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香港風貌 一位海軍醫生的影像記錄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2-07 10:00

  最近,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費倫茨霍普亞洲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了名為《昔日香港:匈牙利攝影師德索o博佐奇在香港》的展覽,展出了博佐奇的幾十幅攝影作品,讓我們回望一百多年前香港的歷史風貌。

  博佐奇(1871-1957)是位海軍隨船醫生,又是熱衷以影像記錄異域風情的「攝影發燒友」。20世紀初,博佐奇漂洋過海來到東方,立志要深入暸解亞洲並體驗中國文化,他用攝影作品記錄這段旅程,並且寫了詳細的日記。由1907至1909年,博佐奇曾3次逗留香港,留下彌足珍貴的視覺記憶。時至今日,這些歷史圖像使我們能回顧一個世紀之前的香港:美麗的維多利亞港、東方與西方文化融匯的城市面貌、華人社會的風土人情……。

  博佐奇的這些黑白攝影作品,雖然展出的畫幅不大(大約12英寸),但影像顯得清晰精緻,多數作品還罩着一層淡淡的彩色。作品是用30x30mm玻璃底版拍攝,印成紙基相片後,再以手工著色而成。黑白影像加淡彩描繪,正是當時流行的一種表現方式,今天看起來別具古典韻味。

  在那個時代,攝影的感光材料正由玻璃版鹵化銀底片過渡到明膠鹵化銀底片,雖然前者笨重,後者輕盈,但是很多認真的攝影師仍然喜歡用大片幅的玻璃底片。當時香港已是一個商業活動繁盛的貿易港,往來中國的外國人多喜歡購買當地的照片為紀念品,因而香港成為攝影師的一個理想拍攝駐地。被吸引在這裡長住的外國攝影師,最出名的是19世紀70年代在皇后大道開影室的約翰?湯姆生,他是留下最多中國影像的外國人。當時香港也湧現了不少本土攝影師,皇后大道上照相館林立,有名的照相館有華芳、宜昌、璸綸、時泰、日成、華安等,部分照相館是由繪畫肖像的畫廊轉型而來,變成兼營繪畫和攝影,他們的生意對象主要是洋人。

  博佐奇與那些出賣照片的攝影師不同,他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拍攝和進行人文記錄,他的影像捕捉真實的生活場景,顯得自然、真實而生動。

  這些20世紀初的圖像,展現博佐奇以一個西方人的目光看到的東方異域世界,他拍攝海港風景、街景與各式建築物,當中穿插着華洋匯聚的人物活動;百年之後,我們通過圖像追溯香港的過去面貌,竟然感到充滿異彩。這批影像呈現的形象信息,蘊藏着豐富的歷史資料,超越了攝影作品的欣賞價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