样从“心”这口古井中出发,对别处生活的质疑与不屑,和自我生活狭隘的护佑。

  美兰放假回家小住,与县城里某“文人”吃饭。席间他突然带着一脸同情问美兰:边疆那么萧条,夜生活也一定很荒凉吧,你在那里,晚上可怎么消遣?美兰哑然失笑,一个搞宣传的人,却完全不懂得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即便是遥远至西伯利亚,也一样有丰富美好的夜晚生活,他怎么就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井底蛙一样,对更远一些的地方,完全不知?

  那个文人喜欢朝美兰吹嘘,自己去过的那些城市。他推崇那里的繁华与灯火,用经济的发展水平,衡量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他说:边疆城市至少比我们这儿落后20年吧?你干嘛就跑去那里工作?在那样的地方生活,多没意思呢!美兰安静听着,并不反驳什么。世界在他,只是关乎物质、金钱、荣誉,至于精神的丰富与否,人心的安定与否,并不在他考量的范围之内。

  美兰并不讨厌这样的人,小城自有小城的生活方式,人们安于现状,自得其乐,未必比像她这样历经过很多地方的人少了幸福。

  在家里,父亲常常问美兰一些让她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比如他会问,你在的边疆省城,估计没有咱们县城大吧?而母亲在去过一次边疆城市之后,依然自信满满地拒绝美兰想要为她买衣服的一片孝心,因为她觉得,那里的衣服品味,都是小县城里淘汰了的。美兰常常会犹豫不决,在想要购买礼物给父母的时候,他们骨子里对边疆城市的不屑,让她觉得这份亲情,也跟着贬了值。

  美兰常常想,如果自己去了北京,做着一份漂泊无依的工作,朝不保夕,不知道明天会在何处,或者可能租住在类似胶囊公寓的狭小的房间里,吃着路边几块钱的煎饼果子去赶地铁,并被地铁里汹涌澎湃的人,压在车厢壁上,那么她再回家,是不是会被亲戚或者熟人高看上一眼?就像那些八卦的邻居女人们,即便提及打工,也会更羡慕在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一样。

  因此美兰对小城又爱又恨,不想见到它,却又因为父母的缘故,而不得不年年回家探亲。母亲有虚荣心,每次心疼她坐飞机回来费钱,对别人提及的时候,却又一定很响亮地让人家听到,好像这样就会提升了美兰的价值。美兰不介意,但小城的人介意,他们会用很夸张的语气,表达他们的惊讶,也会在最合适的时候,亮出自己的底牌,问美兰那么偏远的地方,到底能挣多少钱?她有没有买车或者买房?美兰像答记者问那样,学会了敷衍和圆滑。

  相比起那些一只脚在县城外,一只脚在县城内的文化人,美兰更喜欢与小城里的普通百姓们交流,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不会对边疆城市有不屑的概念。他们安于当下的生活,对于美兰他们也只是赞美一下,又去忙碌属于自己的人生。

  像她这样从小城里走出去,历经过许多城市的人,还是不肯留在小城里生活,尽管她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外面的世界。想来还是因为境界未曾抵达太高,否则,不至于计较来自小城文化人高高在上的同情。就像即便是美兰在而今的边疆城市,也会计较来自本地人,对于故乡的质疑。

  没有人不会在意自己的来处或者去处。美兰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其实和小城里的文化人一样,有着井底蛙的视域和心胸。她对小城人眼界的抵触,恰和小城人对外面世界的鄙夷一样,是同样从“心”这口古井中出发,对别处生活的质疑与不屑,和自我生活狭隘的护佑。

  文_安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