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市中的“信誉”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黑市交易会,灰色利益
  • 发布时间:2016-07-05 10:08

  采访浙江诸暨特大野生动物贩卖案件之前,我想象中的黑市交易会充满着尔虞我诈和暴力。直到看到主犯陈某的一份密密麻麻的账单才发现,动辄上万元的“货款”只需要单方账簿上的一个记号,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是没有依据的赊销,凭借的仅仅是双方一种长期以来的交易习惯和信任。

  在陈某最后一次送老虎肉被抓的时候,他已经顺路给一个被称为周老板的客户送过去一只“冻球”(黑市中的行话,实指剥皮去内脏后的冰冻穿山甲)。这次送货过去,周老板人并不在,不过双方在电话里已经说好了送货的数量。所以到了周老板的农庄以后,陈某直接把“冻球”放到了厨房的柜子下面,看到农庄里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打麻将,就过去跟他们打了招呼,提示周老板让他送的东西放的位置。只听那几个人说知道了,放在那里就行,陈某就放心离开了。

  至于货款的问题,陈某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周老板,冻球6*380”意思是“冰冻穿山甲6斤,每斤价格380元”。其实,每次陈某来送货,都是匆匆而来,快速离去。积累下来几万元的货款周老板也会很自觉地在某次交货时直接给他。不过这个老客户到底真名叫什么,其实陈某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供货几年了一直是这么称呼的。

  类似周老板这样的客户,在陈某的账簿中还有很多。即使连陈某的上线供货渠道也是如此,双方只要定期拿出一个账单,然后就直接支付货款。“很多时候事情变得非常简单。”其中一个给陈某提供熊掌、穿山甲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林某要买辆宝马车的时候,给陈某打电话要一些货款,陈某原本打算给他十几万元货款中的十万元。当林某表示不够的时候,陈某直接打给他二十万元。“打了几年的交道,大家这点信誉还是有的。”陈某说。

  然而,这种建立在灰色利益上的信赖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办案检察官指出,陈某等人不按照通常的买卖方式交易的在于交易本身见不得阳光,也就衍生出了变质的“信誉”问题。案发后,这种脆弱的“信誉”联盟显得不堪一击。

  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几乎没有犯罪嫌疑人再“重视”他们彼此之间的“信誉”,每个人都在一次次地推脱自己的罪责。原本津津乐道的“信誉”变成了口供中不断模糊交易的次数和数量,而与此同时,一些人为了获得立功的机会开始交代别人的非法交易。所谓利益上的“信誉”也就土崩瓦解。

  文|沈寅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