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野蛮”解决“野蛮人”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野蛮人,官职,贪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3 14:09
“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谁能料想,在公众面前一贯以微笑平和著称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会冲冠一怒,把那些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的,斥为“野蛮人”。能把一个温文尔雅的博士逼得说这些话,这些人到底有多“野蛮”?
“野蛮人”的这个称谓源于一本书《门口的野蛮人》,指华尔街的一些私募基金,对其他企业进行恶意收购。这些人原本和公司的经营毫无关系,因为看好某家公司就开始强行收购股票,接管原来公司的经营权。
刘士余口中的“野蛮人”,有着明显的指向。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风口”,万科股权之争、南玻A高管集体出走……留下遍地疮痍。实际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7月就怒斥过金融市场上的“暴发户”:“那些‘野蛮人’完全偏离了保险的主业,为了扩张资产完全忘记了原则,用保险金作为融资的工具实现资产的快速膨胀。”
其实,在各行各业里,都有着层出不穷的“野蛮人”。在反腐领域里,我们反的就是这群“野蛮人”和他们的“野蛮行径”。这不,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陕西省原国土厅长王登记,就有一套自己的“野蛮理论”:“陕北男人怎么才算成功?
当官要当到省部级,赚钱要过十个亿……”王登记“野蛮”导演出一场买官、诈骗的闹剧,污染了一个部门的官场生态,难道说不野蛮?
无论官职大小,任性和野蛮疯长起来,都会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苏州,某卫生院担任会计的27岁女子倪某一年内把164万元公款用于“打赏”网络主播。手法上,非常简单粗暴:直接伪造院长和几百个职工的签名,让这些资金的变动显示出为职工发奖金的形式。
贪腐的野蛮行径,对整个社会肌体造成莫大的伤害,而有些人的野蛮行径,则是直接对人身造成直接伤害。
近日,河北深州大疃社区幼儿园“虐童视频”就引起轩然大波。三四岁的孩子,被人放到高高的窗框上面向后推,仰面“搭”在窗框上痛哭,而做出这些行为的竟是幼儿园教师。对此,谁能不义愤填膺?他们为什么折磨孩子?除了个人职业素养问题外,管理混乱也是重要原因。
对虐童的幼师,要依法严厉惩处,但浙江温岭、吉林四平等地虐童事件的层出不穷,似乎“杀鸡儆猴”并没有用。加强学前教育投入,提升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才是治本之道。
同理,我们的反腐,也是需要标本兼治,治本的关键在于盯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比如在一个腐败重灾区,只有大多数的领导干部不“野蛮”了,整个官场生态才会有根本好转。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来,解决让刘士余发飙的“野蛮人”,问题不在于举牌制度本身,这并非是朵“恶之花”,毕竟只要“法无禁止”,就当可行。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A股市场还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对于什么是“野蛮收购”,什么是正当收购,政策面也缺乏精准定义。这并非处罚几个“妖精”,就能迎刃而解的,更需要建章立制,抓准要害、久久为功。
文/舒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