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亿”进阶之路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杭州,万亿俱乐部,城市,电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3-18 11:33
杭州仿佛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互联网新贵”,做的是技术活,玩的是高科技,还喜欢投资、消费和海淘
2005年,2942.65亿元。
2010年,5945.82亿元。
2015年,10053.58亿元。
十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三级跳。在“万亿俱乐部”衣香鬓影的盛宴中,拿到第十张入场券的新晋后生,来自美丽的西子湖畔。
“过冬棉袄”的远见
综观“万亿俱乐部”十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不难发现,2015年杭州的服务业和信息经济产业数据着实抢眼: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信息经济同比增长25.0%,这两个数据均列十大城市榜首。
杭州GDP此次能够跻身前十,从经济指标上看,主要靠的是服务业支撑和信息经济引领。
统计显示,2015年,杭州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占GDP比重为58.2%,仅次于北上广深;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4.6%,拉动全市GDP增长7.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4.1%。
杭州有今日的成绩单,还要从十年前未雨绸缪的提前布局说起。
早在2006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露头的时候,时任杭州市领导就提出:“杭州的经济发展也将会有冬天,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缝制好杭州工业过冬的棉袄。”
过冬方案可谓因地制宜:杭州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型,力争跳过重化工业阶段,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仅随后两年,杭州就从市区搬迁了近一百家工业企业,腾退几千亩土地。腾出来的空间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来自全世界的资本和“智本”入驻。这便是杭州市的“退二进三”战略。
事实上,就在杭州市开始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的2006年,中国21万亿GDP中,第三产业占比还不到40%,而第二产业占比则几乎达到一半。
2009年,杭州的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杭州谋求差异化发展的结构调整显示出明显成效。
当年,“退二进三”的杭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幅度较大,而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完成地方税收已逾全部地税收入半壁江山。金融、软件、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均高于三产平均水平,大大缓解了工业下滑对全市经济社会包括居民就业、收入等产生的影响。
三产之外“拎出来”的重点
就是在2009年,在确定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首位经济的同时,杭州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不仅要建立“三二一”现代产业体系,而且是“三加一”,这个“一”,就是专门拎出来强调的文化创意产业。
那些年,杭州抓住“环境”和“人才”两大比较优势,陆续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天堂硅谷”、“世界电子商务之都”,重点扶持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等八大行业。
也正是在那几年,杭州越来越成为文化圈青睐之地。英皇影视文化村项目落户余杭,计划每年出品电影30部,电视节目5000小时。余华、麦家、赖声川、朱德庸等纷纷在杭州建起工作室等。
在国务院2010年发布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也已升格成为国家战略。
2011年,杭州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高水平”发展,推进工业“高端化”发展。在当年出台的《杭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杭州将城市目标定位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一基地四中心”,这个城市定位后来被列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而经过十年,杭州的经济结构也呈现本质的变化。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由2005年的44.2%到2010年的49.2%再到2015年的58.2%,服务业逐步成为杭州经济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优势特色产业增长迅速,全年文创产业增加值2232.14亿元,增长20.4%;旅游产业增加值719.68亿元,增长12.8%;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1262.35亿元,同比增长44.2%。
由此,杭州最终从一个围绕西湖玩花样,围绕旅游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城市,发展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支付宝之城
杭州市临安山区里,一位50多岁的山核桃农户戴云洪,从2008年开始接触电商,在淘宝网上卖山核桃。没几年,他从一个四处奔波求人收购的山核桃种植户,变成了一位在家不断收到订单的淘宝“掌柜”。
现在,他一年总共要卖出去十万斤左右的山核桃。“双十一”和“双十二”的时候,一天就达600多个单子。他所在的白牛村从2007年触网搞电子商务,如今,村里的人均收入已经从刚开始的不到1万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22600元。
电商不仅在改变戴云洪的生活,也在改变整个杭州的发展轨迹。
2015年3月,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式落户杭州。这是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2016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先行试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端,杭州可谓是先行一步。当马云还在湖畔花园蜗居,被有些人认为是骗子的时候,杭州市领导以前瞻性眼光对他“高看一眼”,不仅信任他,而且上门看望并给予扶助。
2008年5月,杭州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综合性电商网站落户杭州,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网络购物,而是深入融合到传统商业、制造业、旅游、外贸等多个领域。
信息经济被杭州定义为“一号工程”。2015年杭州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85亿元,增长25.0%,相比于其他城市,杭州俨然成为了信息经济发展新热土,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一大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企业。
近两年,杭州市陆续出台了多份文件,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与阿里巴巴、中国电信、中国工程院、思科等展开了战略合作。
这也正在带给杭州人实实在在的改变。在杭州,日常生活都可以用手机轻松搞定,除了运用各种App叫车、叫外卖、餐厅排位、医院挂号等,连街边小店都可以用支付宝付款。支付宝“城市服务”通过“互联网+政务”让杭州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实现交通事故处理、图书借阅、公益、停车泊位、加油、出入境办证、车牌摇号等二十多项政务服务办理。
作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2015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22.73亿美元,进口11.9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5%和7.2%。天猫国际、银泰、京东、亚马逊、苏宁云商、网易等大批知名电商纷纷入驻杭州的各大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喜欢投资、消费、海淘的“互联网新贵”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杭州齐头并进,尤其是消费需求,领先于其他城市。2015年杭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97.23亿元,同比增长11.8%,同比增幅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重庆。
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5年杭州完成出口3108.03亿元,增长2.9%,在十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排名第三。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额为156.37亿美元,占全市的31.2%,同比增长2.7%。
投资方面,近年杭州通过大江东、城西科创两大产业集聚区及其他产业平台的建设,使得投资保持一定增速。
2014年以来,杭州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2个、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180.64亿元。2015年杭州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同比增长12.2%,同比增幅在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三。服务业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增幅可喜,服务业投资4593.07亿元,同比增长14.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85.22亿元,增长12.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0.7%。相对于其他城市,投资质量较高。
杭州仿佛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互联网新贵”,做的是技术活,玩的是高科技,还喜欢投资、消费和海淘。
创业“新四军”
钱塘江畔玉皇山南麓,众多本土基金公司汇聚于明山秀水之间,这里是以打造中国版“格林尼治小镇”为目标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前,这里是一个陶瓷品烧制、仓储和交易市场,到处是陈旧的厂房和民居,经过精心改造,如今一幢幢清丽典雅的江南民居散布其间。
不过一年多时间内,已有13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汇聚于此,管理资产总额超700亿元人民币。敦和、赛伯乐、联创、永安期货等名企相继入驻,不断散发出财富集聚的效应。
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说,计划经过3至5年的努力,争取建设成为浙江优秀私募(对冲)基金及相关财富管理机构的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杭州私募(对冲)基金发展样本区域和示范中心。
这只是杭州诸多特色小镇中的一个。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杭州正在大力建设“特色小镇”这一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目前已形成了滨江物联网小镇、滨江创意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上城区基金小镇等一批创新示范小镇。
这些特色小镇,正成为杭州这个双创大孵化器的一部分。作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在杭州如火如荼,创业氛围浓郁、政策支持力度大、创业配套体系完善等优势,使得杭州聚集了以浙商系、高校系、海归系、阿里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旨在促进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和层出不穷的创业企业。
据统计,杭州2015年纳入国家科技孵化器体系的众创空间有14家,创建了省市特色小镇41个,新登记企业62998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485家,成立蒲公英等引导基金10家。
2015年,杭州还拿到了“大红包”,除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还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建设带来的叠加效应对杭州跻身“万亿元俱乐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新鲜,与此前获批的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示范区相比,国务院对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定位更具互联网特色。
国务院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批复指出的六方面有一半与“互联网+”有关。
杭州高新区(滨江)一直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信息经济规模已达158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安防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1%、58.4%、19.1%、23%。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大孵化器”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方益波 蔡丽锋/浙江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