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滿鄉中國年--臘月忙到新正頭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滿鄉,過年,節日
  • 发布时间:2016-02-01 11:49

  過年,是一種氣氛,一種喜慶,一種心情。

  在東北的滿鄉,從小年開始,人們就拉開架子全情籌備過年了,年味會從臘月一直蔓延到正月,那城裡久違的熱鬧場面會讓你恍若回到童年。

  這個大年,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家人一起,體驗一下這裡古樸而獨特的民俗年風,過一個地道的「中國年」吧。

  從瀋陽出發180多公里,鳳凰山便撲到了眼前。下高速公路,轉到鳳凰山後,再下到鄉間公路,車子壓到了越來越厚的冰雪上,世界也徹底掙脫了城市的喧囂,一切馬上變了。車過邊門鎮,再往前去,就進了真正的滿鄉了。佟家堡子、鄂家溝、關家店,一聽名字就知道是純正的滿族姓氏。翻過南面的大山就是紅旗鎮、藍旗鎮、白旗鎮、沙里寨鎮,應該是清初八旗的封地了。眼見楊木水庫的厚冰泛着白光,車子一拐進了煙地溝。這是我母親的老家,舅舅們至今還都住在這裡。溝裡幾十戶人家,養蠶、種煙,也會擺弄大田,世世代代,一溝人都姓關。那年的臘月二十三,我帶着家人回來過年。

  鄉村裡濃重的年味

  房檐下垂掛的山梨串、蘑菇串在太陽下抖着親切的召喚。房山頭的苞米倉、柴禾杖子,一切還是原來的老樣子。

  從小年開始,煙地溝就拉開架子開始全情籌備過年了。年味首先從舅媽對孩子的傳統教育開始。先是「祭灶」,從大集上買來的灶糖都放了好幾天了,據說,這幾天被我的外甥「偷吃」了好幾塊。老人還新「請」了一張「灶王爺」的畫像,一邊指導我的孩子一邊實地操作,在「灶王爺」的嘴上抹了一點灶糖,然後投入火中燒掉,邊燒邊唸叨:灶王爺本姓張,騎着馬跨着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老人還說給灶王爺嘴上抹點糖是為了堵住他的嘴,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

  過年的「講究」特別多。就說飲食上,菜要成雙,別出單,最少也要八個菜,因為這幾乎預示着一年的生活水準:菜餚一般得有雞有魚,魚諧音「餘」。

  晚飯時,舅媽準備了一大桌子菜。楊木水庫獨有的花鰱子魚,足有兩尺長,燉了一下午,還有紅燒山兔肉、獾子油塌雞蛋、乾野菜蘸醬、小公雞炒松傘蘑加雞血糊糊。而我獨愛的卻是一大盆「酸湯子」玉米麵條,足足「造」了3大碗。

  臘月裡的精心籌備

  到了「二十四」這天正好要殺年豬。每個村子裡都有擅長殺豬的人,由他們「掌刀」,不僅幹得乾淨麻利,而且不浪費,把豬的肉和頭、蹄、下水(內臟)、血、骨頭等各部分收拾得各盡其用,拿民間的話說是「能多殺出五斤肉」。當然,請這些殺豬的「把式」也要給一定的報酬,通常是把頭蹄下水中的一部分贈送其為酬資,殺豬者也並不推辭,因為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殺年豬」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硬肋等部分分解成塊,和灌製的血腸、粉腸等一起,放進大缸裡冷凍貯藏備用。由於民間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動剪刀的習慣,一般在除夕前就把這幾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內的盆碗裡,到用時拿出來解凍溶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東北冬季寒冷,年豬肉從臘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會變質。

  男人們幫着把豬圈裡的豬趕出來,抓住、掀翻,把豬腿捆在案板上。豬是一路尖叫,叫聲中,講究的殺豬人在一邊點了幾炷香,對着天做幾個揖,口裡默默唸些甚麼,將香在地上插好。然後洗洗手,口裡銜着尖刀,用手在豬的頸部拍拍、摸摸,突然抓起尖刀,猛地捅下去,血「嘭」地一聲噴出。刀一抽出,暗紅色的血汩汩地流,殺豬人和圍觀的眾人都鬆一口氣,早有人遞過臉盆,把豬血接住。血流得越來越慢,豬的叫聲也越來越低,終於血流完了,豬連哼也不再哼一下了。

  殺豬人在豬後腿腳趾外貼着皮膚處切道小口子,蹲下來把嘴對着小口子,使勁地吹氣,一直吹到整個豬身脹起來,脹得圓鼓鼓的,再紮好小口子。大鍋中已倒入半鍋開水,大家把豬從案板上抬進鍋中,左右翻滾,讓開水將豬全身都燙到。

  家鄉的滿族人吃「殺豬菜」一般要下鍋子。沒有城裡那些精製的器皿,一個炭火盆,上面架個紫銅的雙耳鍋。炕桌分成兩半,中間留出一個圓洞,合在一起正好夾住鍋子。桌上除了大碗的白酒、幾個小圍碟、調料碗,幾乎沒有別的東西。就餐的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鼎沸的鍋裡翻滾的豬肉、菜。鍋底要用骨頭湯、雞湯調配,燉上切細的酸菜絲。先把煮好的帶皮方子豬肉,片成大片下鍋,一個時辰,出油入味了,再下海貨乾、肉丸子、凍豆腐,再用五花三層的肉片封上一個帽。一袋煙的工夫,一家人就可圍坐一起,端起酒碗,甩開腮幫子狂造了。里脊精肉、血腸更是最好的美味,而用豬大腸灌血製成的「明腸」能讓你吃一塊香上半年。

  正月裡的過場

  除夕是一年當中最正宗的節日了。各家的女人都在準備正月裡好吃的,蒸饅頭的蒸饅頭,包包子的包包子,烙粘火燒,煮大碴子乾飯――媳婦忙着跟舅媽學一手絕活:打「豆兒醬」。「豆兒醬」是我小時候巴望着的美食,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椒、水芹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

  中午一過,到了後山的墳地,擺上供品,燒上兩捆紙,磕上幾個頭,請祖先回家過年。臨近傍晚,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儀式就開始了,先是祭祖,打開常年關着的祖宗龕,把擦得鋥亮的供品擺上5件;再擺上兩摞饅頭,一摞5個;豬頭擺在正中,鼻孔插上大蔥;還有乾飯5碗。

  獻給祖上的供菜極其講究。供葷菜四方肉意為四時吉慶;供魚為吉慶有餘;供粉花保佑後輩發家。供大蔥時將蔥根剪掉,留點蔥白,主要是以嫩綠蔥葉為主。將蔥用線紮成一把,碗內放些蘿蔔絲依着嫩綠之蔥挺拔而立。此菜中大蔥最為重要,標誌着本家後輩聰明伶俐,有抬頭日子光宗耀祖,指日高陞。供品都是5樣,供飯都是5碗,饅頭一摞5個,供菜5碗,這些一般都不要成雙,一定要求「單兒」。

  這一晚,家裡要有人在那裡守着,讓香火一直續着。直到天亮。家裡所有的房間、角落裡都要亮燈,點上蠟燭。

  忙完祖先的食物,就要忙活人的吃喝。最主要的是包一頓餃子。

  滿族人包年餃子最有講究,餃子講究有褶的,不能捏光邊的,恐日子過「禿」了。還要把硬幣悄悄放到餃子中,吃到的人就會「終歲大吉」;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象徵新一年財路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擺成圈,恐日子過得沒有門路。煮餃子時,家裡人還會看着從鍋底浮起來的餃子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都會說「起來了!」意思是日子越過越紅火。

  除夕的夜晚,山村不夜。除夕這天的央視春節晚會是一定要看的,彷彿是一個程式。

  大年初一最大的儀式是拜年,我在村裡挨家挨戶走動,滿眼的喜慶,滿眼的笑臉。一般的滿鄉人家都備好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就是雜錦果脯。無論來了甚麼樣的客人,主人家都要客氣地請吃。此規矩還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平常有點小矛盾的,過年了,互道幾聲吉祥,就化解了。

  最熱鬧的是這裡自願組織起來的扭秧歌拜年。不用號召,圍觀的群眾保證夠多。人們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孩子們更是一個村、一個村的追着,忘記了疲勞和寒冷。滿族秧歌非常有特色,和我們在城裡見到的不大一樣。其男女皆着滿族傳統服飾,步伐有吉祥步、鷹步、馬步等三種,男子動作粗獷豪放,女子動作溫柔典雅,看上去更加熱鬧。再冷的天兒,看他們都不覺得冷。

  採蓮船走村串戶,見到甚麼人在家就唱甚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太平、五穀豐登、七星轉鬥、久久富貴等祝福的吉利語。人家高興了,還要賞錢幾許。

  這裡是純正的滿鄉,正藍旗。這裡的年,是地道的滿族風味。我覺得,在整個東北,黑土地的文化已經把滿族文化沉澱了許多。即使在城市,也能找到滿族文化的影子,而山溝正是鮮活的標本。

  我的滿鄉年,正是「歡樂中國年」的鄉情縮影。

  想看東北滿鄉中國年:

  位置和交通:要想去東北滿鄉過大年,東北三省可任選一處:

  1)如果您想去體驗最原始的東北滿鄉過大年的風情,就去遼寧省瀋陽市鳳城滿族自治縣邊門鎮、紅旗鎮、藍旗鎮、白旗鎮、沙里寨鎮。可從全國各地乘飛機或火車到瀋陽市(或到丹東市)下車,轉乘汽車到鳳城下車,路邊有很多摩托車¥10-20便可把你送到周邊幾個滿族村子(比較有特點的滿族村子是:孫家堡子、煙地溝、佟家堡子、鄂家溝、關家店)。

  2)如果您想去體驗最淳樸的東北滿鄉過大年的年味,就去吉林省吉林市烏拉街古城韓屯滿族村。可從全國各地乘飛機或火車到吉林市,再轉乘汽車到烏拉街下車,打「蹦蹦車」¥15就可以把您送到韓屯滿族村,那裡有個霧凇島,在島上建了一個滿族民俗村,正宗的滿族四合院土房子,南北大炕,屋內滿族的過去生活用品、服飾等應有盡有,可讓您一飽眼福,而且島上經常有霧凇出現,絕對讓您不虛此行。

  3)如果您想去體驗最正宗的東北滿鄉過大年的氣氛,就去黑龍江省阿城區料甸南紅滿族村或五常市拉林滿族村。可從全國各地乘飛機或火車到哈爾濱市,轉乘汽車到阿城區料甸南紅滿族村或到五常市拉林滿族村,尤其阿城區曾是「金代都城」,到那裡你可以看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住宿和美食:這幾個地方食宿都十分方便,可住農家大火炕,也可以住農家樂大院、招待所、賓館,價格在¥50-¥150不等。食宿可以按各家標準一起結帳,也可以食宿分開。特色美食有:滿族八大碗、哈依瑪(俗稱水團子)、粘豆包、「酸湯子」(俗稱玉米麵條)、滿族火鍋、蘑菇燉山野味、殺豬菜、各種山野菜、東北玉米酒、東北小燒等。

  舉行日期: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滿族人就拉開架子開始籌備過年了,一直熱鬧到來年的正月十五。

  攝影技巧:拍攝東北滿鄉過大年,一定要按專題的方法拍攝,要拍攝過年的全過程。在取景方面,從購買年貨、殺年豬、掛燈籠、貼對聯、粘掛箋,貼福字、祭「灶王爺」、供「家譜」祭祖、做「年夜飯」、包「年夜餃子」、吃年夜「團圓飯」、放鞭炮、扭秧歌、拜年等都要拍下來。在用光方面,盡量借助自然光,少用閃光燈,這樣能充分表現現場氣氛。

  文·曉萬、志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