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天威缘何陷入破产境地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天威集团
  • 发布时间:2016-02-15 16:07

  有谁能想到,五年之前还是收入过百亿、备受资本市场热捧的热门企业,如今却成为首家债务违约的国有企业。究其所以,天威集团陷入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战略冒进、组织运行低效、核心人才供给不足、风控体系缺位等方面。

  保定天威集团的一则公告震惊业界。2015年9月,保定天威集团发布了《关于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拟申请破产重整的公告》。公告称:自2011年起,受全球经济放缓、整个新能源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天威集团及部分下属新能源企业逐渐陷入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且日趋严重。天威集团及相关子公司已具备破产重整的条件,经上级批准,拟申请破产重整。

  回顾保定天威集团战略发展历程,有谁能想到,五年之前还是收入过百亿、受资本市场热捧的企业,如今却成为首家债务违约的国有企业。天威集团陷入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核心原因是公司在战略、组织、人力、风控等四方面的失控。

  核心原因:战略冒进,缺乏战略调整机制

  战略选择缺乏深入分析。天威集团大幅扩张建设新能源项目之时,也正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爆炸式增长时期。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己有100多个城市喊出建设低碳城市、开展节能环保、实行绿色经济的类似口号。各地一窝蜂上马新能源项目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天威集团由于缺乏深入的光伏业务的论证和分析,当时一头撞入新能源行业,在行业研究不深入情况下为未来危机出现埋下了诱因。

  地方政府幕后推手,新业务发展贪大。天威集团向新能源产业进行战略转型,除了企业本身的规模诉求外,地方政府幕后推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彼时保定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电谷”口号,并引进中国兵器集团合作,使天威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偏离了理性,被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冲昏了头脑,2008年一口气成立3家光伏、2家风电共5家控股子公司,在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跟风急剧扩展新能源业务,正好赶上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市场恶性竞争的档口,遭遇严重财务危机的结果已经是无法摆脱的命运。

  在新能源行业拐点之际,未能及时战略调整。在新能源行业已步入困境的情况下,天威集团需要客观分析行业趋势,未雨绸缪地制定预案,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采取缩小规模或业务转型升级,本可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但遗憾的是,天威集团并未就此减缓脚步,国企做事的惯性导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做文章,最终使天威集团陷入破产危机。

  光伏行业的整体下滑使许多非理性的投机者坠入了深渊,前有无锡尚德,后有保定天威,在新能源的滚滚浪潮中跌落马下、一蹶不振。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经说过:只有经历九死而一生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很可惜在新能源企业中,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能够在行业下行期间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选择上完成了系统思考,在战略执行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节奏,而现实是很多企业战略管理就是豪赌未来,缺失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迟早要尝恶果。

  重要原因:组织运行低效,成本控制薄弱

  组织效率低下,管控协调薄弱,集团集而不团。天威集团组织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并未随着集团化的进程同步优化组织职能设置。技术、生产、销售属于各直线管理者,通过个体的力量支撑组织职能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集团高效发展的要求。在企业市场开拓过程中,甚至出现同一竞标中同时出现天威集团所属5家子公司竞相压价的现象。各子公司为自身发展需要,争先向母公司申请资源,产品生产出现重复投资建设。企业集团管控的缺位、强化块块为主、弱化条条管控的管理模式导致集团横向协调不足,内部竞争、抢单情况很难有效规避。

  财务管理粗放,成本控制薄弱,缺乏对管理的有效支撑。集团缺乏资金统筹管理,财务部门主要职责是会计结算,财务分析职能发挥不足,导致财务对集团决策支撑无力。财务预算管理以各法人子公司为单位,缺乏对板块业务的预算统筹。成本管控机制薄弱,各公司成本核算基准不统一,导致产品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

  关键原因:核心人才供给不足,绩效管理失效

  人力资源缺乏总体规划。缺乏与新能源规模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集团总部中层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在条块有效管控上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人才成长缺乏有效职等职级制度,缺少清晰的新员工、技师、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

  骨干人员培训不足。各级中层干部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层干部的管理意识、执行能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保障,然而天威集团对中层干部的任免、评价和考核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于天威集团扩张过快,核心人才培养、培训不足,设置出现了中层干部无以为继的现象。

  组织绩效管理失效。天威集团对经营层的业绩评价制度侧重考查以年度预算基础的财务指标,根据年度预算中制定的财务指标和少数非财务指标(生产安全、质量等)的完成情况,确定经营层的绩效,缺少关键的业务结构性指标。这种绩效指挥棒导致了各子公司仅仅关注本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对公司中长期发展缺乏动力,形成了追求短期利益及局部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现状,集团出现经营问题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直接原因:风控体系缺位,经营风险持续放大

  天威集团陷入财务危机,与其缺乏风险控制缺位有直接关系。

  审计署发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8~2012年,保定天威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20个未经董事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资额152.75亿元;天威集团新能源等投资存在决策不规范、效益不佳、严重亏损;未经发改委批准擅自上调投资计划,实施的境外新能源投资项目,因设计缺陷等原因被迫停工、破产清算。

  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监督体系,天威集团在向新能源业务进军的过程中,缺乏对经营层重大决策的约束和投资行为的风险监控,包括在财务危机出现苗头时未能第一时间察觉,并针对性解决处理,这直接导致天威集团陷入财务危机。

  内控体系如同一个车辆的刹车系统,一个高速行驶的卡车刹车失灵,可以想象这个企业未来的经营将会走向何方。

  文/姜洪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