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民國 新天津(一)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天津,租界,鼻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01 14:03
天津,似乎是一個總被遺忘的城市。但這個鄰近皇城北京的直轄市,卻有着連上海都難與媲美的摩登史。民國時期,天津正經歷她最輝煌的時刻:這裡是北方的金融經濟中心,東北亞最繁華的大都會。南上海,北天津,兩個城市的經濟就是半壁中國。一時間,老城被劃分出九國租界,創了紀錄:全世界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洋人帶來兵燹的噩夢,卻也帶來最時髦的新事物,讓這個城市在暮色中的中國獨樹一幟,率先走進摩登時代。
時間更迭,不變的是天津人悠緩閒適的城市步調、對吃喝玩樂的極度考究、還有幽默逗趣的市民性格。天津人愛享受,會享受,諺語講「吃盡穿絕天津衛」--不如就穿越時空,做一回民國名流,在老天津的舊時光中感受她的新風情。
從天子渡口到民國都會
「天津」原意是天子的渡口。她是京師門戶,也是航運樞紐和商業金融中心。1840年,天津已是44萬人口的大商埠,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
民國時期是天津最繁榮的時期,天津作為臨近北京的海港,是西方人到達中國的第一站。當時,清政府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皇城中垂簾聽政的慈禧所不屑的西洋玩意,反而讓天津首先進入摩登時代。
於是,這裡成了東北亞最繁華的大都會,時尚的東西一定要先在天津興起,才能傳到北京。遲暮的紫禁城,映襯着民國天津的日新月異。
悲壯的摩登史
1860年8月24日,英法聯軍佔領天津,一路燒殺搶掠直至北京。在屍橫遍野的天津大沽口,人們拍下這個城市歷史上的第一張相片。天津和上海、廈門、青島、寧波等海港一樣,都因近代侵略及不平等條約而被迫成為通商口岸。天津在清代晚期,是總理衙門(相當於今日國家外交部)的所在地。外國人進入天津,租界地也開始出現。不同國家的人紛紛移居至此,第一件事,就是在天津克隆自己國家的生活環境。
英、法、美、德、意、日、俄、奧、比--海河兩岸劃定了九個國家的租界區,人們像是堆積木一般地建房子、鋪路、修橋,規劃屬於自己的領地。於是,在小小的天津城,舊日的生活方式卻有了巨大的顛覆。
最時髦的民國都會
民國時期的天津成了摩登文化的首善之區。這裡是西方文明與外國生活方式登陸中國的口岸。守舊的皇族所不屑一顧的西洋事物,開始在天津風靡起來。
幾年時間,天津有了電燈、電車。人們吃西餐、參加舞會、賽馬、打高爾夫、過聖誕節。這裡有一切西方的娛樂設施,更有了一切西方的金融機構。當時天津流行一句話:「你吃過洋白麵(麵粉)嗎?你坐過四輪電(汽車)嗎?你喝過自來水嗎?你打過德律風(telephone)嗎?」
其他地區還在提着燈籠的時候,天津的街道上有了路燈,並發展起最完善的城市夜間照明系統,甚至遠超上海。一盞盞高大的電燈矗立在平坦的馬路上,閃着融融的光,印證了現代文明的偉大與便利。
1917年,美國Coca-Cola公司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發達城市天津,將產品翻譯成好聽的中文名字「可口可樂」(早期被譯作「蝌蝌啃蠟」導致銷量不佳)。天津《大公報》上這樣記載:「天津市民現在每天都有美國香煙可吸,到明年夏季之前便有美國汽水可口可樂喝。」
新潮的生活鋪天蓋地向天津人襲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已經成了中國北方的最大都會。
這裡是國際大都市,不僅僅是租界,整個天津城萬象更新。在天津,你會看到世界各種風格的建築,你可以進行最規範的金融貿易,你可以買到世界上最豪華的汽車,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最新電影。
絕不同於中國傳統藝術的西洋音樂、話劇,都最早出現在天津;油畫、電影,連同西餐、忌廉、麵包,全是最先登陸天津,再向北京慢慢傳播擴散。
天津成了中國最時髦的城市。
天津與倫敦,傻傻分不清?
如今「天津之眼」摩天輪,跨越在永樂橋上,儼然天津的新城徽。摩天輪並不稀奇,不過這個海河上的巨型摩天輪的名字,總會讓遊客想起倫敦泰晤士河畔的「The London Eye」。且不論這名稱是否有「致敬」之嫌。天津與倫敦,其實頗有淵源。
1860年天津開埠之後,英國人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隨英法聯軍來到天津。經過一次次勘定、測量、規劃,這位曾經學習建築設計的工兵上尉,根據他所熟悉的倫敦與泰晤士河,在天津的海河之濱規劃了一座英國的東方新領地。
這裡多數道路都用英國本土及當時海外領地的地名命名,主幹道Victoria Road則是北中國最繁華的金融街,號稱「東方華爾街」。
雖然時光已逝,但在天津英租界的那些維多利亞建築卻保留下來。如今這裡仍讓人有恍若異國之感,也難怪吸引眾多片商來此取景--電影《白銀帝國》、《風聲》等都曾在此地拍攝。看着這些紅瓦坡屋頂的英倫建築,是不是覺得天津和倫敦越來越像了?
百年天津中國第一
「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因漕運而生,向南,有大運河通江南;向北,有鐵路連關外;向外,有海港達通東洋、西洋。從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大本營,到西方人紛至沓來的租界地,天津比中國其他城市更早地「西化」,沐浴不同於守舊時代的現代文明。天津這地方,在近代史中誕生過一百多項中國第一。
第一條高鐵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現在往來兩座城市只需30分鐘。這是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鐵。從此以後中國馬不停蹄地進入「高鐵時代」。
第一台電視機
天津無線電廠在1958年1月研製生產了中國第一台電視機。有趣的是,這台天津生產的電視機被命名為「北京牌」。
第一輛單車
1950年4月,天津自行車廠生產了中國第一輛自行車,這輛車被稱為「飛鴿」牌自行車。
第一封航空速遞
1920年5月7日,民國政府批准郵政總局在北京與天津之間舉行「京津空郵試航」,這是中國的第一封航空速遞。
第一間電影院
電影於1895年由美國傳入歐洲,1896年即傳入天津。1907年1月8日,周子雲等人在天津法租界創建「權仙電戲園」,可容納近300名觀眾。是中國首間戲院,比上海還早兩年。
第一輛公共電車
清光緒三十二年,天津建成圍城環行的有軌電車路線,不久又修建了三條電車線,形成最早的城市公共電車網。
第一座設立警察的城市
1902年,天津被袁世凱訓練有素的三千名巡警接管。這是中國最早的警察。不同於舊時代衙門的捕快,警察出現於城市的各個領域,包括治安、交通、消防……天津成為全國治安最好的城市。
第一座有生日的城市
燕王朱棣起兵奪取皇權後,將首都遷至北京。這位日後的明永樂大帝,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築城計劃:北京需要一個港口衛城。1404年12月23日,「天津衛」誕生了。「天」為天子,「津」即渡口。
近代抗擊侵略的第一次勝利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英法聯軍艦隊不宣而戰攻打天津大沽口,强行闖入海河。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在奏摺中記載,天津人「鬱怒多時,勢難禁遏」。大沽口保衛戰,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唯一的勝利。
第一間外交飯店
清同治二年,英國牧師殷森德(John Innocent)在天津英租界創建利順德大飯店,當時有英、美、德、日、加等國駐津領事館在利順德辦公;清末和北洋政府時期許多外交活動選在此處,故利順德成為中國首家「外交飯店」。
第一座「不夜城」
20世紀初,中國大部分地方還在點着燈籠的時候,天津有了發電廠,電燈也在開始普及。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寫道:「在路燈方面,天津,特別是英國租界,進展得更為迅速,甚至超過上海與其他遠東城市。街道照明設備沒有一個地方可與她相比。」
第一枚郵票、第一間郵局
清光緒四年,天津海關發行了以蟠龍作為圖案的郵票,這是曾風靡收藏界的「海關大龍」。大龍郵票印有「大清郵局」字樣的1分銀、3分銀、5分銀,是中國歷史上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天津還有第一所郵政管理局--海關書信館總辦事處。
第一間大學、第一間系列私立學校
1895年,北洋大學(現更名天津大學)開學。以哈佛、耶魯大學為藍本進行專業設置,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所大學。1904年,愛國教育家嚴修、張伯苓創辦南開系列學校,從小學到大學,是中國第一間系列私立學校。
第一份百年報刊
天津曾力壓上海,是民國時代的傳媒中心。清光緒二十八年,《大公報》在天津創刊,3個月後日發行量達5,000份。1937年7月31日,天津淪陷,《大公報》輾轉於上海、漢口、桂林、重慶、香港等地,為抗日宣傳。香港《大公報》創刊於1938年8月13日。
海河穿城過百座民國橋
天津火車站
原名「老龍頭火車站」,始建於1886年,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火車站。這裡經歷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入侵,也曾毀於戰火。經多次改建,如今仍是天津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在天津人稱它「東站」,是因為民國時期曾被改名「天津東站」。2008年開通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
獅子林橋
望海樓大教堂不遠處的獅子林橋,是海河上最有趣的一座橋--橋上共雕刻了1,181隻形態各異的獅子。因此得名「獅子林」。
金鋼橋
也是一座可開啟的橋樑。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後,修建了這座雙葉承樑式鋼架橋,並稱其為「金鋼橋」。後來,該橋因不堪重負,又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橋下游地區建了另一座鋼樑雙葉立轉開啟式大橋--叫「新金鋼橋」。
永樂橋
永樂橋上的「天津之眼」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的建在橋上的摩天輪。
世紀鐘
火車站廣場上的世紀鐘,為迎接千禧年於1999年建立。鐘上雕刻十二星座:白羊座在頂端,羊代表吉祥;天秤座在最下,秤代表公平。
解放橋
天津站對面的解放橋是天津的標誌,也是老天津的記憶。這座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的可開啟大鐵橋,原名「萬國橋」(The International Bridge),因為連結着英、法、德三國租界。當時,法國人認為從法租界到天津火車站太不方便,於是法國工部局主持修建此橋,工程總投資白銀190萬兩,是海河上最值錢的橋。後來曾面臨被拆命運,可是橋的零件上發現「居斯塔夫.埃菲爾」的法文--正是那位巴黎鐵塔的設計者。又因結構相似,有人說它是由埃菲爾設計建造,因此也逃過一劫。不過解放橋究竟由誰設計?至今仍是謎團。
金湯橋
意大利、奧匈帝國租界上的金湯橋,是中國唯一的鋼製平轉式開啟橋。金湯橋前身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名字意為「固若金湯」,以示堅固。橋對面即是兩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與馮國璋二人的舊居,有「左右逢(馮)源(袁)」一說。
一條海河彎彎曲曲,穿城而過
舊時的天津以漕運起家,天津人因海河而生,如今在海河邊走走,更能感受到這條河不僅是天津人的血液,也是天津人的脈搏。河面上形態各異的大橋林立,河中央繁忙的船隻穿行,河兩岸中西建築交融。人們或散步,或釣魚,或聊天,或乘涼……天津人的生活離不開海河。
有趣的是,在北京,所有的道路都是規矩通達,正南正北,但是在一牆之隔的天津,所有的路都「找不到北」。因為這裡每一棟建築、每一條路都依海河而建,海河轉彎,路也跟着轉彎。天津的道路彎彎繞繞,不管北南西東,不求縱橫規範,只是倚河拓展。
一橋一景,每座橋都有故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天津城中海河水系,九條大河穿城而過,匯入渤海,因此被稱作「九河下梢」。這裡有很多形態各異,充滿巧思的橋,甚至因橋而成景,因此舊「天津八景」有「浮樑馳渡」一說。有趣的是,天津的很多橋都能打開,以供船隻通過。橋樑專家茅以升曾說:「中國所有的開合橋都在天津」。天津有一百多座橋,每座橋都不同。
租界新發現
「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樓」。這句話最早出自何人之口已無從考證,卻成為兩座城市性格最鮮明的寫照。在對稱的四合院,每個房間的位置都昭示嚴格的等級制度,而小洋樓裡,房間互相獨立,自由的格局讓這種西式建築不再受制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庭倫理規範。
甚麼是「小洋樓」?它是天津租界中的花園別墅。因為是西式建築,故為「洋樓」;至多不過兩三層,因此加個「小」。它們風格各異,幾乎涵蓋西方流行的所有建築流派,而且創新地加入中國元素,設計大膽。因此,「小洋樓」成了天津租界的代名詞。
值得慶幸的是,天津租界(特別是英、意租界)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租界,既保留原有老住戶,也新開設不少文藝小店和西餐廳。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去尋找那個風雲變化的時代,天津衛舊洋樓裡的新風情吧!
徒步看九國租界
一城看九國
租界是清末民初,貧弱的中國遭受侵略的悲劇產物。天津是中國第二個設立租界的城市。天津之前是上海,天津之後,有了武漢、廣州、青島……但天津又與這些城市不同,她遭受了更多的苦難,有九個國家瓜分了這座臨海近都、拱衛京畿的海港。這裡不僅僅是中國境內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城市像天津一樣。當然這並不是甚麼光榮的事,租界是歷史孕育的悲劇結晶,是亂世的苦果,一個曾經強大的帝國漸漸沒落衰弱,被傷害之後,留下了租界這樣一塊形狀好看的傷疤。
不過若換個角度看,租界也是歷史的紀念,它飽含無可替代的人文創造。它是逝去時代遺留的立體相片,是一份不能抹去的,彌足珍貴的時間遺產。
也是因此,天津有了最奇妙的光景:一座中國北方的城市,海河兩岸,一邊是成排的英倫紅瓦坡屋頂,另一邊會看到古希臘式的宏偉山門和花環窗孔;一邊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式的精緻別墅,另一邊就看到法國羅曼式建築的浮雕花窗……
九個國家的文化在一百年的時間中,和天津本土的文化交融,在時間中不斷發軔繁殖,演變、延續與傳承;當年的民國政要、軍閥官僚、滿清遺老,還有洋人買辦、商賈巨富、騷人墨客……一百年間,一批又一批的民國人物來到天津,離開天津,帶來不可避免的思想碰撞,如魔法一般給這座九河下梢的老城塗畫上中西合璧的繽紛彩繪。
日本租界區
近代日本在華租界中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的租界,其中有天津現存的唯一一座日本城郭建築「武德殿」。末代皇帝溥儀、段祺瑞、陸宗輿、曹汝霖都曾居住在這裡。日租界位於英、法租界和天津舊城之間,是當時的娛樂中心,不過也因此臭名昭著:妓院雲集,也是唯一一處將吸毒合法化的區域。
法租界區
存在了八十餘年的法租界,是繁榮程度僅次於英租界的地區。營業至今的天津最老字號商場「天津勸業場」,和華北最大的羅馬建築西開教堂均坐落在此。法租界中商業繁盛,其中戲院、商場、飯店最多,誕生了中國的第一間電影院:權仙電戲園。這裡還有天津的標誌解放橋。至於此橋是否由巴黎鐵塔的設計者埃菲爾修建,則是歷史謎團了。
奧匈帝國租界區
僅僅存在了十餘年的奧租界,1917年即被北洋政府收回,是九國租界中最短命的地區。因為處於海河最北端,不利於開展航運,反而成為零售業集中的商業區。主要道路建國道(原名奧租界大馬路)沿線的歐式建築基本保留了下來,最著名的兩棟樓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和馮國璋二人的舊宅。
意大利租界區
意大利歷史上唯一一處境外租界。也是世界唯一一處意國本土以外的大型意式建築群,保存了近200棟意大利建築。當時意國對華貿易有限,因此經濟不如英、法租界繁榮,反而將其發展成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梁啟超、湯玉麟等政界人物選擇居住在此。現在這裡改建成旅遊區「意式風情街」,開設了多間西餐廳,稍顯商業化。但也因此,街道及建築都得以完好保存。
英租界五大道
在天津所有的租界中,英租界「五大道」是當時海河邊的豪宅區。
五大道之於天津,如同左岸之於巴黎,諾丁山之於倫敦。民國時期,退位的皇帝、下野的總統、暫避風頭的軍閥、文人墨客、革命黨人、甚至土匪強盜,混居在這片土地,人們吃西餐、講英語、看跑馬、聽爵士樂,彷彿國中之國。
五大道的原住戶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國房主,他們不懂得西方建築的風格,於是就隨心所欲地去刪減與添加,這反而給建築師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築,五大道的洋樓要隨意得多了。
英租界解放北路
這裡是英法兩租界交界的區域,主幹道維多利亞道--大法國路相當於倫敦的金融城,紐約的華爾街,是民國時期亞洲最重要的金融街之一,當時眾多外資、華資銀行聚集在此。自從1882年滙豐銀行分行成立之後,花旗銀行、橫濱正金銀行、麥加利銀行、華俄道勝銀行等紛紛投資。這裡是紙醉金迷的世界,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市政管理也更為先進,現在仍保留了眾多正統的維多利亞建築。
逛租界,你要知:
九國租界:
1860年至1945年間,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俄國、日本、奧匈帝國和比利時九個國家通過不平等條約,先後在天津老城東南設立擁有自治權的地區。1860年,英國最先設立租界。1945年二戰勝利後,中國已將九國租界全部收回,標誌這段歷史的結束。
道路名稱:天津租界的道路名稱曾經十分混亂,並不統一。如英租界的寶士徒道在法租界稱為聖路易路;日租界主幹道旭街延伸至法租界稱為杜總領事路。租界收回後,道路名稱都已經統一改為中文名稱。
玩轉老租界 文藝園區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常德道29-39號 營業時間:10:00--23:00 巴士綫路:4/619/871/906/954路,重慶道。觀光2/9/831/845/902/951路,桂林路站 電話:86-22-23391415 官方網站:www.minyuanxili.com
如今的五大道,不僅僅是曾經的英租界豪宅區和如今的「萬國建築博物館」。這裡雖地處市中心,卻別有一番恬靜的氛圍和情調,因此成了眾多藝術家青睞的城中桃源。
老城新藝廊
【民園西里】
民園西里始建於1939年,在民園體育場西側原英租界科倫坡道(Colombo Road,今常德道)上。它本是兩棟連排英國里弄式的小樓,共分17個門棟,各門棟自成院落又連成一體。這兩棟樓其實頗有來頭,是近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沈理源設計的,最初的居民,多為當時天津的實業公司的高層職員,是民國時期的「白領公寓」。2009年5月,民園西里完成了最新一次的精心修復。在整修過程中,這裡保留了外檐琉缸磚、內外檐門窗式樣、多坡屋頂、木樓梯等歷史風貌特徵,並且作為五大道上的文化創意街區正式開放。
如今的民園西里建有多個畫廊與藝術館:紐約Storefront建築藝術畫廊、POP UP立體畫廊、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還有不少文藝範的餐廳,艾瑪酒窖、31杯咖啡、Café Sambal馬來西亞餐廳、Geba Geba日本料理等。老街區有了新生命。如今,遊人能夠以觸手可及的方式,在這裡親身體驗五大道文藝範的勃勃生機。
五大道裡的老字號
【「益德成」鼻煙館】
傳承六代,歷經300多年,老字號「益德成」在五大道上顯得沉穩厚重又韻味兒十足;湖南路盡頭,重慶道拐角,店門口的「帽兒爺」似向來者道盡百年「聞藥」的稀罕事兒。
「益德成」的先賢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在南京建立「益德成」。後遷居京津兩地生活,將「益德成」字號帶到天津。「益德成」鼻煙為純煙製品,摻入天然植物花香,呈煙和花的混合香氣,色澤老黃。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鼻煙傳入中國後,鼻煙壺技藝也迅速融入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當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象徵之一。作為精美的工藝品,「益德成」鼻煙壺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一身,採用銅、木、象牙、玉石、瑪瑙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如今陳列在店內的眾多鼻煙壺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的集粹,方寸之間,藏天地萬物之美。「益德成」鼻煙製作技藝還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湖南路21號
甚麼是鼻煙?
明朝萬曆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洋煙」帶入中國,這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稱的鼻煙。初期鼻煙只限宮廷、士大夫和達官顯貴使用--所謂「黃金易得,鼻煙難求」。製作鼻煙的工藝極其繁複,先要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粉中,摻入麝香、檀香、木香等藥材,放到陶缸中陳化數年乃至數十年。因而鼻煙也被叫做「聞藥」。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常德道37號
微博:@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
微信: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
沉香雅趣
【五大道沉香博物館】
天津五大道的這間沉香藝術博物館,是中國的第一間沉香博物館。館長黃毅先生,儒雅風趣,與沉香結緣多年,與他交談能够深刻感受到文化積澱後心境的平和釋然。
其實中國與沉香結緣已有2,000多年歷史,早在漢代,沉香已經成為宮廷生活中使用的珍稀香料。無論是敬神祭天、美化居室、熏香衣被、品評賞玩,沉水香煙都是人們所推崇的選擇。「未經斧斤者,雖百歲之本,亦不孕香」,沉香的形成要歷經漫長的過程,必須要樹木受到損傷,如來自外界的風折雷劈、蟲咬、刀斧劈砍等傷害後,特殊的微生物侵入感染,再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才能形成天然的香脂物質。
中國的香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早期用香多在祭祀、醫療等方面。漢代開始出現樹脂類香料,例如沉香、檀香、蘇合香、安息香等。本土種植和西域進貢皆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較强的包容性。歷史上周邊國家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日本的香道,源於隋唐時期香文化的傳入,又與中國香文化不完全相同。目前國內有很多人對中國香文化有一定的誤區,盲目複製日本香道。因此對於國人來說,更應該努力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香文化精髓。
沉香有種獨特的魅力,讓人在氤氳漫散間感受這份文化的雅與趣。
為懂得的人堅守
【離弦手工皮藝】
在五大道的民園郵局旁邊,有一家「工匠」氣息十足的小店,店主是一對熱愛生活的夫妻,妻子周念念曾是一名媒體人,丈夫蔣荀是職業的越野摩托車手,退役後一直從事賽事管理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接觸到了皮雕藝術,從此改變了生活軌迹。小店在去年5月正式開張,夫婦倆為它取名「離弦」。
蔣荀覺得做車手和做皮雕其實有相通的地方,二者都需要內心的安靜。或許是遺傳了建築師父母的基因,蔣荀在皮雕技藝上有很高的天賦。在分工上,蔣荀主攻技術,周念念偏向設計,夫妻倆各有側重,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共同探討,對他們而言,兩個人能有一件共同感興趣的事情是特別難得的,是最美好的生活狀態。
隨着周圍的朋友對他們皮雕作品的認可,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他們下訂單。起初他們還只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後來夫妻倆決定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店,先後辭去穩定的工作,開始過嶄新的生活,不受束縛,安心做喜歡的事。店名「離弦」其實是他們的初衷,相對大眾的皮製品,手工皮藝是游離於主旋律之外的,獨特、個性、自由。「我們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一個獨特的自己,不想變成主流的東西,相反我們希望跟主流保持距離,只為小眾服務。」周念念希望「離弦」只為懂得的人堅守,「我們是朝百年老店的目標去做的」。他們的很多客人都是厭倦了所謂的大牌,而轉向了原創的小眾品牌,最後客人變成朋友,他們會經常坐下來喝茶聊天,享受灑進小店的午後陽光。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湖南路25號網址:https://demelody.world.taobao.com/
小洋樓裡聽講堂
「洋樓故事」講堂地點: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原日租界宮島街)靜園電話:86-22-27311618報名:線上報名,請關注微信「津城靜園」
日租界裡,聽一次歷史講堂
靜園,曾經的日租界宮島街上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小洋樓--這裡曾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舊居;這裡與喧囂的都市一牆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氣質;這裡的新樂趣值得你停留下來慢慢發掘,比如聽「講堂」!
從帝王行宮到大雜院
甫一踏進靜園,大多數遊客都會覺得這座鬧市中取靜的三進院,真是沒有愧對它的名字「靜」。
這個「靜」字是溥儀取的。靜園最初叫做「乾園」,1925年2月,退位之後的溥儀到了天津,和當時很多達官顯貴一樣,過起了寓公生活。後來移居此處,將名稱改作「靜園」,寓意「靜以養吾浩然之氣」。
和天津的很多小洋樓一樣,靜園雖是日租界上的建築,但園內卻是西班牙式磚木結構樓房。當時的人們確實將「中西合璧」的理念貫穿在了每一棟小洋樓中。園內有主樓,兩側配有平房,旁側遊廊直通主樓西端,後院還建有一座附樓,這裡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臨時住處,卻五臟俱全,設計得精巧別緻。不同於京城氣勢恢宏的王族宮殿,靜園更像是一棟讓人逃避世俗,曲徑通幽的避難所。
然而靜園和很多歷史建築一樣,也經歷了十分坎坷的保護過程。溥儀離開之後,靜園幾番易主,直到本世紀初,裡面居住了40多戶人家。曾經的帝王行宮,成了名副其實的平民大雜院。直到2006年,靜園被天津市政府評為特殊保護歷史建築,才開始進行保護修復。現在的靜園保留了原有的三環套月式三道院落,靠東的傳達室、廚房、汽車庫,修復之後成為溥儀展覽館和影像資料室。西側的圖書館,原本是溥儀弟妹上課的地方,現在成為遊客中心與靜園修復展覽館。圖書館外的一角,仍舊保留了曾經的湖山叠石和竹林景觀。
「洋樓故事」講堂
靜園是第一個依據《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整修的歷史建築。為了讓遊客認識和瞭解天津歷史,靜園創立了「洋樓故事」講堂。現在逛靜園,還能聽一次歷史課!
靜園中曾經舉行過的小講堂:「老照片裡的天津」講座
與公眾分享天津老建築裡的故事,共同見證城市歷史的變遷。
「滿族文化在天津」講座
圍繞天津地區的滿族文化的起源、發展及現狀展開,內容涉及飲食、書畫、說唱、服裝、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立體再現天津滿族的百年風雲,訴說八旗文化的故事。
「原日租界建築的背後」
分享原日租界的形成與概況、海光寺的變遷、張園的興衰、陝西路的名宅、通俗文學的淵藪和原日租界的報館等內容,揭開塵封百年的記憶。
「猶太文化在天津」
天津曾經是猶太人聚集區。講堂從猶太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猶太民族遷移等背景開始,介紹天津猶太人與猶太文化、建築、宗教等方面,還原歷史中天津這座包容與友善的神聖渡口。
靜園的變遷
1921年,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修建此園,取名「乾園」。後溥儀入住,改名「靜園」。1931年,溥儀在「天津事變」的煙幕下,悄悄離開靜園,偷渡白河,秘密離津。
1932年,靜園成為日本駐華北特務機關總部,與在其斜對面200米的張園遙相呼應,成為了日本在華北的兩大特務機關。
1945年,靜園被國民黨天津黨部機關徵用。
1948年,靜園成為國民黨天津警備總司令陳長捷私宅。
1966年,靜園成為天津日報社職工生活用房。當時在天津日報社工作的著名文學家孫犁就住在這裡。
2007年,靜園修復完工,作為國家AAA級景區正式開放。「靜園」的變遷
騎遊五大道
「五大道」並非正式地名。名為「五大道」,實際是英租界馬場道以北的六條大道,二十餘條街巷。
這裡有2,000多處花園建築,300處名人故居,匯聚了各個國家、各種風格的房子,號稱露天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如何遊五大道?不僅可以徒步遊,現在還可以騎單車、坐馬車,帶你尋味每一棟房子背後的民國舊事。
萬國建築博物館
五大道上的建築多為私人花園,因此有很強的私密性。當時,無論是軍政界的要人,還是成功的實業家們,在民國時期吉凶未卜的社會背景下,全都希圖安逸,低調不張揚。因此,五大道的小洋樓相比解放北路的英式建築更加低矮,沒有高樓。
五大道地處天津市中心位置,地價不菲,四周高樓林立。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片清幽的民國別墅區卻得以完好保存。在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復上,五大道確實有值得借鑒之處。
五大道作為民國天津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也曾是新潮和時尚的代名詞。它的第一代居民多是西方殖民者,為這裡帶來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娛樂活動,如吃西餐、看跑馬等。後來,五大道開始遷入天津住戶,但仍保留了西式的生活方式。中國房主並不懂西洋風格,所以同一幢建築可能匯集羅馬的柱子,巴洛克的花紋……這也是天津小洋樓的特色。如今這裡仍是以私人住戶居多,多數洋房鐵門緊閉,不能隨便進入參觀,只能走在街上看看。
想去五大道……
時間:五大道的最佳旅遊時間是5-11月。特別是夏秋兩季,樹木藤蔓映襯着每一棟匠心巧運的建築,恍如身處異國。
交通:乘地鐵一號線小白樓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巴士13、685、682、904河北路站下車可到達。巴士619、4、871、906、954路重慶道站可到達。巴士951、9、831、845、902、觀光2路黃家花園站或桂林路站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