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刷“圈”的瘾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朋友圈,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5-21 15:26

  你经常会在工作的时候忍不住去刷微信朋友圈吗?据笔者对100名80后的随机调查,90%以上的员工都会在工作的时候忍不住刷微信朋友圈。其实,在空闲的时候偶尔玩一下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并不是一件错事。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时刻都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状态,做到一点都不分心。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员工无法控制住刷朋友圈的那个“度”,总是在工作的时候过于频繁地刷朋友圈。结果,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结局:人们原本是想通过刷朋友圈的方式去打发那些碎片时间,结果由于控制不住其行为频率,最终把完整的工作时间都给碎片化了。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刷微信 求奖励

  “刷圈”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原因。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大脑里面,存在着一个奖励系统。这个奖励系统总是在四处寻求潜在奖励来犒劳自己。这里的潜在奖励也许是某宝上的一件打折商品,也许是一块诱人的提拉米苏,也许是异性向你投来的一个迷人的微笑。当然,也可能是一条来自微信朋友圈的状态更新。

  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奖励,人们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就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奇物质。这种神奇物质的作用就在于会让人感到兴奋,而且还会劫持一个人的注意力,促使人们马上采取行动去得到那个奖励。

  之所以有很多人会在工作的时间忍不住去刷微信朋友圈,实际上就是在寻求某种奖励。而且与获取其他类型的奖励相比,通过刷手机朋友圈的方式来得到奖励显得更为便捷。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拿起手机,点开微信,然后就可以马上开启探寻奖励之旅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微信里面存在着哪些奖励:

  第一,社交类奖励。这些暗藏的奖励可能是有人会为你所发的图片或状态点赞,或是抢到了一个一元钱的“巨额”红包,或是在新建的朋友群当中热火朝天地聊天。总之,此类奖励会让你获得一种成就感、归属感以及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感。

  在某种程度上,微信朋友圈更像一个小社会,它能够满足人们的诸多社会型需求。实际上,人际交往类奖励是人们在玩微信时最渴求的一类潜在奖励,这也是由微信本身的社交媒体属性所决定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难忍住去刷朋友圈的时候就是在刚刚发布一条最新状态的时候,这时自己总会忍不住频繁的去刷微信朋友圈,急切地看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点赞、评论。一旦看到有很多人点赞留言,就会感觉很有成就感,感到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第二,娱乐类奖励。这些暗藏的奖励也可能是通过刷微信朋友圈,发现一些有趣的图片、段子或视频。也许是一张“萌萌哒”的宠物图片,也许是一个无底线的重口味段子、也许是一段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视频,总之一旦碰到此类吸引人的信息,都可以让人们快速地感到愉悦、开心。这些暗藏的奖励可以总结为娱乐类奖励。当员工在工作感到疲惫或是感觉压抑的时候,往往更加想要通过刷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得到一些娱乐类的奖励,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第三,知识类奖励。这些暗藏的奖励还可能是通过玩微信所获取的一些新知识、了解到的一些劲爆的信息甚至是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心灵鸡汤。例如,《如何从月薪三千变成月薪三万》、《上海哪里吃饭,可以打一折?》、《没有得到想要的,即将得到更好的》等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奖励概括为知识类奖励。知识类奖励能够促进一个人成长,多学习一些知识对工作学习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筛选一些有效的知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另外,我们也很难通过刷微信朋友圈这种碎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

  与微信和平共处

  通过对“人们为何会在工作时忍不住去刷朋友圈”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微信里存在着潜在的奖励,员工就很容易在工作时忍不住去刷微信。“职场低头族”已成为一个群体的代名词,他们整日拿着手机,没有办法专心工作,还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因此,笔者想要推荐三个靠谱的方法,来帮助职场上的那些重度手机微信依赖患者走上康复之路:

  第一,以事后悔悟之心,破临时之痴迷。根据大脑奖励系统的运转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大脑只要发现有潜在的奖励机会就会分泌多巴胺,刺激人们马上采取行动以获得奖励。但是请注意:潜在的奖励机会并不等于最终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奖励。你很可能会在刷了一两个小时的微信朋友圈之后,却忽然发现没有得到任何奖励——既没有人给自己新发的状态点赞,也没看到搞笑的段子,更没读到什么干货的文章,只是得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碎片化信息,最后反而是越刷朋友圈就越感到空虚和焦虑。如果我们能够牢记每次长时间刷微信之后的那种空虚感和悔恨感,那么在下一次忍不住刷屏的时候,我们就会多出几分自控力。正如古语所说:“以事后悔悟之心,破临时之痴迷。”佛教当中曾经运用“静观腐尸”的做法来帮助人们破除淫邪的念头,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你甚至可以尝试把每次刷完微信之后的那股空虚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用手机录下来警示自己。例如,你可以这样在手机中录音:“搞什么东西?今天在上班的时候又瞎玩了好几个小时的微信,白花花的时间都被这样浪费了,好有罪恶感,真想砍断我这双罪恶的双手……”当下次再控制不住刷屏的时候,你就可以先拿出手机,播放一遍上述录音来提醒一下自己。

  第二,把刷微信朋友圈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大脑中奖励系统的存在意味着人们总是渴望着得到奖励,这是科学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性不可灭,科学规律不可破。但是我们却可以顺势而为,把“玩微信”当作是一种奖励,来激励我们完成那些不太喜欢去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多巴胺化”。

  把不喜欢做的事情给“多巴胺化”,就是指为那些我们不太情愿去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赋予一定奖励,从而原本没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奖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有点像给一粒苦涩的药丸包上一层甜甜的糖衣,从而让良药变得不再苦口。

  由于玩微信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奖励,因此玩微信就可以成为一种“多巴胺化”的有效工具。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如果能够坚持高效工作一小时,那就准许自己玩10分钟的手机;如果今天能够克服拖延,顺利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那么就可以允许自己在完成任务之后多玩儿一会儿微信;或者是,如果搞定了那个难缠的客户,那么就奖励自己多发几条状态。这时候,玩微信、刷朋友圈就变了一个有效的激励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攻坚克难,去完成很多看起来没有什么趣味、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只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很多事情往往看起来很难坚持,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容易很多。和微信和平共处的第三个办法就是只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例如,规定只在吃完饭后的那一小会儿时间内刷朋友圈,或者是只在工作得特别疲惫的时候去刷朋友圈。

  平日里我们下意识地拿出手机刷屏,就会导致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因此丧失掉了太多整块儿的时间,于是我们就开始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那些看似艰巨的任务,导致拖延的产生,最终慢慢对自控力丧失了信心。这种做法已成为时间的隐形杀手。

  此外,随时随地去刷朋友圈会让我们的注意力不停地被分散。当我们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时候,一旦注意力被分散,再回到原来的任务上的时候,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重新找回原来的思路,这都意味着时间成本的浪费。

  因此,“低头族”要试着给自己立个规矩,在工作的时候坚决不玩手机,只限制自己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笔者亲身做过一项实验,在上午8-9点这段宝贵的时间段内,我只规定自己在吃完早饭后玩五分钟的手机。一是因为刚刚吃完早饭就投入工作,很容易导致精神过于紧张,不利于胃部消化。二是因为早饭前,我往往已经完成了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这时大脑也需要放松休息一下。

  在特定的时间内玩微信,还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刷朋友圈。这时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例如搞定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给那个重要的客户打电话等等。而玩微信这种看起来不需要太多意志力的事情,应该放在一天当中相对的“垃圾时间”内去做,并且限定好时间,例如吃完饭后犯困的时候,长时间的工作之后感觉到很疲惫的时候,而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等等。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我们便可以战胜微信朋友圈的诱惑,不必沦为多巴胺的奴隶,最终提升时间利用的效率,促进工作业绩的不断提升。

  文/宋晓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