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大数据背后的经济生活新趋势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央视,大数据,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6-03-18 11:43

  GDP增速放缓引发热议,中国经济会持续探底吗,2016年经济形式又将如何

  早餐吃豆浆油条,花了7元;上午去超市购物,总共支出147元;补交电费10.8元;交暖气费300元……75岁的肖云,每天都将这些日常消费的项目和花费,记进账本里。

  “这些账本累计起来,得有60多册了,有厚有薄,有的还直接记到了台历上。”肖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账这件事,从1996年随儿子迁来北京后,她已坚持了20年。

  账本上反映的是肖云一家人的家庭经济生活,而于2006年开始的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则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经济生活。

  “大调查完整跨越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这次更是首次引入大数据公司的数据,能更全面而立体地反映中国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总制片人姜诗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他介绍,大调查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国家统计局基于人口普查的样本筐中抽样,通过中国邮政“调查明信片”的方式,每年由5000名邮递员走进10万户普通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回收。10年来,大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00万份。

  全面小康、中国梦、互联网+生活、旅游、股市、二孩、养老、国民幸福感……这些大调查数据,在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生活的同时,也对2016年的趋势作出了预测。

  上扬的百姓信心

  2015年中国GDP增速放缓引发关注:中国经济会持续探底吗?2016年经济形势又将如何?

  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活动上,“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给出了正面的回答。

  “中共十八大召开时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支水平都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一般而言,每年增速要达到7.2%。而前几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7.2%,那从2016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增速达到6.5%,就能完成目标。”林毅夫说。

  而中国百姓对收入的信心也给出了正面的反馈。2006~2016年,大调查连续10年对百姓收入信心指数和百姓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

  根据2015年的数据,预计2016年收入增加的中国百姓比例高达63.79%。50.8%受访者感觉幸福或者比较幸福,38.2%的受访者感觉一般。与2014年40.6%的幸福比例相比,中国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不少。

  大调查中的10年收入信心指数曲线、大调查10年幸福指数曲线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曲线,在2015年走势高度重合,都呈现出了V型反转。

  “这也说明老百姓对2016年还是充满信心的。”姜诗明说。

  另一个大调查数据显示,提到中国梦,中国百姓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带一路”、亚投行,其次是嫦娥探月、航空母舰和2015大阅兵。

  信心中也包含期待。

  大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全面小康”,中国百姓最期待看到的社会景象,依次是“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54.9%),“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50.5%)和“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47.2%)。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百姓最期待深化改革的领域,分别为医疗健康领域(66.2%)、养老制度(61.4%)和教育体制(40.7%)。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调查民生困难调查中,医疗问题已经连续9年排名前三位。

  “互联网+”的改变

  在这些宏观数据背后,平常百姓更易感受到微观的改变,比如互联网。

  “在2015年,我最大的改变是学会网购了。”2015年3月7日,再次站上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的舞台,“账本婆婆”肖云说。

  在她握着的账本上,记下了2015年3月的第一笔网购开销:小冰箱,花费550元。

  对75岁的肖云来说,网购有时会引发一些“小事故”。

  “我第一次上网买些小的零食,70多元一箱,我没注意,就连续点了两下,快递员摞在一起送过来,都看不见快递员的脸了!后来才发现是下单了3箱。”肖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对大部分中国百姓而言,“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并不仅限于网购。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百姓感受最明显的,是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51.6%)。

  腾讯数据研究院对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发现,早上7:45之后的上班路上,和晚上8:00以后的下班时间,是大家阅读文章的主要时段。每天,微信和朋友圈的文章阅读量,累计超过30亿次。

  数据显示:60后用户更关注“精神励志”;80后更关注“国家大事”;90后则更关心“娱乐新闻”。

  一点资讯的大数据分析则显示:北京人最爱看时政资讯;上海人最爱看股票信息;广东人最爱看养生资讯;辽宁人最爱看娱乐信息;山东人最爱看育儿资讯。

  排名第二的消费支付(49%),也在日益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阿里研究院的大数据显示,青少年和女性最爱用手机支付。青少年用手机支付的比例达到90%,女性达75%。从地区来看,西藏无线交易占比为77%,位居省市排名榜首。

  互联网也给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交通出行方式(36.1%)的变化排名第三。

  滴滴打车的数据显示,2015年订单累计超过14.3亿次,相当于所有中国人平均用平台订车一次。

  “‘互联网+’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减少了中间环节,让生活服务变得更为便宜;二是提供了点对点服务,让老百姓更为便捷。‘互联网+’还大有可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钱花在了旅游上

  支付方式、出行方式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消费的活跃。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

  可以说,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么多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呢?

  “我们连续8年观察百姓消费意愿,家电、电脑和汽车,是百姓家庭传统消费的主力,近年却基本处于下行趋势。全新的消费动力,来自旅游、保健养生等项目。”姜诗明告诉本刊记者。

  大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有41.2%的受访者有旅游打算,是2015年的1.5倍,旅游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百姓消费的第一选择。

  知名旅游专家刘照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旅游成为热点,也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旅游是典型的体验消费。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们也已经自主地进行消费升级了,从基本的物质消费,转向体验消费、休闲消费等新的消费。”

  携程数据显示:从旅游人次来看,2016年春节期间,选择出境游的总人数超过600万,同比增长超过10%;2016年春节期间,53%的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旅游,47%选择国内游。

  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购物人均花费11205元,同比增长21%。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游客的境外消费已位居全球第一。

  “出境游未来依然会很火热,随着千人政策的放开,出境更为容易,并且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汇率有了更大优势,再加上产品丰富,人们会更多地走出国门旅游。”刘照慧说。

  另一值得关注的消费领域,是保健养生。大调查数据显示,保健养生,从2014年的第八位,迅速上升到了2015年的第三位。一个例子是,在美团大众点评收录的商户中,与保健养生相关的就超过了50万家,2015年较2014年商户新增率高达57.9%。

  其中,江苏、广东和浙江商户数量位居全国前三位。美团大众点评的数据还显示,各地人的保健养生偏好不尽相同,北京人最重视中医养生、云南人爱泡温泉、辽宁人爱洗浴、浙江人爱足疗按摩,而广东人则最爱运动健身。

  “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更多地向精神、文化、休闲层面倾斜,因此,我认为在2016年,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会因消费者的青睐而发展迅速。”姚景源告诉本刊记者。

  股市不是唯一的投资项

  2015年,股市几乎成为人们谈论的最热话题。

  大调查针对十万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49.35%的受访者表示2015年投资了股市,这是最受中国百姓追捧的投资选项;50.2%的18~25岁的受访年轻人,47.1%的60岁以上受访老人,都在2015年投资了股市。

  那么,投资收益高吗?

  根据大调查结果,2015年炒股的受访者,有55%表示亏损,28%不赔不赚,表示赢利的只有17%。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炒股亏损过半,表示赢利超过50%的只有5%。

  2016年,中国人的投资意愿有了新变化。

  大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百姓投资的首选是保险(36.7%),其次是股票(33%)和银行理财产品(32.69%)。

  这一度让参与点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的两位专家,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和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针锋相对起来。

  马光远表示自己不太会选择投资股票,而会着重考虑风险,作出与大部分人一致的选择,投资保险。李大霄则指出,投资股市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在火热的时候跟风,也不要因别人唱衰而全面退出。

  从大调查10年的数据出发,选择投资在保险上的人越来越多。

  “保险已经连续5年持续增长,从第7名上升至第1名,这或许也能反映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意愿。”姜诗明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振华/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