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你是找组织,还是找事儿做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兼职,职业,Uber,Airbnb
  • 发布时间:2016-04-21 11:30

  兼职,曾经是一件不那么能拿得上台面去讲的事。过去,只有正式工作的薪水不够补贴家用,人们才会无奈选择赚些“外快”,所以,兼职又总与“不务正业”、“地下工作”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但是现在,不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全职,都在猝不及防间互相渗透:上下班路上成为租车师傅,下班回家变身民宿老板或网络主播,周末又在健身房教练、烹饪教室老师等角色之间游走穿梭;有些人甚至成了“全职的兼职工”,不仅身兼数家企业的咨询顾问,还是网络万人直播课的名牌讲师,甚至你在微信上向他问些业务上的专业问题时,不事先发给他足够金额的“预约红包”,他的手指头还未必肯点击你的头像呢!

  没错,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从组织机构视角看,人才可以共享了;从个体层面上说,兼职者,你是想找组织,还是找事儿做?一切都变得太快,这让那些使惯了老套路的组织绞尽了脑汁:左手是死气沉沉的规章制度,右手是权威如山的劳动法规,怎么做到预防风险和激活赋能“两个文明一起抓”,只用惩罚的手段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穿梭于数个职场的人才发声了:“我若盛开,清风自来。你不善加利用我的聪明才智,又奈何我何去何从。”

  兼职浪潮席卷而来,有一个概念需要个体和组织共同去认知,那就是平台化和资源性的交互体验,才可称为共享。面对人向往自由的本性,科学解码的组织,或许会蜕变成你的合作伙伴。

  而在这场浪潮中,有“朝五晚九”的你吗?

  “兼职”为什么嗨起来,请听“我”说

  如果你正在被家里逼婚,那么现在终于有一个理由可以将父母始终坚守的择偶原则——“稳定的工作”这一项彻底击垮。是的,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人都在变化中寻找机遇。越来越少的人像父辈一样,一生只做一份工作。同时,人们对职业生涯的期许多种多样,并且在一生不同阶段中会不断变化:兼顾家庭、实现理想、挣更多钱或者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一份全职工作难以满足不断变化和全面成长的需求。当工作成为一种分配时间、置换资源的方式,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爱好,通过另一份工作交朋友,再用第三份工作来挣钱。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

  跳出组织,从“单位人”蜕变成“自雇者”

  观点来源:万宁自雇者,企业咨询顾问

  过去,我们需要组织,是因为需要一种归属感。

  在“单位人”社会中,人受雇于一个组织,过去我们称组织为“单位”。组织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受雇于其中的单位人可以根据这种结构的划分开展有效分工,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样的组织有四个特征,那就是层级分明、层层服从、约束行为、遵循标准。在高效管理的条件下,组织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进而获得财富的积累,最终实现滚雪球似的扎实发展。在这个组织发展壮大的同时,在这个社会上创造较大价值的,是那些能够展开高效管理的经理人和始终能够各司其职的产业工人。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所追求的不再是归属感,而是自主和弹性。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思想的快速迭代,令择业者和创业者、工作者和所谓企业家之间的界限变得相对模糊。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多样,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渐渐被打破,工业时代留下来的足迹也会逐渐淡化。的确,“因岗设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已经是旧时代组织建设遵循的原理,它并不能匡算个体的能力和活力。现在,一个高效的组织要回归人性的根本,需要激发个体的自我活力,使其各展其能、各用其功、各得其所。在这个场景中,人不是靠传统的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去“调教”的。组织应该是自然、流动、柔软、包容的,让每个个体都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效能。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说: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就是发明了公司这个组织形态。人类从无序变得有序是因为组织的产生。公司可以把一群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工作的分配、工作关系的协调,使人类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未来人类工作的主要形态可能不会再以组织的形态出现,或者说,不会以那么严格的形态出现。这是因为,技术可能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弹性,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工作,而不是根据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在未来,组织越来越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需要组织,人才将会突破组织的界限。

  工作“Uber化”,创造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观点来源:《纽约时报》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组织的传统形态可能会被完全颠覆,人们也许会摆脱一成不变的工作场所、上下班打卡等僵硬的束缚,但是这种变化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了。你也许没有在近期成为Uber司机的想法,但是你所做的职业可能很快就会被“Uber化”。《纽约时报》说,未来我们很可能会像Uber司机一样接单工作。这不是只关乎出租车司机这一种工作,而是——“就像Uber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一样,新兴科技拥有这样一个潜能——它可以把大量的传统工作分割成互相独立的任务,并在需要时将之分配出去。相应的报酬将由供需关系动态决定,而且每一位工作者的表现将被不断地追踪、评估并时不时受到顾客满意度的严厉监督。”在未来,越来越多白领的工作也会被“Uber化”,新兴科技拥有这样的潜能。同时,报酬也将由供需关系而不是由组织来进行分配,每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将会不断被追踪、评估。以往,人的工作绩效是由组织来评估的,比如,出租车司机是由他所服务的出租车公司来评定。因此你会发现,平常我们在街头招到的不同的出租车,由于其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司机本身素质存在差距,导致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相差很大。但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等打车软件的服务质量则由客户来评估,顾客的评估决定了司机下一阶段的收入。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司机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为乘客提供矿泉水、面纸,会为乘客开关车门、拎行李,而大多数传统的出租车司机是不会主动这样做的。当传统出租车的司机变成滴滴、快的司机时,你会发现他的工作质量会显著改善,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就是评估的主体从组织变成了客户。

  其实许多行业都可以“Uber化”,比如快递业、法律服务业、咨询业等。咨询顾问的绩效考评可以更直接地与所服务的客户评价挂钩,而且更能依据客户的需求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提高响应速度。同时,每个个体都可以即时算出每一单自己可以获取的薪酬回报。从蒸汽机到电力,历次工业革命都是把生产力从有限的人力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Uber化”,则是要把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享有更多创造、思考和享受生活的权利。“Uber化”的商业,可能会连带改变很多观念,比如它让你的收入更不可预测,也可能会让长期雇用更没有保障,而且它也许让人们忘记建立一个毕生的事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但它创造的成果更大:它将创造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引领潮流,“兼职”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观点来源:赵世勇 “斗米兼职”董事长兼CEO

  凯文·凯利被称为互联网预言之父。他的新书《必然》提到了人类未来科技的必然趋势,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共享”。他认为,未来30年能够创造最大财富的应该是共享。共享包括人的共享和物的共享,而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也对未来人类的从业方式有过预测,他认为未来的劳动力将会转向兼职。这份思考源自于这位传奇人物最近几年专注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去做人工智能时会做相应的思考: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人类就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未来人们有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自己从事的工作,而不是像现在每天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2015年年底发布了新一期的互联网报告,指出在美国有38%的人从事自由职业,其中有20%是“夜猫子”。她把兼职人群分为四类:独立合同工、夜间兼职者、多样化员工和临时员工。不仅如此,年轻人现在求职,越来越倾向于自由的偏兼职类的工作,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再看看所谓的共享经济和兼职对哪些行业产生了影响。比如完全依靠共享的Airbnb,还有同样非常出名的Uber,Uber自称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并未真正拥有一个车队。同样,在国内还有一些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基于共享模式的公司,包括代驾类或快递类的公司,他们的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这样的公司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即提供劳动力、提供服务的人员并不是这家公司直接雇佣的全职员工,而是利用社会上那些拥有空余时间并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去完成全职员工的工作内容。这些公司所做的事,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化的技术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再通过这个平台连接某项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

  现在中国年轻人普遍呈现出相似的就业心理预期或者趋势,有接近50%的“90后”,即所谓的“千禧一代”,期望未来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就职时间在一年以内,也就是他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先找份儿工作落个脚”,然后随时会跳槽或者发生其他变化。这种就业趋势,将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企业的用人方式。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比如产品研发部门,一般会倾向于招聘比较稳定的全职员工,相对这些核心部门,其他诸如市场推广、分销物流、生产运营等部门,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雇用兼职人员去替代全职员工。比如百度外卖,其现有的市场推广其实全部在使用兼职人员。而支付宝、腾讯这些互联网的巨头企业,未来也会越来越多地把相应职位拿出来放给兼职人员去做。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兼职,也并非所有行业和岗位都适合使用兼职员工,如公务员、某些保密岗位等等。正因如此,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先认清现状和仔细甄别,以避免风险。

  自由工作者正在重塑全球的工作市场,组织正在更新传统结构,夹在两者中间的工作形态——“兼职”的市场潜力更不可小觑。经过测算,我国存在着大概每年五千亿元的兼职市场份额。在真正能够有兼职能力和意愿的潜在人群中,仅学生这一群体就有五千万,潜在的用工企业商户就有四千万以上。从这些数字里也可以看出,兼职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共享时代,兼职引爆用工新平台

  观点来源:王吉伟 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

  在普及应用上,共享经济只用了短短几年迅速燃遍全球。目前处于风口的共享经济更多偏重物的共享,如汽车、住房等物的共享让众多闲置资源得以合理利用。随着商业理念的发展,人的共享正成为企业用工的潮流。物流、团购、外卖等行业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兼职人员,并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按这个趋势,将有更多行业引入人才共享用人模式,这一强力需求直接催生了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新兼职用工平台。

  “双创”倡导“万众创新”,提到创新,大家都会想到各种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创新,譬如VR或者各种智能硬件。但事实上,那些真正有爆发力的具备颠覆力量的,往往是基于商业模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的创新。基于社会生产力的迭代及创新,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共享经济自出现开始就受到各行业的欢迎,正是因为它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产力组织形式,使得借用该模式的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结合社会组织形式的双创创新,它更多的是思考了通过商业来改变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如果产品是科技技术的展现,共享经济就是技术的具体应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商业模式能够对社会组织形式有如此深的影响。理论上,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借用共享经济来改变其固有的组织形式。一旦共享经济深入到社会的各行业,便将彻底颠覆这些行业。所以,每个行业都可以因共享经济而衍生出独角兽级别的公司。

  进一步讲,尽管技术与产品的创新是潮流,但其背后是更多劳动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也就意味着人在其中是重要的因素,人才是核心。一方面,人们都想要一份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挣更多的钱来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公司或者机构的人力资源组织形式也正在发生变革,兼职人员越来越被他们接受和认可。为大家所熟悉的美团网的地推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京东到家也开始尝试使用兼职人员。这种人力资源的共享正在渐渐成为主流。

  当更多公司开始重视人才的共享,全职的工作关系肯定要发生变革,兼职或许成为下一个雇佣关系迭代的一种形态。兼职的共享经济模式可以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价值化与货币化,对企业而言,全职员工与兼职员工的重新组织,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很显然,这种人才的共享会比物的共享产生更大价值。企业与兼职者之间构成的这种新的工作契约关系,将会使双方的价值被有效最大化。对企业而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那些为了增加收入、不浪费空闲时间的兼职人员的最佳应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兼职能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更灵活的就业机会。长远来看,人才的共享将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比物的共享更有前途。

  作为共享经济,物的共享催生了Uber、滴滴用车、Airbnb等汽车、房产领域的共享平台,人的共享则催生了人才共享。人才共享不难理解,也就是兼职。就如我们所熟悉的自媒体,其实也是一种典型的人才共享,每个自媒体可以同时服务多家企业。但是,与传统兼职完全不同,当前我们所说的兼职平台,是能够更专业更充分地发挥人才剩余价值,同时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新兼职用工平台。

  总体而言,是社会与企业需求催生了共享经济兼职平台。从近两年的互联网商业进程来看,共享经济进入哪个行业,就会颠覆该行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劳动力重组以及商业模式重塑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物的共享让各行业的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应用,人的共享则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更大的效能,为企业及社会贡献最大价值的同时能有更多收获。而对于应用这个模式的商家而言,也将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独角兽公司。如斗米兼职这样具备社会价值的新型兼职平台,才会成为投资机构眼中潜力巨大的公司。但这种聚焦于兼职全类目的平台天生具有垄断性优势,一旦成为巨无霸,其他小平台将难以与其竞争。但如果中小平台把兼职平台模式转向,下沉渗透到具体的行业,或许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总之,随着商业越发关注社会价值,基于人力资源的共享经济将引爆下一轮商业热潮,也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回归本心,成为“Slash青年”

  观点来源:Susan Kuang 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积极心理学探索和实践者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multiple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事实上,Slash不只是在国外流行,国内一线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Slash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他们当中有的是完完全全的自由职业者,依靠不同的技能来获得收入,有的则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利用才艺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获得额外收入。

  相信Slash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流行,并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所热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更是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社会趋势:

  首先,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逐渐成为最大的产业,未来必将有大量人才涌入。服务业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生产和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

  硅谷目前最火的明星公司Airbnb和Uber,就让全球成百上千万的人拥有了第二份收入。在国内,除了类似平台之外,还兴起了很多例如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美容美甲按摩、旅游服务、技能知识分享、时尚买手代购等平台,这使得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职业外的额外收入。

  其次,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知识和创造力的时代。人才,超越了土地和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硅谷的崛起使得过去那些老牌的全球五百强企业黯然失色,世界的聚光灯迅速转移到了那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科技公司,谷歌与苹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于是那些曾经在学校里最不受欢迎的“怪咖”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各大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当所有可连接的“点”都以某种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之后,“拼内容”的时代就来临了。技术只能服务底层建设、提高交易效率,它本身并不是最终交易的一部分,最终的价值创造靠的则是那群能产出高品质内容和创造出有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

  再次,未来的经济组织方式也将发生变革,那种把人集中固定在同一时间和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资本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懒惰的,因此雇员们需要被严格管理,于是他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做着无聊的重复劳动。这套管理和企业组织方式在知识和创造力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释放最大的创造力。

  事实上,组织创新早已经在硅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那里,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自由来选择与谁工作,参与什么项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时工作。随着优秀人才的需求以及他们本身可选择机会的增多,传统的雇佣制甚至会慢慢转变成合作式,正如这句话所预测的那样:“你再也雇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雇佣与合作最大的区别是利润分配。资本处于强势期时,企业创造价值而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必然归资本方。然而,当人才成为关键资源后,它的稀缺性会推动其价格的上涨,利润也将逐渐从资本方转移到人才方,直至达到合理分配,即合作状态下的利润分配。因此,在未来,一个人越优秀(优秀的定义为“拥有很难被替代的知识或技能”),受到的限制就越低,因为他将有足够的权利来选择与谁合作,利润如何分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等。

  可以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这将给知识型人才带来巨大机会。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自我投资”,因为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者技能,才可能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Slash中的一员,过上一种更接近人类原本生活状态的、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高质量生活。

  文/王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