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设计师品牌一份坚守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时尚,设计师,梧桐秀
  • 发布时间:2016-11-22 13:59

  时尚圈中从来不缺乏后起之秀,每一个新时代的佼佼者,都拥有他们鲜明的个性与光辉。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立志于将自己的思想传达并表现。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而真正追梦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能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应该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2016年独立设计师品牌活跃在各大时装周,TA们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个性化的魅力服装。TA们为我们展现出最IN的服饰,创造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让我们走进独立设计师品牌当中去,了解这些优秀的独立设计师的坚守!

  梧桐秀WTREE SHOW在北服创新园1号秀场启幕,Black Bridge、ANNBOO、JAMY WEE、UNMENTIONED四个独立设计师品牌举行了2016秋冬新品专场首发;包括歌手严艺丹、演员赵阵宇、时尚主播方龄、李晔、时尚创意人江南、资深时尚评论人林剑、资深时尚媒体人钱丹丹以及来自时尚企业、及时尚文创投资领域的数百位嘉宾,和300位购票观众,共同分享了设计师的最新创意,共同感受了从时装到音乐、美食、美妆的全方位时尚体验。作为直面大众消费者的新锐设计师品牌全新推广项目,梧桐秀WTREE SHOW一直备受时尚界、文创界、金融投资界的多重关注——用大众的氛围,为设计师品牌发声;用亲和的姿态,为时尚活动转性。

  梧桐树网是隶属于BIFTPARK旗下的,中国最专业的针对服装时尚设计人才和服装设计师品牌聚集的服饰时尚行业的综合门户网站。此次梧桐秀WTREE SHOW就是梧桐树网线下的一次独立设计师发布。梧桐秀WTREE SHOW在时尚气质营造和时尚生活体验上,表达了其“专业诚恳”的态度,梧桐秀WTREE SHOW发起人冰洁说:“参与活动首发的设计师白莫、刘斌、吴笛、魏腾飞、安博、李凌,均在业内持有一定影响力,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群和产品风格。”梧桐树网作为拥有13000余名注册设计师会员的聚集平台也已在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包括协办机构北服时尚创新园,亦是中国时尚文创产业中的权威发声者;时尚活动策略者概念98、时尚生活方式打造者东田时尚、时尚影像传播者凤凰艺术这些名号响亮的机构,作为梧桐秀WTREE SHOW的合作伙伴,也以自身的专业姿态为活动树立了独特形象。

  新锐设计师品牌 大胆直面消费者

  通过在永乐票务上对大众消费者售票的全新时尚活动参与模式,梧桐秀WTREE SHOW成为独立设计师走进大众消费视野的一把“时尚放大镜”。让设计师新品接受大众消费者的品评,通过即时发布与渠道构建,缩短了独立设计师产品上新、推广、购买、享受的周期,快节奏的良性循环反过来也加速了设计师的研发速度,让具有设计优势的单品快起来,领跑时尚趋势,丝毫不受季节的限制。

  时尚不设限 令大众轻松参与

  梧桐秀WTREE SHOW提倡的“时装秀民主化”理念,以公开售票的形式向普通观众开放,购票看秀既是致敬消费者,也是致敬设计者,让设计有价、让设计有偿,尊敬设计师,开创了一种诚恳的专业的消费态度。每个观众获取入场资格的同时,接收到线上平台分享的实时时尚资讯和观秀指南,每个嘉宾都可以感受到摩登T台设计、超级模特和专业的舞美灯光带来的震撼力。

  《时尚北京》对话梧桐树网wtree.cn创始人张冰洁

  《时尚北京》:当初做梧桐秀的初衷?

  张冰洁:希望让设计师品牌更加落地,在筹划的过程中,也看到许多人在分析国际上这种即看即买的形式,我们也希望能实现设计师品牌的实现快速的落地销售。未来也会加入更多新科技的元素。

  《时尚北京》:即看即买这种销售形式在未来如何发展?

  张冰洁:我们当时推广的点就是即看即买,但是我们的概念稍有不同,并不是售卖秀场展示的服装,而是售卖设计师的成衣,这是考虑到消费者对设计师的了解程度而决定的。未来随着设计师知名度的提升,在售卖产品上也会有所侧重。北服创新园在上海将建立厂房,提供针对独立设计师的加工支持,到那时就会真正做到即看即买。

  《时尚北京》:梧桐秀要做成一个稳定的独立设计师的发布平台,你是怎么计划的?

  张冰洁:大家第一看秀的印象就是个大时装周,但是梧桐秀是对时装周的互补,在平时的时候把时尚领域的区域放大。计划一年做十二场秀,每次都会邀请业界比较被大家看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

  魏腾飞:设计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魏腾飞在毕业后就经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公司——北京杰米魏衣服装有限公司(JAMY WEE),在短短几年内不断受到圈内的诸多关注。品牌JAMY WEE品类分为男装成衣、女装成衣、高级定制(礼服)等,产品分类多,但风格统一,崇尚简洁、中性、性感、修身、对品质要高要求,手工艺感强。魏腾飞说:“希望我的设计既时尚有舒适,同时不会带给穿着者束缚感,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材质一定要有一个高品质的时尚度,这是我想表达的时尚理念。”

  作为年轻的设计师,魏腾飞认为,“如何长久保持设计的心态,就是永远保持自己的兴趣点,不能半途而废。既然设计服装是我的兴趣点,那就好好的把这个兴趣点发扬光大,让品牌做的更好。我特别喜欢身边的女性朋友每次看见我的设计都会说:‘好好看,我要穿!’他们的评价总是让我非常满足和开心。是这些喜欢我设计的人一直在鼓励和支持着我,让我在不断的挑战中和品牌一起成长。刚建立品牌的时候,我也经历里一段浮躁的时期。不知道市场,不知道大众喜欢的设计,只做我自己喜欢的,忽视了大众的审美和消费能力。后来慢慢地熟悉了市场,在设计上也做了一些自己的调整,把自己的兴趣点缩小了一些,但是依然展现我自己的风格。我相信这是所有设计师品牌进入市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时尚北京》对话JAMY WEE品牌创始人魏腾飞。

  《时尚北京》:新一季的设计的灵感来源?

  魏腾飞:这次的设计主题叫时代的变革者,灵感来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所知的蒸汽时代。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一次对女性穿着的大变革,为了方便工作,女性纷纷穿起了裤装和西服,展现干练的一面。同时也吸取了那个时代机器的一些细节加入到设计中,再加上我本身的设计手段相结合。这是我第一次开始出现针织的设计的尝试,虽然我每一季款式都有变化,但是整个设计并不会偏离我的设计风格。

  《时尚北京》:你认为你的设计有什么优势吗?

  魏腾飞:每个设计师都是一个个体,每个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都是一个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无非就是款式上的变化,其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细节上和廓形上做一些变化,除非像三宅一生,喜欢用褶皱,并且把它使用到淋漓尽致。我的品牌传递的更多的是我的风格,设计上的运用是根据我的风格来进行的。

  《时尚北京》:你认为独立设计品牌运营人最需要的才能是什么?

  魏腾飞:抗压能力!以前我刚开始创立品牌,工作室加上我就只有三个人,时间上、精神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哪怕现在工作室的人多了,我依然时刻有一种紧迫感,需要去考虑要怎样去发展我的品牌,才能让品牌继续前进,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的设计,让工作室的员工能拿到工资,工作室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这些其实都是最基本的考虑点,更别提其它的关于设计、生产、售卖环节等等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时尚北京》:对现在中国的服装市场,你是怎样理解的?

  魏腾飞: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大好形式,只能说是逐渐趋于一个平衡的环境。我个人认为,中国之前只有两方面的服装市场,一个是价格比较便宜的低端市场,另一个就是非常高端的市场,中国的中端市场几乎没有。现在出现设计师品牌环节,也有一些品牌主动与设计师合作,提供大众一个稍微有些设计感,但并不夸张,同时具备一定品质,价格区间也很合理的服装选择。这样的发展是适合大众对中端市场需求的体现的,同时也为中国服装市场更为成熟提供给可能。

  《时尚北京》:你觉得现在中国的设计师的现状如何?

  魏腾飞:中国设计师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从四大时装周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师的曝光率并不是很大,国外的时尚界对中国设计师的关注度也并不很高。作为中国设计师如果你要把你的品牌做成国际品牌,你更需要加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是只针对中国的媒体。目前,国际上还是没有把中国设计师作为主流市场的设计师,他们更推崇日本的设计师,我相信只有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或者是下一代中国的设计师更加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国际化。

  《时尚北京》:你觉得什么是中国的设计,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应用?

  魏腾飞:今年GUCCI的虎头帽运用了山西陕西那边的文化元素,既时尚有兼具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中国的很多文化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人去运用,将来我如果要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更会尝试赋予他们时尚的生命力,并不笼统,更加集中,一语道破。关于什么是中国的设计,我想到曾经看到的一次采访,是问山本耀司的,‘你的设计怎样让你体现你的日本文化。’山本耀司回答说:‘我是日本人,我设计的东西就是代表了我的日本文化。’我觉得我也可以,我设计的作品就是为中国人穿着的,实打实的中国人穿着我的设计,实打实的我就是中国人。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做自己就好,做我现在最想做的设计就好!

  安博:设计带来更多的愉悦

  安博,2006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2006年—2009年就职于法国ESMOD高级时装学院(北京),之后担任数个国内服装品牌的主设计师和设计总监。曾获中央电视台首届《创意星空》设计师大赛全国五强设计师、中国职业时装设计师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十佳设计师。于2011年发布自己首个个人系列,同年获得“风尚权力榜”年度青年设计师。2014年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10+3remixshow时装发布。

  Annboo品牌创立之初,就已融入了设计师安博的个人烙印,近乎苛求的细节和只为气场服务的廓型。设计师不光在形体上,更在一些无形的气场上追求极致的美。就像是谈恋爱,如果这件衣服和你合拍,那么,你在第一眼就会爱上她。品牌创立至今,受到张静初、杨幂、王菲、熊黛林、鲁豫等一线明星和主持人的力挺。印花和清爽材质,近乎苛刻的细节,气场上追求极致的美,大胆的穿出王道的经典style。

  《时尚北京》对话Annboo品牌创始人安博。

  《时尚北京》:此次发布作品的灵感来源?

  安博:发布的主题是LET THE KISS FLY,让吻飞起来。这是一个很宽泛的主题,Annboo品牌的定位是时髦和实穿,并不是艺术化或者是特别概念化的设计。所以基本上我的灵感捕捉多是比较生活化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想要展现有点小含蓄、小甜美的正处于开始恋爱阶段的女孩。整个设计还是以廓形感为主,也以飞吻为我们今年的主推图形。特别是此次我们也整体设计了与主题相关的男装设计。今年会比较注重细节上的变化,流苏、机理的堆积和品牌英文的交错刺绣设计,更加强化品牌诉求。我们整体想塑造的形象是轻松自在有活力,又兼具一些慵懒的度假感的女性。

  《时尚北京》:你想通过设计传递给大家什么样的态度?

  安博:自在,说无拘无束有点过分的放了。我希望是一种小轻松、不拘谨,是一种自我的很轻松的认知,而且是快乐的时髦。

  《时尚北京》:你设计的独特之处?

  安博:我每年很喜欢印花的设计,印花的卫衣、印花的面料等等。印花都是我们自己原创开发的,同时今年我们还和一个丝巾的品牌有了跨界合作。

  《时尚北京》:如何保持设计师的灵感常新?

  安博:设计师的灵感捕捉也是一件技术工作,有部分像数学题导公式的方法。但我更喜欢发现瞬间触动我的点,我会马上把它记下来,然后时常地做一个延展,一点一点的扩展开来,慢慢地成熟。我可能当季设计会用,或者等到下季。比如这次的发布灵感是我一年前的一个点,当时觉得飞吻这个概念很好,之后慢慢添加一个女孩的形象,她穿着很窈窕,外面有披上一件OVER SIZE的外套,最后在慢慢思考这个形象出现的场合和环境,这个概念就越来越丰满。

  《时尚北京》:如何让运营者身份和设计师身份达到平衡?

  安博:这其实很痛苦。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做设计的时候会越来越放开,但是真正的产品满足实穿性特性还是需要收一些。你会在不断在挫折和打击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有的时候你觉得设计很好,但是订货表现反应不好。有的时候你觉得几个不起眼的产品其实销售很好,你会慢慢在这里面总结经验,寻找一条平衡的路。这是一个既痛苦又有趣的过程。

  《时尚北京》:你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

  安博:记得小时候,当家人或者自己买一件新衣服,穿上以后会感觉由衷的高兴。上学的时候,你用一只新的笔或本,前面那几页你会写的非常认真。一件设计好的衣服,当你穿上它以后,你会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认为这就是好设计,让被服务者由衷的快乐!

  《时尚北京》:你认为中国文化如何体现在设计上?

  安博:其实我并没有特别考虑过这个,因为我觉得本土文化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接受西方的元素很多。现在可以说是一个调整的过程,现在的中国文化和百年前的中国文化已经不一样了。我认为只要是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就是代表中国的设计,要用一个行走的状态去看这个问题。我们这代稍微年轻的设计师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些被我们提取了,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行一个发酵,再变成新的东西释放出来,这就是新的中国设计的面貌。

  《时尚北京》:你觉得目前中国的服装市场是怎样的?

  安博:中国市场非常有潜力,正处于一个洗牌和升级的阶段。死掉一批低端的不适应环境的,让更多有创意的、有高附加值的、有品牌概念的品牌成长起来,整个产业又会往前迈一步。

  《时尚北京》:未来希望怎样发展你的品牌?

  安博:服装是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你再说产品的创新、设计的创新,其实终究逃不掉售和卖。将来我更希望稳定的和设计师集合店合作。

  李凌:设计和商业的无缝对接

  2002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科,学习计算机信息学。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凌依然停止不了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毅然决然的进入莱佛士国际设计学院学习三年的服装设计,毕业后在2012年7月创立品牌“UNMENTIONED”。谈到这段经历,李凌说:“我非常庆幸没有放弃梦想,也非常感谢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商科学习。对纯艺术生来说,刚开始可能对品牌运营和设计这两点很难平衡,但对我来说,商业和设计的学习背景,让我能更快的发现和调整两方面的平衡。刚创立品牌的时候,我曾在上海作秀。做完秀以后,我马上发现设计师身份是需要转变的,一定要更接地气,更商业化。因为你首先需要在商业上成活下来才会有精力做更好的设计。如果只是为了表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之后我一直跟不同的SHOW ROOM打交道,扩展渠道。在做产品,也更多考虑设计和商业的对接。”

  李凌擅长运用几何线条的分割以及空间感的塑造,同时又注重整体廓形和局部细节的比例,以及大面积色块的冲撞和对比,以达到品牌形象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的艺术感体现。李凌说:“我希望用设计传递给大众一种对美的感知。对服装的审美更像是精神上的产物,满足物质需求后,对美的一种追求。随着现在人们对美的个性化需求增多,才会有我们这样独立设计师和比较个性化产品出现。用四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品牌,女性化、艺术性、优雅的、感性的。我的品牌并不是很潮流,会夹杂着一些艺术感的元素穿插其中,整体展现女性更加优雅的形象,同时又兼具感性。”

  设计师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职业之一,但是每个设计师的寻找灵感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是音乐或者电影,而李凌更倾向于跟不同的人接触。她说:“在现代这个社会,其实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的。哪怕你觉得他并不时髦,但是他对自己的服装是有感知和要求的。设计灵感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跟外界接触,当你走到人群当中,灵感就会自然而然的展现。”

  《时尚北京》对话UNMENTIONED品牌创始人李凌。

  《时尚北京》:这一季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李凌:这一季的灵感来源是麦当娜的一首歌,这首歌很有故事性,讲述了一个女孩经过一个过程以后寻找到真爱。我想塑造本身非常感性,对爱情也有一些天真的憧憬,同时她还会有一些小个性有一些叛逆的情绪在里面的这样的一类女孩。设计中会用到小荷叶、流苏的元素来打造这样一种女孩的形象。

  《时尚北京》:你是如何看待现在中国的服装市场的?

  李凌:对独立设计师品牌来说非常困难。虽然现在这个市场还不是一个特别成熟的市场,但是已经比以前进步很多。最早的时候,由于产品的量小,面料和加工都很困难,成本也高。现在我们也在一直想办法降低成本,一是寻找更多合适的销售渠道,把产品的数量提高。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型精品加工厂可以接单。

  《时尚北京》:中国文化是如何体现在设计上的?

  李凌:UNMENTIONED品牌从第一季开始并没有用到太多的中国元素。2016年春夏,曾经和一家传统印染面料的公司有合作,设计了一些专门有中式结构的衣服。这是主题对主题,针对性比较强的设计。但是我认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强调,因为你本身就是中国人,文化或多或少都会有体现,只是每个人体现的点不一样。

  《时尚北京》: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空间如何?

  李凌:机会是有的,但是很残酷。首先没有资金的支持,资源上的支持也跟不上,唯一的优势就是你的产品能打动一部分群体,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消费者。但是从你整个产业结构上,你是没有优势的。更多的是坚持,只有坚持下来,才有成功的可能。

  《时尚北京》:中国设计师与其它国家设计师的差距?

  李凌:我之前认识一个意大利服装协会的人,她说:“中国设计师如果要去意大利发展,首先他的作品要经受住与本土品牌的比较,在工艺和底蕴上你完全没有优势。虽然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可能概念性很好,但是可实现性和完整度还是需要完善。”中国设计师还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对主流流行的元素还是会有一定借鉴。但是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是需要自有风格的,需要沉淀下来把你的点发挥到极致。

  《时尚北京》:南北方设计师的差异是什么?

  李凌:北京和上海还是不一样,两边设计师互动比较少。北京更倾向于展现一种概念性,包括一些观念上的表达,其次媒体和明星资源相对多,上海更偏向商业。我接触的北京设计师可能一季就十几个LOOK,上海设计师有许多有店,他们最后一定会把设计产品实现在流通环节中。我觉得北京的设计师可能更把重点放在作秀上,上海设计师这种会比较少,销售还是重点。

  《时尚北京》:未来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设计师?

  李凌:我更倾向于做一个真正把商业和设计平衡的很好的,并且服务于大众的独立设计师。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他更容易去设计一款很美的产品。而客户更喜欢穿上这款产品的我很美,其实这是两个视角。所以作为设计师更应该转变你的身份,从客户的角度上体现你的风格。如果你的设计有非常强的个性,其实服务还是比较小的群体。我更倾向于服务于相对大的一个群体。因为中国经济也在发展,大家的审美在整体的提升中。我并不喜欢很潮流、很炫的设计,我希望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有自己风格的一个品牌,然后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Black Bridge:如果上升到爱的话必先穿越黑暗

  品牌Black Bridge由设计师白莫、吴笛、刘斌于2012年创立。他们分别毕业于中央圣马丁、中央美院壁画系以及中央美院平面设计系。

  Black Bridge强调复兴哥特风格和复兴中世纪行会精神,坚持“诚实”的设计,去除流行的以及工业化风格,在设计理念上追求古典,反对机械化的倾向。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自然和哥特时期的精神、黑暗、神秘、以及隐匿的情感。“the need to a scend to love but through darkness”,意思是说“如果上升到爱得话必先穿越黑暗”,相信这也是他们的座右铭。

  《时尚北京》对话Black Bridge品牌创始人白莫、吴笛、刘斌。

  《时尚北京》:白莫在圣马丁学院学习过,在英国的学习给你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改变?

  白莫:我觉得最不一样的是培养你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设计的产品、艺术品最根源到最后这个过程是有一个理性思维方式的,老师教你一步一步很理性地做完,一开始你会有一个感性的灵感,但后面推动你的完全是属于非常理性的东西。你要一步步的去研究、调研。这个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包括回国后,去商量每一款,一开始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调研,没有一件衣服是凭空出现的。国内一些设计师的作品可能会让人觉得那么像谁谁谁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到一种真正设计的思维方式,虽然说他没有去抄哪个设计师的,但是因为你喜欢,所以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我来说,是不会看任何人设计的东西,而且在英国的环境中,同学之间我们也没有去拿着其他的设计师去做参考、去做灵感来源,这是错误的。也许我们的灵感就是一个勺、一个蜡烛,从最根本的东西一步一步的形成我最终的衣服。

  《时尚北京》:现在许多品牌,都是几个设计师合作的。三位对Black Bridge希望做到什么样子,或者自己心中想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吴笛:我觉得Black Bridge就是黑桥,一座桥梁,我们希望把这种古典文化和现代的一些东西做一个结合,我们要经历这个过程。因为我们是学艺术出身的,艺术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个过程,不问结果吧。

  白莫:我最终想这个品牌能把生活艺术化,这样人生活的会美好一些。让他带到常人的生活中去,也许国内的这种教育对艺术史或者美学的东西相对来说匮乏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服装或者说宣传的这种文化,让人们重新感兴趣或者喜好这种东西,这样我觉得生活会很美好的。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件衣服去想看这张画,或许是想买这本书,或者想研究这个艺术家,就是生活不仅是吃喝拉撒,还是会有一些更高的精神上的生活吧。

  刘斌:我希望这个品牌是一个桥梁,能联系到国内国外更好的设计师,更多的参与到我们的创作中来。因为现在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包括这种合作并不单只是一个品牌上的,在生产、设计这个环节都需要合作。所以希望能通过品牌把让更多人接受我们的文化。

  李侃:以匠修心以心炼技

  李侃,“双顺京式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红都集团现任的高级女装技师中资历最老的一位。21岁那年,李侃被分配至红都集团的前身,当时的北京人民服装厂学做女活儿,迄今已是37年。谈话过程中,李侃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她与旗袍的故事。

  结缘

  李侃说,她是子承父业,她的父亲就是一名做女活儿的裁缝。那时,父亲在刚刚迁京的友联时装厂工作,李侃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去那儿玩,而她与旗袍的初见,也是在那里。回忆起那天,李侃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件墨绿色的丝绒旗袍,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因缘巧合,1978年,21岁的李侃被分配至北京人民服装厂学做女活儿,从此开始了她的女装制作生涯。

  “那会儿刚插队回来,完全是零基础。”回忆起刚进厂的时候,李侃笑道,“以前都是拿铁锹、拿锄头的手,拿起绣花针了,手上扎的净是针眼。”

  从最基本的拿剪刀、拿针、戴顶针,到拱布头、锁扣眼、开口袋,再到最后能够独当一面,李侃用了三年时间。三年间,李侃勤奋好学,动手能力也很强,厂子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李侃,把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扎实的基本功为李侃之后学习旗袍技艺奠定了基础。

  “我做成的第一件衣服是一条在当时非常时兴的微型喇叭裤,从买料到裁剪再到制作,都是自己完成的,”李侃回忆道,“当时特别高兴,也更有劲头了。”成品的完成给李侃带来了强烈的满足和喜悦,她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练成一手好手艺。

  据李侃回忆,她与旗袍的再次接触已是90年代初,彼时,由于外交事务增多,国家对于外交人员的着装有了更高的需求,旗袍,作为中式女装的代表,就此回到了历史舞台,原来的北京人民服装厂也经过整合,变成了如今的红都集团。

  作为为国家政要制装的定点单位,红都集团成立了小组专门学习制作旗袍,李侃也在其中,这一学,就是20多年,2007年京式旗袍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侃也成了京式旗袍的传承人。

  旗袍中的“大家闺秀”

  双顺旗袍起源于1921年,祖师爷韩俊峰老先生在东四六条的老君堂创办了“双顺”成衣铺,由于款式新颖,手艺精湛,铺子开张没多久就获得了一片盛赞,成了民国年间北京最大的一间专门制作中式服装的成衣铺。

  “当时有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要过生日,老先生给她做了一身紫红色的丝绒的旗袍,运用了西洋的剪裁方法,小姐穿着那件旗袍参加晚宴,一出场就惊艳了四座,一问,才知道是双顺做的。”李侃笑道。

  比起妖娆的海派旗袍,京式旗袍更多的是庄重,更加适合出席正式场合,用“摩登女郎”和“大家闺秀”来形容二者的区别再合适不过。

  “京式旗袍比海派旗袍更传统一些,传统的旗袍本身是很厚重的,也很宽松,现在我们见到的旗袍都是改良旗袍,”李侃说,“海派旗袍面料偏薄软,剪裁更修身,更加凸显人体的美感,京式旗袍更多的是服装本身的美感,细节更繁复,更精致,像京绣、盘扣,还有花边的修饰等等,更加大气庄重。”

  由于红都集团的特殊性质,李侃这些年接待了不少国内外的知名人士。2008年12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方瑀访问大陆,为方瑀夫人定制服装的任务落到了李侃身上。为了能给方瑀夫人制作一件满意的服装,李侃将所有制作女装的面料都带去了。

  “到了之后就发现她形象、气质都特别好,肤色特别白,穿旗袍一定好看。”李侃笑着回忆,“而且既然都到了北京,那还是穿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衣服最好。”

  旗袍的制作需要时间,但连战一行只在北京停留了两天就返回台湾,因此未能亲眼看到方瑀夫人将旗袍穿在身上的样子,李侃直言遗憾。

  “粉色的底儿,上面带点白带点灰,然后镶了一个灰色的牙子,”她说,“没来得及让夫人试,后来只能请国台办的工作人员前往台湾的时候带过去,反馈回来说夫人挺满意的。”

  匠人匠心

  据李侃介绍,双顺京式旗袍量体多达13处,盘、绣、滚、镶、拼和镂等制作工艺均是手工完成。

  “很多东西很难用语言或者书本来表达,”她说,“就得是师傅一点一点地教。”

  这些年,李侃也收了不少徒弟,但由于各种原因,来来回回,来了不少人,也走了不少的人。她显得有些无奈,语气中带着遗憾:“也不能赖这些孩子,现在的价值观就是这样,孩子们心里难免会浮躁。”

  “能踏踏实实学技术的不多了,能留下来的都是耐得住寂寞的。”她说。

  令人欣喜的是,从去年开始,一股“匠人精神”热潮席卷了我们的生活,将这个早该被重视的词汇再次提及。

  “对我来说‘匠人精神’就是‘针针计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李侃说道,“可能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却能专注地干一辈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手工技术的传承,这对李侃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她表示,欢迎有心学习的年轻人加入红都,“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你们愿意学,有心学,我就太高兴了。”

  策划:董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