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 寻求智能制造跨越发展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制造,制造业,工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14 14:27
在当前企业中,能够达到智能制造水平的并不多,包括西门子在内,它实现智能制造也需要大约15到20年。在我们国家,如果企业说自身实现了智能制造,还为时过早。我国企业更多的是做到了感知和两化融合,这样的制造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走进“智能制造”
一是智能制造特征。现在,大家在“智能制造”最主要的特征方面,还是有一定共识的,主要具备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感知,要能够获取信息。如果智能制造没有信息,智能便无从谈起。制造过程中有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制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生产流程信息和质量信息,这些信息在“智能制造”领域非常重要;(二)是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智能制造一定是利用了大数据、通信、软件等新的技术和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的;(三)是要将数据利用知识进行分析和优化,要能够实现与环境的相适应。这三个条件加在一起可以称为“智能制造”。
二是智能制造范围。全世界都在研究智能制造范围,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我们用一个立方体来表示智能制造的范围:x轴表示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检验、物流的全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作用,它覆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y轴表示系统层次,包含设备层、生产层、管理层、车间层、企业管理层、协同网络层、制造层,在每一个层次里面,智能制造也有它的作用;z轴表示智能功能,包括互联互通、信息集成等等。这三个维度覆盖了整个智能制造可以适用的范围。
三是智能制造内容。智能制造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智能的产品、智能的制造过程和智能的经营服务方式,三方面内容共同组成了智能制造内容。
智能产品是制造业的标志,也就是说如果说一个产业很强,这个产业必然有非常好的产品。那么,智能产品有哪些特点呢?(一)是要有感知作用,即设备本身要有很多自己的特性,质量要好。比如说机床,以前的手摇机床是没有传感器的,后来出现了数控机床,要对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就需要传感器。再后来,温度对计算有影响,我们又要测量温度。(二)是要有获取信息后的自我调节功能,能够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例如,我测量到温度,我知道温度对测量加工产生影响,就需要温度补偿以保证设备回到初始的测量精度上。另外,还要进行自诊断,能够自动识别什么地方有故障了、电梯电流太大了、电梯发热了等问题。(三)是要有通信功能,要能和其他装备和管理系统进行通讯。装备通信很简单,数控机床配备机械手进行上料,数控机床和机械手之间就需要通信。数控机床放在制造系统里面,也需要具备通信功能。(四)是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分析,提供创造性应用服务。
智能制造过程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字化、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追求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排放。还有一方面是信息化管理,指生产各个环节间要协调,去掉制造过程中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智能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智能制造过程的全部内容。智能制造过程在各个环节里都可以发挥作用,比如在产品设计环节,过去我们的产品设计是画成图然后把样机加工出来,进行试验发现问题,然后修改图纸,设计周期非常长。在智能化的数字设计领域,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制造产品模型,在计算机里进行仿真,仿真测试完全达到要求以后可以快速通过物理试验,大大缩短周期。
另外,精益模式的智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有几个条件,一是产品必须是模块化的,个性化定制并不是每一个产品都从头设计,一定是把产品模块化。经过模块化之后,将符合不同要求的不同模块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个性化的产品。二是一定要有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用户可以根据深入的交互让用户选用模块,快速生成产品的定制方案。三是定制完成后,后续的生产要跟得上。生产计划和制造线能够跟得上订单需求。符合这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个性化定制。二是协同开放云制造,协同开放云制造什么意思呢?我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里可以对不同企业或企业不同部门的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进行集成和对接,此外,还可以和社会上的资源和服务进行对接。目前,协同制造应用最好的领域是航空工业,航空工业本身的特点导致其必须采用协同制造。
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
一是我国智能制造需求旺盛。我们国家从2011年开始推行“智能制造”,当时大家觉得“智能制造”离我们太远了。但是,经过这几点的发展,大家觉得“智能制造”很快就来到了我们跟前。2011年到201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智能制造专项,4年共支持了124个项目,投入经费40亿元。2015年,国家又选出了46个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分布在28个省市、36个行业。而且,我国也实施了智能制造专项,其中标准研制43项、数字化车间51项,国家共投资10个亿。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给企业指出了方向,带动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另外,关键的零部件和智能制造装备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有了样板,并培训了一批人才。而且我们形成了一种机制,就是用户和制造商联合实施智能制造项目,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经过这四年,可以说我们国家智能制造的培训期已经过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发展期。现在,我们国家智能制造需求非常旺盛。
二是我国智能制造供应不足。虽然智能制造需求旺盛,但是我们国家的供应不足。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现在是70%依赖进口,过程装备应用比率不到30%。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装备达到2万亿台发动机,这样的情况导致过程装备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大概只有42%,不到一半,进口率达到58%,高端装备进口的比率会更大。因此,我国的整个市场从需求上分析,市场需求量非常大,2013年是3.5万亿元到5万亿元,预计2020年是8万亿元到10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肯定要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供给侧来看,国内装备不到一半,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因此,我们必须发展我们自己国产的装备制造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制造,应该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核心战略。
做实基础
从国家层面来看,促进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应该同步发展,要防止智能制造出现“空心化”,不能我们的数字化水平很高,但打开一看里面的装备全部都是国外的、机器人全部是西门子的,这样的情况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另外,我们还要做好三大基础,分别是标准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软件,我国在这三方面还需要大大加强。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现在及其缺乏综合的智能制造方面人才,特别是系统集成,今后,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强。
作为企业来说,在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智能制造是要有基础的。现在想要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必须要管好自身基础,做实基础,包括精益生产、质量管理、劳动生产率等。有三句话,我觉的说的很好:“不在落后的工业基础上搞自动化,不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没有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制造”。所以,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自身基础。其次,企业搞智能制造、搞数字化车间要有明确的经济目标,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不是为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一定要关注投资回报周期。最后,智能制造不会一次成功,不要希望投资一次就把智能制造搞起来,一定是分批分阶段,一步步提高的。
(本文系根据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办公室专家董景辰在2016中国(洛阳)智能制造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办公室专家 董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