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效、预期与推进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创业大赛,数据,经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7 14:27
——基于中国双创大赛(广东赛区)数据与经验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经济与物理时空的高度契合把创业创新环境推到一个新高度。为了顺应这些变化,作为具有权威的第三方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借助全国的首届双创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于2013年建构起广东赛区的双创大赛。来自广东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大量参赛企业,聚集在双创大赛平台上,自然形成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的衔接,实现知识共享、加工、发明,加速初创企业与团队的价值创造与交易实现变得便捷与迅猛。
【关键词】创新创业;参赛企业;多元化主体;推进
一、大赛的声誉与价值实现
起始于2013年的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四年来,大赛秉承“政府主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模式,最大化聚合与激发市场活力、社会各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
(一)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参赛企业报名数量从2013年的653家,增加到2016年的2373家,增长了163.4%。企业参加大赛的积极性也在逐年增高,其中2015年到2016年报名数量翻了一倍,报名总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按照这种增长速度,预计2017年企业报名数量将很有可能达到或超过3800家。
从参赛企业分布的行政区划看,参赛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韶关从2014年仅有2家企业参赛增加到2015年的80家,云浮从2015年仅有的1家企业参赛增加到2016年的57家。除此以外,其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参赛企业数量尚未出现大幅度增长,平均每个地市仅有7家参赛企业。
(二)产业链与价值网络持续显现
1、从价值脉络看产业链洼地。参赛企业的参赛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包括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光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及资源与环境。
四年来,从报名参赛企业分布的产业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尤其是2016年呈现二次幂函数的增长态势,成为了绝对数与相对数排序双第一;先进制造及其他方面的报名企业数量稳健提升,占比保持了一致性水平,这一领域中的企业带有优势产业分布特征;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具有优势;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报名参赛企业较为活跃。而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与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文化创意及资源与环境产业的企业参赛意愿尚待引导与掀动。
2、从价值网络主体分布看基本架构。由2013-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参赛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参赛企业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例稳定在65.3%左右,其中不低于100万企业最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且不到1000万元的企业数量,相对偏少但显示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则每年的参赛企业数量保持在175家左右。这些参赛企业,最多为有限责任公司,2013-2015年分别是507家、586家和813家,占每年报名企业总数的3/4上下;其次是私营企业,占每年报名企业总数约17%,这两类公司性质的参赛企业每年报名数与报名总数之比达到93%左右。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参赛数量短时间内没有较大变化。
大赛促发了中小微企业的动力机制,在参赛企业总体中,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比例达到93%左右,企业产权结构决定了参赛的务实态度,体现在产业链上,努力调整自己技术、管理与运营,使之处在有利环节或位置;在价值网络上也有浓厚兴趣,利用结构洞的信息与控制优势,实现利益所得。客观上讲,由于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参赛的较少,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度偏低,使得大赛在上述两个方面的牵引力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二、大赛的预期:建立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平台
(一)建立多元化主体共同的双创意愿
参赛企业其目的各有不同,主要集中在包括寻求政府政策支持、竞争大赛优胜荣誉、寻求学习体验广泛交流机会、寻求股权融资机会、寻求债权融资机会、自我宣传展示、其它等方面。在连续几年的比赛中,寻求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最多;其次是寻求股权融资,这两者合并起来的比例,占总的参赛企业一半还多;试图通过大赛获得优秀荣誉的企业比例位居第三,且增长速率与寻求股权融资并驾齐驱;寻求学习、体验、广泛交流机会的也是参赛企业重要诉求之一。
从实现的功能和趋势上看,以竞争大赛优胜荣誉为目的的参赛企业,其数量上升较快;以寻求股权融资为参赛目的和以寻求政府政策支持为参赛目的的企业数量在慢慢逼近。大赛动态演化预示着以竞争大赛优胜荣誉、寻求股权融资、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将成为参赛企业主流价值追求,从而使参赛企业之间在现有框架中协同创新创业的意愿更为强烈。
(二)形成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
参赛企业拥有初始的技术权力、结构权力、认同权力以及制度权力,通过大赛平台,以差别与特色,赢得经济和物理的生态联系,在差别与联系中确立一定位势,促使网络权力重构,凸显竞争优势。
首先,技术权力位势。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技术积聚,也是推进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之所在。双创大赛具有联系功能,它对所有参赛主体的技术进行展示,对具有耦合、互补或提升需求的主体,也进行必要的模式跟进与对接,促进创业与再创业机会被发现,减少了“盲创现象”的发生。
从参赛项目的技术分布情况看,它包括新筹开发项目、储备技术项目、核心技术项目和行业主流项目。根据近两年即2014年和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拥有核心技术的参赛项目居多,平均占当年报名总数的30%以上;行业主流项目和新筹开发项目的参赛企业,两者相对持平且占当年报名总数的比例达到25%上下。具有其中一、二个项目的参赛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未来的参赛项目技术将会以核心技术项目居多,其次是行业主流项目和新筹开发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参赛主体对核心技术重视程度往往要略高于其他两项,因此也就决定了其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与行业主流项目相比,新筹开发项目更得到参赛主体青睐。借助大赛平台的联系功能,使参赛主体的创业创新差异得到明显释放,企业之间形成相互正向驱动的态势。
其次,结构权力位势。围绕着一些具有相对位势的企业,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参赛,获得了外部网络的结构性镶嵌,并由此影响企业行为和绩效。有理由相信,通过大赛将会有更多参赛主体占据结构洞,使之处于网络信息枢纽的位置,更有可能获取更棒的新创意、更多的异质性信息、更有效的技术能力提升途径;还可以凭借自身的中介地位和信息优势,把持其他互不相连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控制市场竞争局面,获得市场剩余控制权。
第三,认同权力位势。认同权力是企业由于具有其他企业不具有的品牌、渠道和声誉等资源,使得其他企业对其具有敬意并愿意维护双方良好关系而具有的影响力。而认同权力位势则意味着在业内或集群里通过差别与联系的乘积,差别越大,联系越大,将会出现位势的倍数效应。让更多的上规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平台,在差别中,寻求更广泛的联系,从而使得平台各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大赛是最直接的现场认同权力建构的机制,也是声誉扩散最为迅速的方式,参赛主体谁得到了大赛荣誉,谁就获得行业中一致认可。这种获得认同程度的变化,体现了企业实现价值重构的隐形力量,基于成员企业对本企业声誉以及带动这种的认同,企业可以获得成员企业支持,随着认同程度的不断积累,企业自身的结构自主性得以提升。具有良好声誉和带动作用的企业在结构自主性方面拥有更大选择。
第四,制度权力位势。大赛提升企业制度权力位势,推进参赛企业获得结构自主性的影响。一是表现为制度可以干预企业进入或退出价值链,据此实现对其他成员企业控制,拔高自我结构自主性水平;二是表现为以行业规范的形式,对其他成员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企业的制度权力在行业中或产业集群里,突出体现的是企业的话语权;拥有这种权力的位势越高,则意味着拥有话语权的企业在网络中具有更大程度的主动性和决策权。
(三)构建时间序列的协同机制
影响和支配协同大赛平台治理方向和效果的序参量主要有: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利益的分配和共享、信息共享,这些因素对大赛平台治理协同产生直接而决定性的影响。
依据上述确定的序参量,我们把2013年—2015年参赛企业按照行政区划、参赛目的、行业领域与注册资本等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必要分析,发现大赛治理符合参赛主体的诉求同时,还存在一些方面需要加强。
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以获得大赛优胜荣誉为目的的企业晋级数量,比以学习交流为目的的数量多。企业参赛这种目的排序直接反映了企业努力的取向,以及投入更多人力资源与资金的意愿,这一类型权重占了四分之一以上,与大赛晋级企业对认同权力位势追求的实际效果高度吻合。对于学习与交流这一目的没有得到充分响应,意味着大赛需要予以关注,并给与参赛企业在结构权力位势提升方面以指导,开辟渠道,使更多高校与科研单位的精通技术和管理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经验相对不足的新兴技术行业因创新而获得一定的晋级比例,传统成熟行业由于其市场变化使得晋级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有所起伏。对于注册资本的关注度较高,说明大赛平台需要上规模企业的支撑。它们的参赛,或许会更好地调动中小微企业参赛的积极性,增强结构自主性并激发创造性,从而提升整体技术权力位势,由此促使一批企业在业内与集群里获得制度权力的位势显现。所以,大赛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理解各个参赛主体的利益诉求,弄清参赛企业与团队的构成,尊重参赛主体的差异协同性,吸引它们到大赛平台上来,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各得所需。
三、大赛主攻方向与当前着力点
内嵌大赛平台的企业生态初现端倪,建构四种权力位势的中小微企业信心倍增,大赛已取得预期的成效。继往开来,创新创业大赛还需社会与企业力量鼎力支持,更需相关部门政策激励,以更大平台搭建和更好链接推送,体现大赛服务功能多元化,使各种层次的企业都能登台亮相一起参赛。
(一)主攻方向
大赛的主攻方向就是不断创新服务,瞄准新兴经济的市场份额及其延长利润周期,对未来的产业和市场竞争,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汇集各方面力量发展平台,集“创造—就业—经营”为一体,疏通经济链条,把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市场、专利维护、过期专利再开发、金融创投支持、创新方法引进、市场开拓等融为一体,使各类人才和企业组织都能得到信息收集、机会把握、价值实现的机会。
通过平台,抬高创新机制过程中的“短板”,借助技术政策研究、优质资源整合的功能发挥,使市场的代际储备能够得以提升,与新的消费建构等链接,从而使参赛主体能够较快地获得交易能力、竞争优势。倡导灵活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以目标为导向,官、产、学、研、用、金融协调共赢;采用多种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开发网络体系,形成“小核心、大网络”的格局。
作为创新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双创大赛,它的建设路径就是把过去官、产、学、研、用、金融等方面时空契合度相对较低的状态,纵横交叉搭起桥梁,形成整体效果,从创意到实现价值,成为一个整体的网络价值平台。
(二)当前的着力点
一是营造与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环境。大赛是政府主导下的行为,为了发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应有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形成一定政策效应,将优化科技创新的软环境,与改善科技创新的硬环境结合起来,以公允的指标体系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实事求是地给予扶持。通过市场机制为参赛主体登上科技研发需求的信息平台,促进各业内与集群领域中的技术成果信息共享与对接,增强科技研发者的市场意识,并在一定范围内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对接工作,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创造良好的渠道。
二是强化政策性引导与金融扶持。提供融资渠道与政策对接,这是当前中小微企业参赛最为急迫的目的之一。从数据上来看,众多创新创业型企业需要资金支持与政策引导,它们把目光投入更多地方就是政府扶持和项目经费支持。一是谁倡导,谁预付,这样才变得可置信;二是创新创业的开展,确实存在较大风险,所以这两点都与政府相关,帮助和分担也是应有之义。不仅如此,中小微企业还需要政府提高对其财税支持,以及由它来“背书”的金融支持。与这种动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赛参赛主体对于股权让渡寻求股权融资的比例却出乎预料的低,而至于使用债权融资比例更是少的可怜。因此,与参赛主体沟通和对其创新服务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
三是集聚资源以实现创新服务功能。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离不开政府支持,但就目前阶段而言,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政策法律的支持。创新创业大赛需要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进而才可以强化对参赛主体的四个权力位势提升的创新服务,提供一对一政策法律、技术对接与管理咨询的支持,做好跟踪调研,为后续双创平台上台阶做好良好铺垫。针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创新创业大赛需要集聚更多具有特异性资产的人才,提供系统协调、技术对接、模式建构和管理咨询,让企业减少后顾之忧,抛开不必要的疑惑,专心致志地进行创新创业。再通过平台扩展,可以积极为创新企业出谋划策,帮助挖掘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最新技术项目,在有效市场上进行最佳交易。
大赛的推动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起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战略意图的实现;在中观层面上,传达政府创新创业的总体规划,促进区域化的经济转型升级,帮助政府的整体目标实现,大赛形成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图景。正因如此,创新创业大赛需要更好地顺应互联网背景下参赛主体的期望,通过平台在获得相关部门对项目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减的同时,还需进一步体现与宣扬大赛的创新功能与满足参赛主体预期的可能。依此推进大赛平台升级与参赛主体比赛效能提高,引导参赛主体对信息化服务、技术业务与知识流程再造的认识与行动,刺激区域经济发展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值得政府、社会与企业期待。
徐军 吴刚 刘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